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產業鏈運營保障機制的建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產業鏈理論起源于歐洲17世紀的古典經濟學,亞當·斯密在著作《國富論》中論述的分工理論是產業鏈理論的雛形。20世紀初新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馬歇爾對分工理論進行進一步拓展,從單個企業以外的角度進行研究。20世紀中期經濟學家赫希曼首次系統提出產業鏈及其相關理論,從產業的縱向與橫向的關系對產業鏈進行詮釋。產業鏈理論認為的產業鏈的核心企業采用改進、調整和一體化方式促使產業鏈內各環節共同行動,協同作戰,從而增強產業鏈的運轉效率,以達到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能力的目的。[1]但是分工合作與規模協同猶如硬幣的正反面,產業鏈如何更好的整合,避免產業鏈內部壟斷、利益分配不均、協調難度大等問題,需要配套更好的運營保障機制,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利益調節機制、溝通信任機制三項機制的建立,保障產業鏈的順利運營。
  關鍵詞:產業鏈;運營;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160-01
  一、資源共享機制
  從產業鏈的角度,應充分挖掘產業鏈上各企業的資源潛力,使企業所掌握的資源得到全面充分的利用,從而提高企業的資源使用效率。資源共享不僅是基本資源如:信息、原材料、設備和勞動力,還應當更進一步包括各企業的核心資源如:資本、專利、技術、管理甚至政府關系等。任何企業都會有資源短板,即使是同一資源,各企業熟練使用的程度也不一致。產業鏈資源的充分和有效性利用首先需要建立資源內部共享機制。具體包含資源協同和業務協同兩個層面,資源協同即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由具體的資源配置部門牽頭,從上至下的將具有相同特質的資源進行統籌。業務協同即搭建業務協作平臺,針對集團的核心業務設置跨企業層級、跨部門的項目組,集合集團內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集中攻關,實現集團整體的突破。其次建立資源外部開放機制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加產業鏈資源產出,提升企業生產率的重要途徑之一。第三實行產業鏈共享文化的倡導與激勵,改變傳統“山頭主義”的慣性思維,重點培養員工的協作意識和全局意識,從各企業的高層開始,引導每位員工工作時著眼于產業鏈內的相關業務。同時對于主動參與產業鏈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員工要進行表彰和獎勵,使員工主動地成為共享主體,充分調動員工參與共享機制的積極性。第四建立資源使用補償機制,資源共享機制順利運行的前提是對各企業資源所有權的尊重,因此產業鏈在調配各企業不同資源類型時需制定相應補償規則,有效調動各企業資源共享的積極性。
  二、利益調節機制
  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根本動力,各企業都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產業鏈剩余利潤。能否公平合理的調節利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業鏈的生存和各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產業鏈利益調節機制必須建立在各所屬企業責權利對等的基礎上,企業的收益應當與所承擔的責任和所投入的資源相對應,從而調動各企業投入資源的積極性,促使企業能夠更加勇于承擔責任和風險。
  另外產業鏈本質是眾多企業緊密型的戰略聯盟或上下游的經濟關系,但是各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對產業鏈的貢獻度往往不容易很好的區分。同時長期進行產業鏈內部交易,容易出現“搭便車”現象,即利用集團的公共資源,付出較少代價,從產業鏈收獲較多經濟利益的現象。“搭便車”現象對于產業鏈內部的團結協作和長期穩定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應當采用有效的業績考評制度對各企業業務行為進行監督。同時采用激勵手段解決“搭便車”現象,除了實施前文中所述的資源補償機制,激勵各企業對于集團公共資源投入的積極性,還可以采用適當的競爭定價手段,將產業鏈設施向第三方開放,引入產業鏈外部企業與內部企業競爭,以此為基礎確定設施的使用價格。通過競爭定價手段一方面實現設施價值的最大化,合理調整資源配置,提升產業鏈整體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對各企業帶來競爭壓力,促進其不斷降低成本,改進產品和服務,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三、溝通信任機制
  信任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溝通是企業內部產生信任的手段,產業鏈大部分內部矛盾和沖突的來源是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牛鞭效應”,由于信息傳遞的層級數量過大,信息被加工的次數過多,使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度逐級放大,最終導致信息嚴重扭曲。“牛鞭效應”對產業鏈生產和經營最直接的危害是資源庫存積壓、生產不確定增加、市場反應不及時、產業鏈內部沖突加劇。減弱“牛鞭效應”需實現產業鏈內部信息流的無縫對接,關鍵是建立
  產業鏈全方位的溝通渠道。溝通渠道一般可以分為高層決策層面、中層執行層面和基層操作層面。高層決策層面由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和其他關聯企業的高層共同對市場進行預測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產業鏈的整體戰略目標,統籌各企業的業務協同,促使產業鏈內各企業的目標和利益達成一致。各企業的中層執行層面根據高層決策層下達的戰略目標制定執行計劃,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中層職能部門對各企業的執行計劃和基層操作層反饋的問題進行橫向的溝通協調和縱向的業務指導。各企業基層操作層根據中層執行層制定的執行計劃進行具體操作,各企業基層操作層的業務進展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后逐級向上反饋。
  四、結語
  產業鏈是多個企業的聯合體,在長期運營中內部企業組織的改革和外部市場不確定性與風險,其面對阻力與動蕩是再所難免的,其產生的原因既有來自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主觀因素,也有來自政府和商業環境變化的客觀因素。通過建立健全產業鏈運營的保障機制,可以實現產業鏈資源的統籌配置,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成員企業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產業鏈整體競爭優勢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杜龍政,汪延明,李石.產業鏈治理架構及其基本模式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3):108-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4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