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建設的意義和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典型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數據分析,全面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建設的意義,給出了適合當代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必要的心理預防與治療。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4-0117-03
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段特殊而美好的時期,在大學的青蔥歲月中,大學生們盡情地揮灑著青春的汗水,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但是迫于學習、人際關系、工作、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加之當下正處于社會變革轉型的特殊背景,很多學生難免會陷入焦慮或迷茫。因此,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承受力、意志力、創造力、調控力、思維力、適應性。
新時代的人才應有較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的心理和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且三者要和諧統一,這才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他們不但要有健壯的體魄,成熟的心智,正直的思想品德,更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敢的心。如今的大學生多為90后,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對家庭依賴程度很大。他們性格較為敏感,心理較為脆弱,在渴望得到關愛的同時,又害怕付出。種種的矛盾性格導致了他們在心理建設上的多元性、復雜性和矛盾性。因此,許多高校設置了心理健康機構,并紛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主動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升其心理素質,擺脫消極情緒的影響。
本文將通過對一些調查數據進行匯總、列表分析,得出大學生心理建設上的一些特點和問題,并給出正確的健康的心理建設的辦法。
一、當代大學生典型心理問題調查分析
?。ㄒ唬┱{查過程
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對全國各校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保證調查范圍足夠廣泛。調查人數共200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來自不同的年級,以保證調查的問題的答案更有代表性。統計結果時對數據精度的處理比較細致。調查過程中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以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二)結果及分析
問題一:你是否習慣反復檢查已做好的事情?
調查結果表明,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會經常檢查自己已經做好的事情,并且隨著年紀的增長,這種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對自己的信心越來越不足。這說明大學生越來越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生活中時常處于不確定的狀態。
問題二:你是否重視大學課程的成績和排名?
這一次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分析方式,通過對男生和女生的比較來反映出大學生重視大學成績和排名的情況。由圖表可知大學生重視課程成績的占絕大多數,其中女生相比男生更重視成績與排名。不太重視的人數占20.35%。這類學生中可能有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是不喜歡學習。但整體上,大學生還是十分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
我國正處于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其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課業成績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應該的重視。對于不重視大學學習的同學,學校和老師應該積極引導,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
問題三:遇到問題時,你習慣找人傾訴嗎?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飛快,難免會產生消沉的情緒。遇到問題時,找人傾訴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通過圖表可知,在遇到問題時,男生更不容易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女生大部分都喜歡找人傾訴。同時,男孩子作為更有力量的一方,往往會給自己設定一些目標,但這些目標若不切實際,也會成為負擔。
?。ㄈ┐髮W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以上三個問題只是諸多問題中較有代表性的,分析可知,目前大學生心理狀況并不是十分樂觀,消極心理普遍存在。但是大部分同學相處起來還是比較融洽的,只是偶爾會有摩擦。在遇到挫折時,大學生的自我排遣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可以承受一定的挫折和壓力,并且將之視作前行的動力,但是仍存在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的同學,而究其原因,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始作俑者應該是他們自身所處的年齡階段,當然也與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適應性問題,都會導致其內心充滿矛盾,例如理智與感性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依賴與獨立的矛盾、自卑與自尊的矛盾、求知欲與辨別力的矛盾、競爭和穩定的矛盾等。當代大學生經歷過競爭激烈的高考的獨木橋,幾乎從來沒有任何多余的時間來從事學習之外的事情。他們心理較脆弱,意志力較薄弱,在戀愛、交友、就業等方面的一點點挫折都使他們難以承受,甚至形成心理障礙,產生心理疾病,最終走向退學甚至自殺的不歸路。社會的變革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更激烈,更加復雜,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建設。
二、心理建設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在心理方面較為穩定的特點,包括精神面貌、性格、氣質、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他要素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若想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就要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而他們的心理素質水平取決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人的人格是密不可分的,并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一)心理建設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夢”的前提
當一名學生處于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時,通常會伴隨著孤獨感和自卑感,做事不自信,不能夠專心地完成一件事情,沒有一個確定的志向,做事不能夠迎難而上,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更不要說樹立遠大的理想,實現個人愿望了。
?。ǘ┬睦斫ㄔO是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基礎
一名大學生若心理存在問題,就容易表現得思想固執、妒忌、逃避現實、患得患失,這些都有礙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正在加速,互聯網基本普及,容易讓大學生的價值觀走向多元化,而心理健康建設在此時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 ?。ㄈ┬睦斫】到ㄔO可以加強大學生的紀律性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知道遵紀守法,去維護學校的秩序。不健康的人格可能會導致變態的心理和變態的行為,不能按照規章制度要求自己,甚至做出危害學校和社會的事情。
?。ㄋ模┬睦斫】到ㄔO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人才有輕松樂觀、愉悅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人的記憶力最強,智力才能更能夠充分發揮。如果一個大學生整日愁眉不展,又怎能學到知識呢?更不用說對自己進行正確定位,養成自律、自強的良好心理素質了。
?。ㄎ澹┬睦斫】到ㄔO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就業方式早不是往日的包分配等穩定的形式,而是變成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因而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很大。除此之外,通過對大學生樣本的分析發現,他們的整體的就業心態是積極正向的,但總體水平有待提升。偶然發生的挫折會使他們受挫感嚴重,導致其積極心理資本總體以及韌性維度自我效能等低于從前。大學生心理建設可以有效地使大學生適應各種社會活動,使他們能夠更積極地面對壓力,融入社會的步伐更快一些。
三、大學生心理建設的策略
當代大學生心理建設的策略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心理現狀,預防和治療雙管齊下。對待大學生心理疾病患者,我們要給予治療和關心;對待心理正常的大學生也不能過分忽視,要做好預防工作。
?。ㄒ唬┐髮W生常見的心理及治療
1.自卑心理及治療
自卑感,一般表現為:悲觀、憂郁、孤僻,對人的正常能力的發揮有一定影響。若任其發展,將會成為人格的一部分,不易改變,影響人的一生。嚴重自卑者通常感情十分脆弱,經常自慚形穢。導致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妄自菲薄,不能充分地認識自己,自我暗示過于消極,等等。若想消除自卑心理,就要進行心理調節:(1)正確評價自己,要學著發現自身的長處;(2)充分認識自卑感的壞處和弊端,以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3)進行積極的自我鼓勵和暗示;(4)多與身邊的人交往。
2.神經衰弱及治療
神經衰弱,多發于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的大學生中,由于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負面情緒逐漸增多。致病原因:學習負擔大、父母離異、與同學產生矛盾等。神經衰弱的人非常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有時還會反應過激。對神經衰弱大學生的治療主要從其心理入手,并輔助以藥物。同時,鼓勵他們多參加體育運動,如打太極、慢跑、有氧運動等。
3.孤獨感及治療
隨著大學生心理的逐漸成熟,他們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自我分析能力逐漸提高,大學生漸漸產生自己已經完全成熟的錯覺,但是社會上仍然把他們看作是孩子,尤其是對于父母而言。由于覺得委屈,孤獨感逐漸增加,變得寂寞或者狂躁,有的甚至會輕生。針對這種不健康心理,首先應該鼓勵大學生多和同學交往,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密切;其次,盡量避免他與同學出現太大的差異,顯得格格不入,鼓勵他們互相溝通和學習;第三,通過交流的方式彌補他們與父母之間的代溝。
?。ǘ┗谛睦斫ㄔO的預防手段
1.提升大學和大學生理性認知能力
高校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對大學生的引導力度,幫助他們認清人生的本質:人生本來就是一趟逆旅,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大學生非常容易受情緒影響,但是他們心地善良,內心深處還是有理性一面的,例如同學之間發生了口角,只要積極調節,就可以避免事態擴大,也就避免了抑郁癥發生的可能。
2.教會大學生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還是十分重要的,但當代大學生通常不能夠及時反思自己。通常情況下,由于某種原因,當愿望得不到滿足,通常會產生受挫感。造成心理挫折的原因來自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主觀原因多由能力不足、溝通不足、措施不當等造成,客觀原因多為天災人禍等。心理挫折并不是客觀原因所致,而是一種主觀心理反應,所以大學生要學會客觀地分析事物,冷靜地對待挫折,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找到自身不足。
3.學會分享與傾訴
心理建設的重要目的在于讓大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建設,當他們難以消化不良情緒時,應該積極引導他們找人傾訴,朋友、伴侶或者家人的心理輔導也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專業輔導和正面引導能夠幫助大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對其健康心理建設意義很大。
總而言之,大學生正值人生觀和世界觀塑造的時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挫折的主要原因,也是在面對挫折時大學生做出錯誤決策的原因。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建設,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金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微笑生活[J].文存閱刊,2018,(17):37.
〔2〕于茜,蘇紅.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20):164-165.
〔3〕邵阡,張念偉.心理建設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作用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2018,(07):120-121.
〔4〕張彬.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平臺建設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8,(02):283.
〔5〕毛藝瑾.探索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建設和校園安全穩定的內在聯系性[J].現代職業教育,2018,(14):253.
?。ㄘ熑尉庉?徐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