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淺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從我國堅持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以包容開放的姿態接納外來的思想以及體制等,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以計劃為主的經濟體制轉向為以市場為主要導向的市場經濟體制,顯而易見,多年的探索改革體制使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高校也隨之踏上了發展的快列車。而在新的經濟形勢,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高等院校學生們的一些價值觀也受到了沖擊影響,發生了變化。強調主張等價交換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核心理念顛覆了我國傳統道德價值觀,顯然在新經濟形勢下學習的高校大學生們的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都不同于過去。因此,新經濟形式對高校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沖擊影響給當下社會以及高校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驗。本文就將淺探在經濟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該如何管理,以期培養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 ;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淺探
在如今以資本市場為主要導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學生們在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其影響。尤其是當今的高校學生們從出生起便生活在市場經濟下,其價值觀念從小便不同于過去的高校學生們。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受到沖擊,學生們的意識形態受到外來資本文化的影響。因此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新經濟形勢下如何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經濟形勢對當代高校學生的影響
市場經濟強調注重結果的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高校學生們,進而影響到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們的工作方法。就過去而言,高校存在的意思是高等教育,即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是以傳道授業為主要目標。而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市場經濟讓大學生們上大學的目的變得逐漸單一且功利化,即找一份較好的工作。顯而易見,將高等教育與就業等直接利益相掛鉤,違背了國家社會創辦高等教育學府的初衷和目的。學生們不再注重學習知識,而是一味地追求結果和利益。這樣的價值觀以及道德理念顯然與我們的傳統道德理念相悖,與教育理念也相悖。高校創辦是為了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能夠為國家民族的進步做貢獻,而如今的新經濟形勢,導致高校學生們將“利”放在中心,而將道德國家放兩旁。就長遠而說,這不僅不利于高校的開展,更不利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
除此之外,新經濟形勢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征即網絡。在當今的新經濟體制下,網絡作為該時代主要信息傳播以及來源的載體,它對于高校學生來說也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眾所周知,高校是學生們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獨立的最開始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們大都仍然沒有較為完善的辨別能力,網絡傳遞的大量信息很多都讓學生們無從辨別真假。在這個背景下,網絡顯而易見對大學生的生活、行為以及心理健康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在這個時候,高校管理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尤為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途徑
高校應該首先積極配合國家以及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道德教育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要培養出符合中國核心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首先就應該跟進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步伐,比如每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有了哪些新的政治目標以及理念,高??梢酝降拈_設相關的特色課程要求學生們學習研究。這樣就能夠保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始終與國家和黨的方向一致。在此之外,高校協助學生們學習掌握了理論知識之后,調動學生們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比如敬老院活動、支教等公益性活動,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們將所學的道德理念加以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使得他們做到“學行一致”。唯有如此,方能使得學生們在觀念上以及行動上都能與黨和國家的政治教育理念保持齊頭并進。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轉變自身觀念并加強本身建設從而能夠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們的正確教育工作。就如上面分析所言,當今的經濟形勢以市場經濟為主導,是個開放經濟的時代。而網絡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載體,它帶來的誘惑以及沖擊對“三觀”還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來說是巨大的甚至有時是致命的。因此在這個時候,高校的引導工作都顯得彌足珍貴。但是,倘若想要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效果顯著,首要的就是高校要加強自身建設。唯有保證從源頭上就是清澈的,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引導工作。因此,高校應該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便有一定的思想道德高度,而且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掌握一定的科學教育方法。這樣,才能在無形中給大學生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標桿”形象,時時刻刻引導著學生們在前進中保持正確的方向,從而在教學當中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國家培養新時代下我國特色社會的未來棟梁。
三、總結:
學生是一個國家發展不容忽視的群體甚至為未來主力,在過去,創辦高校的目的在于為國家篩選培養未來投身于國家建設進步的人才以及棟梁,從而促進民族未來的發展。然而,新時代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大大影響了高校學生們的價值觀以及道德理念,學生們不再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而是時刻將“利”擺在最前面,這與最初的建學理念相違背,更與傳統道德有偏差。因此,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方能為我國培養出真正的特色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雄.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概述[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9,(4),71-81.
[2]托馬斯.里克納.美式課堂——品質教育學校方略[M].??冢汉D铣霭嫔?,2001,256.
[3]周靜波.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問題探究[J]時代教育2016,(7).
[4]王小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周秦龍(1991-)男,陜西安康,本科,助教,主要教學管理工作。
劉 慧(1992-)女,江西九江,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教學管理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