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群體動力的高職專業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職專業教學同其他層次教學過程有明顯不同,高職層次的學生也有其特點。通過總結高職學生特點,借助群體動力理論,將教與學的過程通過群體動力來進行推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群體動力;協作學習;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417-02
  一、引言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習知識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低”的問題,應用群體動力的相關方法和策略,構建基于場景的教學解決方案,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路,運用趣味性的基于群體動力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個體在團隊環境中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群體動力相關概念理論是由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勒溫提出,該理論認為人的一系列心理的變化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由自身的內部需求和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強調個體在環境中會自主或不自主的去尋求一種歸屬感,不愿意被其所處的群體和環境所厭惡或遺棄。
  通過調查發現,在學生中廣泛流行的游戲、活動往往是群體性和團體性活動,這和人本身的社會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在團體游戲或者活動中有著明確一致的價值觀和評價體系,每個人在這個小團體中都有著明確的任務和目標,群體凝聚力較高。如果將這種基于群體動力的團體活動組織用于教學實踐,勢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本文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借助群體動力理論,全面提升教與學質量。在具體的教與學的過程中,群體動力理論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協作學習、小組模擬對抗游戲、團體評價。
  通過群體動力作為組織行為的主要動力,借助趣味性的群體動力活動,同教學實踐活動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二、研究對象和實施課程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選取特定研究對象,開展研究并進行分析和應用。高職層次學生同本科層次學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有著以下特點:學生層次起點多樣化明顯;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同年齡段本科層次學生;學生熱衷社團活動和社會活動,對團體活動如團隊游戲有著較大興趣,愿意接受新型網絡平臺、APP、生活學習方式,而該種方式正和群體動力理論不謀而合,這符合我們所研究的專業內容。
  正是針對高職層次學生的特點,本文將研究對象集中在該層次學生。另一方面,本文作者主要進行物流管理專業方面的教學,對該專業有著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因此,將研究對象定位在高職層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冬F代物流應用》課程是該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課程理論教學相對枯燥,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可以借助群體動力理論提升教學質量。
  三、基于群體動力的高職專業教學實踐
  在高職專業教學實踐中需要充分考慮教育教學對象的綜合特點,通過更為合理的方式完成教與學的過程,從多種角度、多層次、全周期對學習效果和質量進行評價,從而總結基于群體動力的專業教學實踐效果,進而指導高職專業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過程主要分為基于預習任務的群體動力課前實踐、基于團隊組織的群體動力課中實踐、基于效果反饋的群體動力課后實踐等內容,三個部分相互聯系,形成全面的、綜合的教學實踐解決方案。
  1.基于預習任務的群體動力課前實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提前預習學習任務,完成課前任務調研,形成調研報告PPT并上傳平臺。調研報告要達到內容完整、符合要求、PPT制作精良等目標要求,在該環節強調小組單位,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各負其責,形成互相配合、相互協作的效果。學生提前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預習任務內容,了解任務所涉及專業知識和技能。預習效果要達到熟悉課程基本知識內容和作業操作技能目標要求。在該部分要求學生在進行預習時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回復,同時各同學還能對其他同學的評價和回復進行評價,形成互相評價、互相指導、互相學習的網絡學習社區效果。
  將《現代物流應用》課程的理論知識同實際案例結合起來,形成課程預習案例,提前由教師上傳學習平臺,學生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在線預習,完成課前實踐過程。
  2.基于團隊組織的群體動力課中實踐
  各小組推舉代表進行匯報,對調研報告進行展開。小組代表匯報過程要符合要求、條理清晰、語言流暢,能夠進行簡單互動交流。各小組在匯報的同時需要對其他小組的匯報進行記錄和評價,形成相互評價、同步提升的效果。各小組能夠根據教師講解的專業技能要點,在教師的簡單關鍵地指導下按要求進行課程相關流程操作模擬過程,要求模擬過程合理、順暢,相關技術原則和要求處理得當,能夠有效完成各流程模擬過程。同時,在小組的模擬過程中,可以通過團隊模擬對抗的形式,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生參與積極度。各小組能夠對本小組及其他小組進行認真分析,找到模擬流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并推舉代表進行評價說明。要求評價合理、符合技術要求等目標要求。在教學評價環節,作為目標效果達成評價表指標之一,進行量化評價。
  在課中實踐中,以團隊的形式,形成基于群體動力的驅動力,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將《現代物流應用》知識內容形成可供模擬的操作流程,便于課程的群體模擬實踐。
  3.基于效果反饋的群體動力課后實踐
  各小組能夠針對本任務學習內容進行反饋,找到優點和不足,并給出優化方案。要求方案內容合理、簡單有效、可執行性強。在教學評價環節,作為目標效果達成評價表指標之一,進行量化評價。各小組能夠積極主動進行討論、復習,總結所得成果。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將成果匯總上傳。
  在課后實踐過程中,結合與專業相關的模擬游戲平臺,以小組為單位,課后通過模擬游戲平臺進行實踐,將專業知識用于模擬過程中。該平臺中包括運輸管理經營模塊、供應鏈運營模塊、倉儲管理模塊、裝卸搬運模塊等,平臺以完全游戲化的界面來展現,同普通的團體游戲界面幾乎完全一致,知識其中涉及的邏輯和原理均是物流專業知識內容,這在很大程度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   4.基于群體動力的評價考核機制
  通過基于群體綜合評價的考核方式進行學生及教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采用綜合評價方式,即五方聯動綜合評價方式。第一方評價方式為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學生之間的了解,形成第一方評價結果;第二方評價為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判,教師包括學院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形成客觀的評價結果;第三方評價是系部評價,系部對教育教學進行抽查和評價,形成評價結論,指導教育教學的進行;第四方評價是平臺評價,借助學習平臺,對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效果等進行在線評價,得到學生在一個學期的課程參與度,進而給出基于數據的評價結論;第五方評價為家長評價,通過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評價在教育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生綜合發展的情況。
  通過基于群體動力的教學實踐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90%以上的學生能夠對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去,通過群體活動將學生吸引到專業教學活動中去。通過基于群體動力的實踐教學,習慣上課過程中拿手機、打瞌睡的情況明顯減少,學生迫于群體的動力,每人都不愿意成為團體的拖累,反而會主動為團隊貢獻力量,這就促進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高質量進行。通過專業的游戲化平臺,經過一定學時的學習,30%的學生已經通過了該平臺開發方頒發的行業企業認證證書,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四、結語
  高職專業教學同其他層次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高職層次學生與其他層次學生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正是考慮到高職專業教學的特殊性,充分發掘高職層次學生的特點,借助基于群體動力的教學方式,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開展基于群體動力的教學實踐活動,不斷推動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團隊對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影響作用,從團隊的角度對學生施加作用力,讓學生在團隊中學習和成長,真正體現了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的綜合作用。
  通過基于群體動力的高職專業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明顯增強,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實現了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閆華.群體動力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5(14).
  [2]顏語.群體動力視角下的高校通識課程設置研究[J].大學教育,2018(11).
  [3]高迎軍,戴金銘.群體動力理論下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探究——基于以宿舍為單位的就業數據調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1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