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費心理學的社交電商營銷模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電子商務模式的多樣化發展和逐漸趨于成熟,符合廣大消費者消費心理的社交電商應運而生,各大綜合性電商平臺以及新型社交電商平臺紛紛研發出了屬于自己的社交電商模式,滿足了消費者普遍的從眾心理和推崇權威的心理,本文主要就從消費者消費心理學范疇對我國社交電商營銷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并為我國今后針對消費者心理學層面的社交電商研究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消費心理學;社交電商;從眾;推崇權威
一、社交電商營銷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手機上網進行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強,而各大電商平臺依據人們在互聯網上的社交屬性,紛紛開展了基于社交前臺的電子商務活動。社交電商的出現,不僅使得傳統電商平臺尋找到了新的流量入口,還能夠幫助企業或個人商家多開辟出一條與客戶隨時進行溝通和洽談的道路,既方便了雙方的商務往來活動,也為已經走向成熟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商機。
目前,我國社交電商的典型營銷模式有諸如小紅書模式的內容導購類的社交電商平臺,也有基于關鍵意見領袖(KOL)的分銷營銷模式,更有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短短三年就得到上市的拼團營銷模式。根據我國互聯網數據平臺預測,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的規模將會突破萬億級。面對如此增長快速,未來潛力巨大的電子商務模式,雖被電商各平臺廣泛利用,因為發展步伐過大,過程中也出現了種種問題,亟待解決。
例如在2019年“315”期間暴露出的關于分銷類社交電商的問題,3月14日,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廣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傳銷(直銷)違法行為做出處罰決定。行政處罰內容包括:責令整改、罰款,責令處罰150萬元人民幣,并沒收違法所得7306.58萬元人民幣,合計7456.58萬元。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社交電商最大一筆罰單,也是我國電商20年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天價罰單”。經查明,從2017年7月28日至2018年9月25日立案期間,花生日記以平臺運營商可獲取其發展的會員所購買的商品一定比例的傭金為誘餌,發展了多個粉絲數量多、流量大的流量運營公司,作為其分公司(也稱之為運營中心),再由這些分公司去管理運營商,運營商負責發展會員,按照層級提取酬金,涉嫌傳銷。
由此可見,雖然我國社交電商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其中隱藏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和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對于社交電商營銷模式的選擇,更應該慎重。而社交電商平臺對于自身營銷模式的選擇,是基于消費者心理學范疇的剖析,這就要求社交電商商家能夠將消費者心理層面的深層次需求加以重點研究,并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下面,本文將從消費心理學角度,對社交電商的營銷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二、消費心理學應用于社交電商營銷模式的分析
?。ㄒ唬﹥热輰з徯蜕缃浑娚獭谕瞥鐧嗤南M心理
以小紅書為典型代表的內容導購型社交電商,經常會以邀請明星大咖入駐社交電商平臺的方式,吸引粉絲或想要有購物需求的消費者,而注冊該類社交電商平臺的消費者都有推崇權威的消費心理。商家正是掌握了消費者推崇權威的心理訴求,邀請大量明星或網紅達人進駐,將商品以日常視頻或軟文的方式推薦給消費者,逐漸使消費者養成分享式購物的習慣。此外,內容導購性社交電商利用信息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推薦,實現精準營銷,進而幫助平臺商家達到增加流量、促進銷售的目的。
?。ǘ┓咒N型社交電商——基于從眾的消費心理
分銷類典型社交電商平臺——云集微店,自2015年上線之后,定位于會員制分銷營銷模式,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為會員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水果生鮮等全品類精選商品,致力于通過“精選”供應鏈策略,以及極具社交屬性的“爆款”營銷策略,聚焦商品的極致性價比,幫助億萬消費者以“批發價”買到全球好貨。由于平臺抓住了消費者“從眾”的心理訴求,追求所謂市場“爆款”,因此能夠精選品類,與供應商協商最低價,從而找到分銷型電商平臺的利潤來源。
?。ㄈ┢磮F型社交電商——基于社交需求的消費心理
拼多多作為一家通過社交APP——微信邀請好友參團以獲取更低的拼團價格,建立起基于微信熟人社交的拼團營銷社交電商,利用心理學上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消費者需求的第三層次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將人們對于社交的渴望與電商聯結在一起,同時發起拼團的消費者也作為群體消費者中的“關鍵意見領袖”,用他們的影響力宣傳推薦商品,從而影響其他參與拼團消費者的購物決策。
三、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社交的普及化發展的今天,社交電商作為一種既能夠滿足人們社交層面需求,又能夠幫助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逐漸贏得消費者的高度認同,但是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必然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對消費者研究不充分的情況存在,特別是對消費者心理層面的研究亟待加強,如何利用消費者普遍存在的推崇權威、喜好從眾和追求社交的心理,有針對性進行營銷模式的創新就尤為關鍵。根據本文基于消費心理學方面對社交電商營銷模式的分析,為今后我國社交電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推崇權威消費心理方面,關鍵意見領袖需要更好的專業性,社交電商平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取某一群體的關鍵意見領袖,并對其進行更深一層的培訓:例如產品專業性、與其他消費者之間是互動性、推薦信息(視頻或軟文)質量等方面;二是將消費者進行分層研究,對具有較強社交屬性的消費者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未來,會有更多的傳統電商平臺充分應用消費心理學,將社交流量更有效引入電商領域,真正將社交與電商二者有機結合,從而為更多網絡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更優質的體驗。
參考文獻:
[1]黃婧.互聯網時代下社交電商的營銷價值創造過程研究——以拼多多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8(24):7-10.
[2]張彬. 微信電商中意見領袖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8.
[3]劉湘蓉.我國移動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一個多案例的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08):51-60.
[4]全淼. 移動電商網絡營銷策略分析[D].長安大學,2017.
[5]湯亮.移動社交電商的營銷問題與對策[J].統計與管理,2017(06):132-134.
[6]楊丹. 基于社交電商網絡的潛在信任關系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2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