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破窗理論”與圖書資料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管理科學中,“破窗理論”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對于管理科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圖書資料的管理過程中同樣如此,恰當運用“破窗理論”,有利于指導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圖書資料的價值。為此,本文就“破窗理論”與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關系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破窗理論”;圖書;資料管理
圖書資料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損壞,究其原因,大體可分為人為和自然兩個原因。加強圖書資料的管理工作就是把這些造成圖書資料磨損的因素特別是人為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把圖書資料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并降低圖書資料補充過程中所增加的成本。
一、“破窗理論”的由來
1969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兩輛汽車分別停在了治安良好地區和治安不好地區。停在治安不好地區的車摘掉車牌,打開車頂棚,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偷走。而停在治安良好地區的車幾天也無人過問,但是在砸掉車窗幾個小時后就被偷走。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根據這一實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打破一幢房子的窗戶,不去維修,很快就會有人跟著去破壞這棟房子的其余窗戶。時間一長,人們就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從而助長犯罪的發生。
從心理學上說,“破窗理論”強調了人行為上的暗示性和從眾性的特點,即某種行為給予人的某種特定的心理暗示,從而讓其余人繼續這種特定行為。專家研究認為,“破窗理論”闡述的主要是以下幾種心理現象:一是投機心理,就是當別人占了便宜而沒有受到懲處時,自己也會去占便宜;二是頹廢心理,即不會主動維護公共物品;三是繼續破壞的心理,不去主動維護已經損壞的物品,從而導致破壞行為繼續進行,造成更大的損失。從對“破窗理論”的分析我們可以探知,及時修補好破損的第一個“窗戶”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研究“破窗理論”的目的所在。
二、“破窗理論”介入圖書資料管理的必然性
從上文我們已經知道,“破窗理論”要求管理者應該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維護和修補管理對象,保證管理對象的完整和美觀。這里,著重強調了修補維護的及時迅捷,最終目的是有效恢復對象的原本狀態,確保其完整和美觀,防止被他人因為心理暗示加劇其破壞程度。這其中,要確?;謴凸ぷ鞯挠行?,就是要盡最大可能地恢復管理對象的美觀和完整。這是因為,修補過的物品,哪怕修補技術再高明,也避免不了留下修補的痕跡,不可能徹底消除被破壞的痕跡,和原生狀態終究是有區別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種破壞性痕跡最大限度的消除,盡最大可能讓管理對象恢復其完整美觀的狀態,避免其被繼續破壞,從而實現管理的目的。
我們把這一理論延伸到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在管理圖書資料等的過程中,“破窗理論”同樣發揮著作用,從而指導我們的工作。
第一,作為一種公共用品,圖書資料處于不特定的空間中。一般來說,圖書資料,特別是教育機構和社會公共機構的圖書資料,其性質屬于類似的公共產品。這就導致圖書資料處在一個“破窗理論”中所假定的情境中。在這些場所中,管理者與借閱圖書資料的群體而言數量是微小的,一旦圖書資料處于開放時期就會給管理者造成巨大的壓力。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知道,管理者不可能真正的即時監督和管理每一份資料、每一本圖書,在場所開放時期,這些圖書資料就處于由借閱者隨意處置的狀態之下。
第二,當由上文提出的實驗我們可以推導出,當圖書資料處于無人監管的環境時,就會大大增加其被破壞的幾率。一般來說,人為破壞在主觀上有兩種:過失和故意。這兩種在客觀上都會導致圖書資料的損毀,破壞其使用價值。同樣我們也知道,只要建立起恰當的監督管理體系,那么無論是過失還是故意的行為,發生的幾率都會大大降低。前面我們又已經知道,我們不可能去監督管理每一份圖書資料,這就造成了管理和維護圖書資料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借閱者的個人素質。而我們不可能確保所有人都具有較高的文明素養,個人行為很大程度上有著不確定性。這就導致在監管較弱或者無人監管的時候,圖書資料被破壞的可能性被大大增加。
第三,在具體的圖書管理工作中,我們發現,圖書資料一旦出現破損,其破損的程度和速度是以“加速度”的形式體現的。也就是說,當圖書資料沒有損壞時,借閱者會小心翼翼的使用,這就會延長圖書資料的磨損周期;而圖書資料一旦出現破損,那么在短時間內,其破損程度會很快加重加深,在短時間內,書本的折舊期就會迅速變短,直至無法使用,這也符合了“破窗理論”的現象。
綜上所述,“破窗理論”介入到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是加強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節約社會資源、減少浪費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用“破窗理論”指導圖書資料管理工作
我們已經知道,堅持“破窗理論”就是要及時修補維護好管理對象,以保持管理對象的完整和美觀,從而避免管理對象遭受到進一步破壞,防止繼續破壞這樣的心理暗示的發生和蔓延。這就要求我們在圖書資料管理中,要及時修補受損圖書資料,延長圖書資料的使用價值:
第一,對于破損的圖書資料,一經發現要立即進行及時有效的修補,防止圖書資料處于“破窗”環境中。在這里,要首先確保修補工作是在發生破損后的最短時間內進行,即發生破損,即將出借或使用前就要修補好;還要確保修補的圖書資料盡最大程度的恢復原來的面貌,保持完美性;還要注意確保圖書使用價值。即圖書資料不丟頁少頁,沒有缺損情況發生。
第二,要認識到圖書資料的完整性和完美性的重要性。在具體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圖書資料的完整性和完美性,降低可能發生的人為破壞圖書資料的行為,盡可能的延長圖書資料的使用壽命,從而降低補充購買的幾率,降低管理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同時,經常保持完整美觀的圖書資料也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讀者隊伍,這反過來又促進了圖書資料的管理維護,實現了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我們要正確認識經常性修補檢查圖書資料工作和降低圖書資料循環購買、節約資源之間的關系,與后者相比,這樣的管理成本提高額度是不值一提的。 第三,在實際工作中,圖書管理者特別是負責保存和借閱的工作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對于歸還和存放的圖書資料要堅持經常檢查制度,以爭取能夠及時發現圖書資料可能出現的破損情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量先進的電子技術廣泛應用于圖書管理工作中,傳統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模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圖書資料出借和歸還兩個環節,只需要掃描儀一掃即結束這一環節的工作。同時,相對于借閱者這一龐大的群體,圖書資料的管理者屬于真正意義的少數派,這就導致在這兩個重要環節中出現圖書資料檢查工作的缺漏,或者忽視了對圖書資料破損情況的檢查,或者遺漏了圖書資料破損情況的檢查,進而加劇了“破書”的破損速度。
落實“破窗理論”就意味著在出借和歸還圖書資料的環節中要堅決貫徹仔細檢查的要求,以及時發現圖書資料是否出現新的破損。一旦發現新的破損,既可以對破壞者進行懲罰和索賠,以增加破壞行為的成本,又可以及時的對破損圖書資料進行修補。
總之,運用“破窗理論”指導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重點在于“及時、有效”兩個詞。我們要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及時、有效”地修補圖書資料,防止“破窗理論”環境下人們出現的那種從眾心理和暗示心理的出現,從而避免破壞行為威脅圖書資料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科學看待“破窗理論”,不要把“破窗理論”視為解決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靈丹妙藥。圖書資料管理工作要堅持靈活的原則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以最大限度的確保圖書資料的完整美觀,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價值為目的。
參考文獻:
[1]潘文佳.基于破窗理論的用戶體驗服務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5(09)
[2]劉英飛,何園園,黃正廩. “破窗理論”在高校體育圖書資料管理中的運用[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3]繆秋香.圖書館日常管理中的“破窗理論”[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05(05)
[4]趙發員. “破窗理論”與圖書館管理[J].公共圖書館.2014(04)
[5]周拴龍,張楠.高校圖書館破窗現象及其治理[J].創新科技.2016(08)
[6]樊榮.“破窗理論”與高校圖書館閱覽室管理[J].中國成人教育.2010(03)
作者簡介:
邱 曄(1987.2-),女,漢族,籍貫:河南開封,河南省圖書館,助理館員,碩士學位,專業:圖書資料管理,研究方向:圖書典藏與流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