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社會背景下,大力發展以企業年金制度為主的養老保障體系第二支柱迫在眉睫。本文從社會背景、國家政策對企業年金制度的大力支持及企業年金制度對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三個方面論述了企業年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關鍵詞 老齡化 企業年金 必要性
一、前言
企業年金制度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的一大支柱,對應對我國老齡化形勢加劇,緩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目前,國家層面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制度,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對于企業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老齡化形勢嚴峻,企業年金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
世界銀行在1994年發布的《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理論。其中,第一支柱是政府強制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計劃;第二支柱是由個人和企業自愿實行的企業補充計劃;第三支柱是個人自愿建立的儲蓄計劃或商業養老保險計劃。三方共同承擔養老責任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比較合理和可持續的。
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44億人,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左右,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這一高水平。受到人口老齡化、人均壽命延長,待遇剛性增長等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建立了30多年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各類問題不斷顯露出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逐步加大,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省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成為備受關注的國計民生問題。該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同時,社會經濟發展也使得傳統的代際養老方式不再成為主流,多數人產生了擔憂未來養老生活的焦慮,也愿意在壯年時期進行養老金的積累和規劃。因此發展第二、第三支柱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目前,企業的補充養老計劃主要是以企業年金的形式存在。企業年金,即企業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險,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了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政策并結合本企業經濟狀況建立的、旨在提高員工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從而對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進行重要補充的一種養老保險形式。根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為7.6萬戶,參加職工2325萬人,基金累計結存11075億元。這一數據跟上年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全國近6100萬的企業數相比,建立企業年金的比例僅為0.12%。目前設立企業年金制度的單位普遍為經營業績穩定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覆蓋面較小。
社會大背景對企業年金的需要與目前企業年金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發展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擴大企業年金建立的覆蓋面,使更多的企業員工加入企業年金計劃十分必要。
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企業年金發展
目前,全球養老保障責任主體已從單一走向多元、責任領域從政府擴展到市場。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制度已經實現了制度全覆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發展比較緩慢。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對于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我國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進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
1991年6月26日,《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發布實施,其中提到“國家提倡、鼓勵企業實行補充養老保險”,標志著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制度正式建立。此后,我國企業年金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1995年,勞動部制定的《關于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奠定了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框架。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正式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更名為“企業年金”。2004年,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出臺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為企業年金的規范管理和全面推廣提供了制度保障。2009年、2011年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2017年12月18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企業年金辦法》,提高了企業年金的企業繳費比例,規范了企業年金繳費的繳費基數,體現了國家大力發展企業年金的政策導向。
四、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對于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ㄒ唬┢髽I年金的建立有利于降低稅負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和財政部、人社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企業年金在計提不超規定比例的情況下,允許稅前扣除所得稅。企業繳納計入個人賬戶部分暫時不計入個人所得稅。個人繳納部分,在不超過規定比例內部分,在本期應納稅所得額中可扣除。延期繳稅等于對參加年金計劃的職工降低了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繳費基礎,還將養老儲蓄的部分時間價值讓給了個人。這對企業和員工來講,都是雙贏。
?。ǘ┢髽I年金的建立有助于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
當今的勞動力市場,是企業和人才之間的雙向選擇市場。企業年金作為企業管理完善、具備雄厚經濟實力的象征,會對人才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同時,企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相比,并不是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建立企業年金,體現了對員工關懷,也體現了一種長遠發展的企業文化,有利于吸引人才。
企業年金制度對激勵員工長期效力于企業有著特殊的方法。通過企業年金方式形成的養老金對員工而言是延遲支付的薪酬,員工如果希望足額領取到這筆養老金,就必須堅持工作到退休年齡。企業年金實際上是一份“隱形合同”,在吸引人才的同時,無形中對人才形成約束,此種方式能夠吸引員工增加為企業的服務年限。
?。ㄈ┢髽I年金對員工個人有保障作用
關于員工在職收入與退休后收入的比較,有一個專有的名詞,稱為“養老保險替代率”,是指養老金與在職期間收入的比值。
目前,在原來的養老雙軌體制下,即便工作年限、工資相同、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也要大大低于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替代率也要遠遠高于企業。雖然政府近年來逐年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但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差距越來越大。通過建立企業年金,能使企業員工在退休后通過領取企業年金資金來彌補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待遇的差距,在一定制度上提高養老險替代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家同樣希望退休后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標準。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把職業生涯應得到的勞動所得通過合規的手段推延到退休后的非職業生涯是應對替代率波動的一種很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企業年金制度的建立在當前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十分必要,同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年金制度的建立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員工個人生活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ㄗ髡邌挝粸閺V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社保年金中心)
[作者簡介:陽煜琳(1986—),女,重慶人,碩士,研究方向:社保年金。]
參考文獻
[1] 韓燁,宋寶安.我國企業年金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研究,2014(7).
[2] 孫伊凡,孫健夫.關于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的幾個問題[J].稅務研究,2015(10).
[3] 唐金成,劉鴻衛,陸昱江.中國老齡化加劇背景下的企業年金制度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4(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3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