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幾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危機處理不當而導致一些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已成為各高校目前工作重點之一。有鑒于此,本文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干預措施,希望能夠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干預措施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產生的心理危機
 ?。ㄒ唬┣址竷A向明顯增加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侵犯動機是個人有意傷害他人,以使自己活得平衡和滿足的一種心理傾向。去個性化是個體的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個體在去個性化狀態下,侵犯傾向和侵犯行為均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下,多數網民處于去個性化狀態,可以在網絡上匿名肆意發布言論,侮辱謾罵他人;在血腥、暴力信息的煽動和影響下,極易轉化為身體侵害,從而導致現實生活中暴力事件的發生。
  (二)錯誤消費觀念導致心理畸形發展
  從目前大學生現實情況來看,“95”后大學生尚未形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大多數大學生處于“月光”狀態。而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在虛榮、攀比等心理因素影響下不計后果的激進消費,在家長提供的生活費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的情況下,部分學生使用網絡諸如“裸條貸”等不合理貸款方式獲取資金。多數參與使用網絡貸款的大學生因無經濟來源,無法按時償還貸款,在被電話威脅、告知家人朋友催逼還貸、公布隱私照片、視頻等追債壓力下,產生了抑郁、狂躁、精神分裂等多種心理健康問題,極端情況下甚至出現自殺行為。
 ?。ㄈ┻^渡追逐“網紅”現象
  “網紅”現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呈現急速發展得態勢,部分網絡主播一夜暴富。王思聰一分鐘內給某網絡主播發七萬元微信紅包:某網絡主播一小時內狂賺數十萬元;某游戲主持年薪高達一億等消息層出不窮。同時,一些異形直播形式利用人們獵奇心理吸引觀眾,例如直播吃玻璃、吃燈泡等,更有甚者利用低俗、淫穢、色情、表演吸引關注,獲取暴利。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原因分析
  (一)對于周圍環境的改變心理準備不足
  進入大學時代,大學生身處陌生的環境中,擺脫家長的束縛,成為獨立生活的個體.需要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重建。由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后半期,很容易盲目的用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但是心理尚未成熟,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這一時間段內,大學生的心理波動很大,具體表現為:情緒多變,自控能力弱,心情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產生極端行為沖動等。這種現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進一步放大,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更傾向于采用方便快捷的微信、微博平臺等網上交友形式,往往容易忽略現實校園生活,對新環境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旦遇到問題,網絡上無法提供及時的幫助,而現實生活中卻缺乏傾訴對象,此時便容易產生不健康心理現象。
  (二)信息爆炸時代,大學生甄別信息能力亟待提高
  我國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學生在大學之前接觸校園以外環境的機會并不多。95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和親戚朋友的悉心照料下完成高中學業,進入大學后,對信息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耙苿踊ヂ摼W”時代帶來的大數據、信息爆炸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探索的海洋。由于缺乏對相應信息的監管,大量謠言、虛假信息甚至暴力、恐怖、反動信息充斥網絡,缺乏對信息的甄別能力是造成當代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新問題的重要因素。
  (三)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缺乏及時引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青年期是個體價值觀的形成期,大學生周圍環境及“網紅”等現象對其心理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認為成功存在捷徑,社會允許不勞而獲。此時,大學生一方面遠離父母,另一方面無法認識到心理問題的產生,從而不能和老師及時交流。周圍同學及網絡中紛繁復雜的小團體(例如紅包群、微商群)等為個體錯誤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營養。此種條件下形成的錯誤價值觀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新問題的根源之一。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新問題應對策略
 ?。ㄒ唬皥允刂麝嚨兀_辟新戰場”
  作為大學生活的主要部分,課堂培養一直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高校教師及相關人員應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心理學原理,及時了解大學生心理狀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巧妙的將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問題應對策略傳遞給學生。
  在堅守課堂“主陣地”的同時.開辟網絡“新戰場”,要求老師注意學生微信朋友圈、微博消息、QQ動態等,及時掌握學生心理情況。同時經常向學生推送有價值信息的、適合大學生的正能量信息,對“網紅”、網貸等熱點現象和話題進行全面解讀,幫助學生甄別信息,形成正確價值取向。
  (二)“疏堵結合,疏為主,堵為輔”
  針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新問題及網絡現象,采取以“疏”為主,即:對已經形成心理障礙的學生,學校心理老師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為學生普及性心理、虛榮等相關知識及處理辦法。讓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正視相關心理現象:對容易造成心理問題的網絡新現象及時解讀,從根源消除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隱患。同時以“堵”為輔,即:學校相關部門對校園網絡環境進行有效監管。屏蔽色情、暴力等低俗網絡信息,為大學生創造一個純凈的網絡環境。
  (三)提高重視程度,及時引導
  學校設立心理咨詢機構,相關人員應提高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新問題的重視程度,結合“網貸”等問題舉辦相關知識講座,提高學生信息甄別能力,及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束語:
  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生活觀念,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時代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新問題不容忽視,唯有提高重視程度.有針對性的采取應對措施,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王泰寧.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2).
  [2]曲歌.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研究[J]. 時代農機, 2017, 44(6):209-209.
  [3]胡玉翠, 許曉梅. 移動互聯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及對策研究——基于心理危機干預視域分析[J]. 中國市場, 2016(33):283-2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085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