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金融炒作,一手囤積居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行情暴漲的蘋果,成為了金融家口中的“金果”。
2018年,國內大幅度地區的強降雪量,使蘋果產量下降,進而導致今年冷庫出貨量低于往年,收購價也相繼上漲。某調查協會的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蘋果產量預計在3200萬噸左右,相比2017年減產1000多萬噸,減產幅度達到了30%。
于是,蘋果期貨上市沒兩年的時間,期貨價格一路飆升。而原本某商品交易所成立蘋果期貨的初衷,原本是想借助金融的力量來抑制國內過山車一般的蘋果價格,但適得其反,步入了“蒜你狠”、“姜你軍”的后塵。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效應交郁金香效應。郁金香泡沫則被經濟學家稱為現代股市和期貨市場的鼻祖,其背后故事所帶來的深思是商人如何在期貨市場上翻云覆雨買空賣空。而經歷的人,有的能夠及時止損,看到機會買入賣出,有的卻還沉迷于中,最終虧空一切。
蘋果的價值,并非具備有唯一不可替代性,蘋果貴了可以吃其他的水果進行替代。但是將目光定格在無法替代的產品上,比如處理器構架技術、桌面系統以及工藝制程等等,唯一的屬性是否會在某個時間節點變為金融炒作的手段呢?答案并不可知。
不過能夠肯定的是,無論任何企業,在任何時間段上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持續的進行創新,當然也有在不一樣的時間節點上,轉變目標尋找新的方向。但其目的都大致相同,那便是尋找最具爭議卻能帶來不一樣效果的方向。
漫畫《自由之翼》的原創作者諫山創曾說過:“最怕我的漫畫沒有批判聲,這樣的話,還不如化成大爛作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