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教育雜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大學是人生學習和教育的一個特殊階段,進入大學,會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心態,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不能正確解決和引導,將會影響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必須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分析研究其產生原因并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以促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學生 角色轉換 心理壓力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大學是人生學習和教育的一個特殊階段,初涉大學生活,總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同學會感到手足無措。這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時介入,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對他們的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許多不利影響。因此,作為一個大學的學生工作者,必須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分析研究其產生原因并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1及時解決角色轉換和適應障礙問題
不同階段、不同環境,每個人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不同的。時間改變了,環境變化了,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及時地轉換好自子的角色,順利、快速的融入新生活,這是因為任何適應都需要一個適當過程,尤其是這些初出茅廬的大一新生。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們常常把大學進行美化渲染,很多學生幼稚地認為上大學就不用再那么辛苦了,就可以輕輕松松混日子了。可步入大學生活后,才發現各種考試依舊,壓力未解,還多了許多半社會性的競爭。與其以前在中學里感覺大不一樣,高中讀書時無形中形成優越感與自我膨脹的心理,被眼前的大學學習和生活的現實擊得粉碎: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這使得一部分學生一時無法接受現實。這種理想中的大學生活與現實的嚴重碰撞會使很多學生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嚴重的甚至出現心理失衡。
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大學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很容易產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問題,例如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更嚴重的甚至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或發生更為嚴重的事情。因此,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對新生入學后的心理調適和疏導工作,選配有責任心且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老師,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新生盡快認識、熟悉他所面對的新環境和所學專業,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以便順利地進行角色轉換,實現高中到大學的平穩過度。
2解決交際困難,舒緩心理壓力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是00后的天下,他們大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長輩們的溺愛之中,生活的都很自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讀書事。這種生活養成了他們虛榮心強烈、缺乏團體意識與合作精神的性格,嚴重缺乏抗挫折能力,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對一些細小問題無法進行冷靜處理。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是他們出生以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獨立地生活,第一次獨立面對現實。所以當他們第一次獨立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和一種全新的生活時,就容易手足無措,心理上極易走向偏激。
交際困難,很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這類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排解,會加進一步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學生為中心,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朋友,把自己變成學生的知心姐姐、暖心大哥,變被動的管理為主動的交流,變刻板枯燥的說教、訓導為柔性的心理疏導和行為引導,通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各種競賽等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團隊精神,讓學生自己逐步從自己的小天地走出來,溶入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3就業壓力不容忽視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高校連年擴招,大學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畢業時的就業狀況和入學時天之驕子的心理預期差距太大,大學生找工作或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在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就業指導工作沒有同步跟上,致使我們的大學生面對連年的高校擴招和就業前景的不樂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其實,從表面上看,大學生就業狀況不容樂觀,但換個角度去思考,只要大學生轉變擇業就業觀念,把眼光從人才云集的大城市、發達地區以及那些知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移出來,看看那些渴求人才的西部地區、民營企業以及廣大的基層環節和部門,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天地是很廣闊的。因此,作為大學中的學生工作者,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各種途徑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使大學生轉變擇業就業觀念,認識到那些欠發達地區、眾多的民營企業及廣大的基層熱切的渴望他們的加盟,在那里有他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由于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使人的思想觀念、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身處人生發展特殊階段的大學生,受這種變化沖擊最大。理想與現實的嚴重碰撞,使得這個群體脆弱的心理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進而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作為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全方位的,在強調學習的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找原因、想辦法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排除心理障礙,還大學生一個健康的、積極上進的心態。
作者簡介:于永(1970~),男,漢族,內蒙古商都縣人,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三級心理咨詢師,從事教學秘書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霄,羅丹.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J].教育觀察,2017,6(21):51-52.
[2] 冷翔.高校輔導員怎樣做好學生工作[J].智庫時代,2018(35):85.
[3] 童欣.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教資料,2018(16):151-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