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后公立醫院涉稅范圍與稅收管理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的稅收制度改革上,營改增是一次重要的調整,對于市場的良性運行和經濟的穩步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醫療行業是受此次調整影響比較廣泛的行業之一,本文主要探討醫療行業在營改增調整之后如何應對,以保證醫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促使行業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營改增;醫院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256-01
一、營改增后公立醫院的涉稅范圍變化
1.免征稅的范圍變化
公立醫院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具有非營利性,它面向社會為需要的人群解決醫療問題,減輕公眾的醫療負擔。在稅收沒有改制之前,國家針對醫院的醫療收入免收營業稅,營改增之后,繼續實行相關醫療優惠政策,針對公立醫院免征增值稅。但是公立醫院的收入除了非盈利性質的收入之外,還包含科普收入、停車場外租收入等盈利性質的收入,針對這些盈利性收入,醫院應當緊密結合國家頒發的相關稅收征稅政策,計算出應繳稅額。
2.其他相關稅種的計算
除了醫院的盈利性收入需要繳稅,還有不同稅種的計算也發生了變化。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附加費以及地方教育附加費等相關稅費,之前是根據營業稅按照相應比例計算出繳納數額。而營改增之后分別占增值稅的百分比為7%、3%、2%來計算。營業稅在很多人的眼中屬于稅上稅,增值稅則不同,醫院只需要針對增值額進行納稅即可,存在稅收抵減的效應,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
二、如何有效實行公立醫院營改增后的稅收管理
1.銷售環節如何進行稅收選擇
“營改增”的核心在于流轉稅的變革,依據當前中國稅收的相關政策,納稅群體主要分成一般性納稅群體與小規模型納稅群體。對于兩種群體的界定,主要依據當年增值稅應納稅額是否超過了500萬,超過的群體即為一般性納稅群體,反之則為小規模納稅群體。具體實行應納稅額的計算,一般實行兩種方法,即一般計稅法與簡易計稅法。一下重點介紹一般性納稅群體。
“營改增”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應當依據所在單位的實際營業收入以及其他相關情況,選擇適合的計稅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此種計稅方法之后三年內無法更改。在對應納稅額進行計算的時候,一般計稅法將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來計算,計稅的比例分別占6%、11%和17%,而簡易計稅法的計稅比例則為3%與5%。實際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由于公立醫院具有非營利性,會依據當前中國頒布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的相關政策,并依據當年醫院的具體營業情況,由醫院選擇適合的計稅方法。
但是要注意的是,當某公立醫院選擇某種計稅方法的適合,就應當根據此計稅方法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以及銷售模式,也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享受公立醫院應當享受的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為公立醫院的從業人員減免稅收,減少負擔,從而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2.購入環節如何進行稅收管理
和營業稅不同的是,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僅僅對于某個產品或者某項服務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既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重復納稅,也可以在稅收中保持資金的流入流出緊密相連。因此醫院的采購部門除了要考慮到資金流出可能帶來的影響之外,還應該綜合考慮資金的來源渠道、銷售環節的稅收政策、醫院收入的性質以及進項稅抵扣的稅收金額等因素。多方面的綜合考慮可以促進整個購入環節盡可能的流入資金,減少流出資金。因此醫院的各個部門需要緊密聯系,相互配合,提供各種有效信息,實時進行溝通。尤其是醫院的購入部門在產品的采購上,要根據醫院之前制定的稅收優惠計劃來選擇,同時考慮到醫院的業務性質、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發票的類型、發票的稅率等來判斷出有利于醫院發展的方案,保證醫院在資金流出中能夠降到最低。
三、公立醫院營改增后實行稅收管理的策略
“營改增”是一次重要的稅制改革,公立醫院在內的各個單位都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對于涉稅范圍的變化要大力研究,緊跟國家稅制改革的步伐,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稅收方案,防止違反國家稅法規定或者醫院的操作失誤給相關人員帶來的損失,下面提出幾點相應的應對舉措。
1.不斷加深對于稅法的學習和研究
“營改增”不斷推進,已經在全國各個行業深入開展和實施,全國各個地方和企事業單位都在緊鑼密鼓的調整計劃和方案,以適應此次調整。而公立醫院更應率先響應國家政策,積極主動的學習新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同時主要領導和負責人應當將國家稅收政策第一時間在醫院為人員進行宣傳和講解。醫院可以抽出固定的時間,召集醫院領導、財會人員、科室負責人等解讀稅改政策,并率先針對這些人進行政策培訓。再通過層層傳達的方式,率先掌握相關信息和政策的這些群體,將已經掌握到的信息盡快的傳遞給醫院長期奮斗在第一線的醫護者,將“營改增”可能帶來的改變傳遞給每一位醫護人員。
2.依據不同的行業制定適合的納稅方案
各個單位和行業依據當前的稅收政策的變革,需要制定出適合自身的納稅方案。納稅方案的制定不是隨隨便便,是需要依據各種論證來選擇和實行。在實際的制定中,要綜合考察多種因素。比如不同稅種的稅率有所差異,在操作中要注意不同增值稅稅率的轉換,這個環節的完善與否與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繳稅多少直接相關。不同的業務類型,繳稅稅率也各有不同,醫院應綜合考慮,最終實現最大化的利益。在實際的方案制定中,一定要考慮清楚納稅人的身份,要對大的環境進行評估,還需要針對醫院的性質、發展現狀來對納稅人的身份進行判斷,所有的一切考察都需要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的前提之下。
3.對發票加強管理,規避涉稅風險
營改增之后,醫院要對購入環節的發票以及銷售環節的發票同時進行管理,這就需要強化醫院的財務管理,保證財務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各醫院都應當加強財務方面的管理工作,進行嚴格的籌劃。此外,公立醫院所有從業人員都應對國家的稅收政策深刻理解,盡可能的規避風險,防止在納稅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的發生。醫院對于應稅和非應稅項目要嚴格劃分,經常性的和國家稅務部門保持聯系,第一時間掌握變化和信息。
參考文獻:
[1]劉曉輝.“營改增”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16(11):11-13.
[2]陳潔.“營改增”對公立醫院稅負的影響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7(1):67-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