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和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提升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為迫切的教育任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缺失,別說為國家民族的進步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大學校園里的曠課打網絡游戲、自殺等事件的發生都給我們高校教育以沉重的當錘棒喝。為了有效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必須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教育合力的同時,也需要我們抱著虛心使人進步的態度學習和借鑒日本等先進國家的開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理念和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社會責任感 現狀 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狀不容樂觀。首先,大學生熬夜玩手機、上網,曠課在寢室玩游戲、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更體現了對大學學習及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不足,對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發展不負責。其次,對家庭更是不能承擔孝敬父母、做家務幫父母分擔的責任,只是一味的伸手向父母要錢,然后把錢花費在通訊上網、服飾購物等于學習無關的選項,對父母更是缺少感恩的心。再者,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生活中,有部分大學生不遵守紀律,對同學冷漠,從不參加學校、班級舉辦的各種集體活動,融入不了集體,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逐漸心理產生陰霾,心理疾病的幾率遠遠高于集體責任感強的大學生,嚴重者導致休學等。最后,部分大學生缺少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一些學生對國家、社會發展漠不關心,甚至有學生極少看新聞和關心時事,從自身角度去看待問題。沒有認清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是人生責任的核心和靈魂,是個體理想、志向和價值觀的高度統一,是為祖國和人民獻身的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缺乏主動關懷社會、回饋國家社會的責任感。
  當代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缺失,家庭責任感欠缺,集體責任感淡漠,國家責任感淡薄的現狀,迫切的需要我們盡快、盡早的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促使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自身問題
  大學生自身認知能力差,對大學學習及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不足,缺乏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社會認知能力較差,大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比較少,缺乏在社會中的實踐能力。價值定位不準,有些學生甚至大學的專業都是家長給選擇的,這就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扭曲,較多地關注個人價值而忽視社會價值,較多地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國家、集體的利益。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獻、唯我獨尊,只會一味追求虛榮和攀比心盛行.無視自身應對社會承擔的責任。自我意識方面形成了以個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
 ?。ǘ└咝I鐣熑谓逃牟蛔?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不是憑空就能養成的,需要通過學校的德育工作來進行。但是有一部分高校存在著重視智力教育、忽視道德教育,只在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較少關注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思政課的有效性也不高,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來向大學生傳遞知識,大學生不能真正地參與其中,教師不了解大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利用開設這門課程學生的考試分數來判定大學生思想是否合格,這就導致大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對所學的知識只有短暫的記憶,不能從根本上形成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
 ?。ㄈ┘彝ソ逃娜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導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在部分家庭不太重視孩子在道德方面的培養。尤其現在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寵愛孩子,在經濟方面一味的給予,同時又只重視對孩子智力的培養,極其關心孩子的分數,不在乎或者忽視對孩子道德素質方面的培養。在這種家庭背景條件下生活的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較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責任感的養成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ㄋ模┥鐣h境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通過電視、手機、電腦等媒介使大學生更加方便地了解社會中發生的事,大學生可以在網上了解到在現實生活中了解不到的內容,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方便,為人們開拓了眼界。但是,由于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譬如手機不離手、沉迷網絡游戲,而忽視了自身所應承擔的責任。最后,大學生面對信息的泛濫無法分辨,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來發布或者傳播一些不利于國家的信息而一部分大學生往往抵抗力差就相信了這些謠言,做出破壞國家、社會的事情。
  三、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需要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這四個方面合力進行。首先,從提升自身方面,大學生應時刻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關注時事新聞、電視、報刊等媒介來了解社會中發生的事,也要學習身邊的榜樣,勵志成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從意識上提高自我,認清自我價值。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不一味的講述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素質教育模式,突出綜合素養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育人導向,促使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同頻共振。接下來,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適度地經歷一些磨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堅韌的意志,還可以讓孩子明確自身的責任,并鼓勵引導其承擔起責任與義務,同時做好榜樣性父母的樹立。最后,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營造也很有必要,國家或者高校可以通過網絡發布一些積極地、正能量的新聞和視頻(例如我們的學習強國)讓大學生從中得到啟發。
  日本在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就規定要開展責任教育,還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深刻理解課堂的理論,增加責任情感的體驗。此外,日本還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各種平臺及社會環境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感的滲透教育,比如借助博物館、紀念館、電視網絡等媒介適時進行關于提升責任感的教育。對大學生定期開展企業訪問、參觀工廠,邀請企業人士、畢業生校友人校園和大學生進行交流,和開展就職對策講座、運動友誼賽和聯誼酒會等。日本的這些做法都很值得我們借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8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