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以某校電子工程系家電義務維修進社區為例,闡述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起到哪些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社會實踐系統性地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032-02
  一、某校電子愛好者協會簡介
  本校電子愛好者協會成立于2009年,由電子工程系的幾名教師聯合創辦,該社團自成立以來就始終以服務于同學同時提升自己為宗旨,堅定不移的秉承服務于學生和教師為行為準則。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協會負責人安排學生參加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他人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電子愛好者協會下設有辦公室、組宣部、技術部、策劃部以及物資物五大部門,每個部門都設有負責人,負責人統一由協會任命和管理。每周對協會成員進行定時定點的培訓,加強成員的相關內容的學習能力并且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提高協會成員之間的凝聚力。電子愛好者協會長期致力于發展社員興趣愛好,同時以“服務同學,提高自我,從實踐中獲取能力,讓興趣給我們激情,用激情去服務同學”為宗旨。培養親自動手鍛煉能力,團結協作加深友誼。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全心全意為大家排憂解難。
  成立至今,該協會因為認真履行服務大家的宗旨,不僅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更是把愛心傳播到校外,把愛心融入到社會中去。每年進行的“愛心維修,溫暖千萬家”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學院特色和一定影響力的校園活動品牌。往年也是每每被評為優秀社團,從社團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蓬勃發展的軌跡來看,他們的汗水和付出是非常值得的。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使得該協會成員不僅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給需要幫助的人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讓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真正實現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
  二、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只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身邊的哪些人需要幫助,要幫助這些人首先自己應該具備哪些能力等等,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同時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培養社會責任感。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思想以及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個時候也正是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的最佳時期。當代大學生不僅承擔著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能力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更是承載著祖國以及人民賦予給他們的神圣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準與高學歷有機地結合起來,他們才能在今后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社會實踐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最佳選擇之一,整個實踐活動對于促進他們更深入地了解社會、更懂得民情的過程是意義非凡、不可替代的。
  當前,很多家長并沒有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去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如何去愛他人,這就不可避免地讓他們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遇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不具備集體主義的協作觀念,缺乏基本的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學生的表現與其大學生的身份嚴重不符,常常做一些素質低下、沒有公德心的事情。而借助于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培養社會責任感,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塑造更為健全的人格。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必須要從社會實踐開始,只有讓他們不斷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通過社會實踐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多么神圣而快樂的過程。
  通過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處理理想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只有真正走進社會、觸摸社會,他們才能在今后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才能以一種更為自信的姿態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貢獻出自己青春與活力。長期處于一種養尊處優環境中的大學生缺乏意志力,所以,讓他們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意志力,鍛煉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心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基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系統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途徑
  在校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基本上就生活在校園這個小圈子里,而借助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能夠讓他們走出校園大門,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近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為將來的工作以及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某大學電子愛好者協會為例,該協會的成員利用業余時間將援助之手伸向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群,給了他們溫暖的同時也提高了協會成員的道德水平。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要以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為核心,借助于可以利用的各種形式,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當前,雖然大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學習以及生活,但是即使社會上發生很小的變化,這些大學生也能及時地捕捉到。大學生是祖國和人民的希望,其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以及一定的憂患意識,同時對勇敢地面對現實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改造現實缺乏一定的信心和責任感,為此,只有讓他們不斷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磨礪他們的心智,豐富他們的情感,使得他們最終能夠處理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大學生能夠在校園學到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只有把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作用,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實踐轉化和社會轉化。所以,在校大學生應該帶著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識與熱情積極地參與到服務他人、為他人排憂解難的過程當中。電子愛好者協會成員就很好地實現了這個過程,他們在暑假為社區需要家電維修的用戶免費提供幫助,不僅幫助他們修好很多電子產品,給他們解決了一些安全隱患,而且還讓協會里的成員在維修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真正地應用在實踐中,加深了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感受到服務他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為他人解決問題的快樂。   為了能夠基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更為系統化地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必須循規蹈矩,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一步地完善社會實踐服務體系。當然,僅僅依靠學校的某一個社團或組織對于如此大的社會需求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因此,學校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搭建社會服務平臺,以高校作為整合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的倡導者、組織者以及策劃者,建立更為完善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讓鼓勵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向在校大學生宣傳服務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高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的認識,加強對于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
  如果可以的話,學校應該將學生的畢業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首先,社會上有更多能夠讓學生練手的機會,而且與單純的工廠實習相比,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功利性,學生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能夠在將來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的融入社會。除了學校作為“領頭羊”之外,學生也要自主組織,以某個項目或者學生社團為核心,逐漸向外發展社會實踐成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來說更為容易一些,所以其能夠取得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對一些參與過志愿服務的大學生的采訪結果可以發現,經過志愿服務洗禮以后,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明顯得到了升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觸動,這些經歷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劉曉瑩.創新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6).
  [2]陳少君.志愿服務:和諧社會的集體意識——試析志愿服務意識及其成長模型[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10,(01).
  [3]馮方,孫彤,王帥,劉瑩,姜斌.志愿服務重塑大學新生社會責任感之我見[J].科技資訊,2012,(18).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a school as an example of the compulsory maintenance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in th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and elaborates what role the social practice plays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ow to systematically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social responsibility;training research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