農商互聯平臺在大數據金融時代下的創新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商互聯對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創新農村商業模式、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具有重要作用。農商互聯平臺的發展順應了國家農商互聯的戰略要求,與大數據金融進行深度融合,突出了新形勢下的電商新發展。為進一步提高農商互聯的質量及成效,針對現有的電商人才缺乏、供需有效性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對策與建議,強化農商互聯平臺的頂層規劃與創新設計。
關鍵詞:電子商務;大數據金融;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713.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56-02
一、 農商互聯平臺創新設計的背景
?。ㄒ唬〣2B農產品交易平臺的政策導向
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貿易模式和消費模式,使商品交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發展也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綜合化的特點。農商互聯平臺是面向企業、供應商、合作社等提供產品與金融服務的B2B交易平臺。
農商互聯平臺的發展受到了國家商務部、農業部、供銷總社等部委的高度重視,在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的引領下,農商互聯平臺整合了包括物流、檢測、認證、溯源、追責、大數據發布、金融服務等在內的配套服務,滿足了農產品生產角色的國家數據和流程的監管,實現產銷精準對接的現代農產品供應鏈服務平臺。
?。ǘ┌l展電商金融的戰略要求
電子商務繁榮的背后是商家和消費者對于資金的需求。目前從事電子商務的商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農商互聯平臺注重發展電商金融,通過搭建智互通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實現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業務流程“純線上”操作,改變了傳統的授信業務模式;同時,創新對企業的評估模式,實現信貸客戶的精準推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真實有效的交易數據指標。
?。ㄈ┐髷祿鹑诜盏臅r代趨勢
隨著《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和頂層設計的不斷落地,傳統金融服務行業加速進入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3.0階段。
農商互聯平臺在整體架構上注重以提供大數據金融服務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分類識別、分析測算、精準推送等技術,精準推送給銀行作為在線授信和貸款的依據,形成了動態的風險管控。
在將來,農商互聯平臺將發展成為一個包括大數據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各種擔保質押貸款及其他創新金融服務品種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
二、 農商互聯平臺創新建設的現狀
“全國農商互聯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在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的引領下,開展農商互聯行動,面向農產品產銷流通環節的綜合服務平臺。此平臺是公益性、綜合性的平臺,統計全國與農商互聯相關的企業信息和產品信息,為優質、特色農產品提供展示平臺,為電商企業和傳統路徑匹配產品降低成本,為農商互聯各方主體提供互聯互通平臺,實現國家大數據戰略及網絡戰略滿足農產品生產角色的國家數據和流程的監管。
農商互聯交易平臺扶貧專區(以下簡稱扶貧專區)是由農商互聯開發建立的,以實現貧困地區產銷對接為目的的電商扶貧專項建設。該建設對于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拓展農產品銷售方式,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建立的智互通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CCFS)是以全國農商互聯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上的會員企業為服務對象,應用平臺交易產生的實時、真實、有效的大數據,以現金流數據為核心,以商流、物流數據為佐證,通過人工智能自動進行分類識別和分析評估,客觀反映平臺會員企業的交易狀況,進而精準推送給金融機構,作為在線授信和貸款的依據,切實、快速解決交易平臺會員企業的融資需求。連接會員企業、銀行、核心企業、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機構,推出擔保支付、倉單質押、定向保理、訂單農業等金融產品,顯著加快金融服務的流程;切實解決企業經營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真實有效的交易數據。
三、 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ㄒ唬稗r商e聯”平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處于初期建設階段,平臺推廣度不夠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發展電商平臺不僅能夠為農產品提供良好的銷售平臺,而且可以為農產品企業品牌營銷與推廣工作拓寬渠道。目前平臺知名度不高,客戶流量少,使得平臺的許多功能尚不能實現,比如溯源體系、金融服務等,有待“農商e聯”平臺的進一步推廣發展。
2. 缺少手機客戶端應用程序
目前“農商e聯”平臺處于創建初期,用戶主要從平臺網頁了解相關信息、購買商品,不是很便捷,缺少“農商e聯”手機客戶端應用軟件。但隨著平臺的逐步建設,需要平臺進一步宣傳推廣,創建手機客戶端,優化客戶使用體驗;除此之外,應將網頁、手機客戶端、微信平臺三者形成統一的體系,使三種方式可以優勢互補。
3. 專業人才稀缺
大數據金融對系統架構、人工智能、存儲器、數據挖掘等方面的專業人才要求非常高。對于金融大數據行業的人才來說,他們不僅要對金融業務非常熟悉,而且要具備很強的數據建模、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能力?,F實中,與電商平臺成千上萬的IT工程師相比,傳統金融機構中真正專業的大數據分析人才非常缺乏。
?。ǘ┞窂教骄颗c對策建議
1. 引入創新客戶導入系統
農商互聯平臺可以和中通天鴻、移動公司、電信公司和微信客戶端等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完善呼叫中心客戶管理,充分利用客戶導入功能。在“客戶”菜單中找到客戶導入,可以查看歷史導入情況,同時也可以根據客戶數據的屬性進行模板設置和數據的查看權限,以此進行合理的分類管理。
2. 線上線下結合推廣
在平臺拓展品牌營銷渠道的過程中,平臺可以結合運用線下實體店或展銷會與線上網絡農產品銷售、品牌推廣的模式。線下實體店與線上網絡農產品銷售的融合,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平臺在品牌建設與推廣方面的成本,而且可以拓寬平臺在農產品銷售與品牌推廣方面的渠道。并且,在線上網絡中,平臺可以從時間與空間上突破對自身服務能力的限制,從而有效引導客戶對平臺農產品的認知。 3. 投資大數據平臺和人才儲備
大數據時代目前使全社會交易方式變為電子化,完備的大數據平臺是農商互聯平臺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平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適應大數據技術的需要,完善目前的體系結構,使平臺的系統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并且,平臺更要重視大數據技術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先機。
四、 農商互聯平臺的創新設計
(一)建立大數據信用評估體系
通過大數據分析模型對商戶企業現金流、商流和物流等信息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評估,并精準推送給銀行作為在線授信和貸款的依據。傳統的信用評估體系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傳統的信用評估服務無法覆蓋全體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
2. 傳統信用評估模型中的信息維度較為單一。
3. 由于傳統信用評估模型在時間上比較滯后,因此其在預測絕對風險方面也表現得差強人意。
首先,挖掘更多征信空白的人的信用信息對于普惠金融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統是我國真正發揮作用的征信體系,但是僅有3.2億人被覆蓋,只占我國人口的23.7%。但是數量龐大的沒有被征信覆蓋的人群也迫切需要金融服務,因此對信用信息具有巨大的需求。
其次,海量的互聯網信息將成為征信體系的新參考。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互聯網人群,他們產生的海量互聯網數據資源如果能夠被征信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將成為我國構建征信體系最重要的數據支撐,通過分析這些用戶在互聯網上的基本信息、金融或經濟關聯信息和交易行為信息,用戶的潛在信用信息可以被發掘出來。
再次,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為征信體系建設帶來了新的思路,原來龐雜無章的數據經過清洗、挖掘、整合、分析,可以轉化為信用數據,同時有效提升準確率和信用評估效率。
?。ǘ┯唵无r業與“保險+期貨”新模式
1. 訂單農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訂單農業,是指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與農產品購買者簽訂的契約組織安排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是促進農業市場化的重要環節,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手段。通過訂單農民可以有效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和價格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其生產的農產品有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農民也將獲得較好的收益。
2. “保險+期貨”的運作機制
作為一種保險產品形式,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通過保險合約確定一個目標價格,設定目標價格時會考慮農戶的生產成本以及一定范圍的穩定收益,保障農戶一年的辛苦不會白費。在保險期限內,如果期貨交易市場的平均價格低于目標價格,那么兩者的差價將由保險公司賠償。
3. “保險+期貨”的作用
“保險+期貨”模式針對傳統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各自為戰、合作不足的狀況,將保險公司豐富的保險產品研發經驗和保險客戶基礎優勢與期貨公司對沖價格波動風險的專業能力相結合,既豐富了保險產品的種類,為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尋找到了新的途徑,又發揮了期貨公司的專業能力,最終實現保險公司、期貨公司、農戶三方共贏,可以穩定農戶收益?!氨kU+期貨”模式成為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和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成果之一。
?。ㄈ┐髷祿h境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
將中智互通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打造成為包括大數據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各種擔保質押貸款及其他創新金融服務品種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近幾年供應鏈金融業務出現了許多創新,比如金融與物流兩業融合、金融與物流進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等。
?。ㄋ模┐髷祿溄鹑诘挠绊?
1. 可用于供應鏈金融貸后管理,提高供應鏈金融貸后管理能力
大數據為供應鏈金融的貸后管理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通過大數據管控和分析,能夠實現對供應鏈的全流程管理,有效彌補人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并且大數據的海量存儲能力能夠將煩瑣的數據實現高速存儲,模塊化管理,有效分析相關采購和銷售以及中間環節的數據,提升供應鏈金融的貸后管理水平。
2. 可用于目標客戶資信評估,拓寬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內涵
平臺利用大數據,可以有效實現對供應鏈金融的潛在服務客戶進行歷史數據搜集、歷史經營狀況分析,從而掌握目標客戶的經營水平,評估債務風險以及預期經營狀況,合理管控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同時平臺根據這些信息還可以對有融資需求的平臺會員提供融資支持。
3. 可用于風險分析、警示和控制,降低金融風險
大數據平臺可以依托自身高效龐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實現對市場經營水平和經營風險的提前預判,可以科學地構建風險評估模型來進行風險定價。同時,交易行為產生的大數據可以實時監控信用評分和違約率等,通過這些可以自動完成風險評級和授信,有效提高對金融風險的管控能力。
4.可用于精準金融和物流服務,減少供應鏈融資成本
貸款時間、期間、用途、規模、流向;倉儲、代采、運輸、集采、貨代、保兌、中介、擔保一體化運營。大數據的自動計算可以代替人工審核,從而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一方面能夠依據生產周期靈活調整貸款期限,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平臺通過實時查詢經銷商庫存和訂貨信息了解經銷商的經營情況。并且平臺取消了傳統的對貨押業務的監管,有效節約經銷商的融資成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0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