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會計準則教育中案例法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會計行業近年來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在會計行業不斷壯大的同時,我國的對外交流也日趨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影響之下,我國為更好的與世界接軌,對原會計原則進行了規范和調整,新會計準則影響之下高校會計教學也需要做出改變。本文從新會計準則特點分析入手,探索新會計準則教學中案例法的應用。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高校會計教學;案例法
2018年11月,為適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需要,規范政府會計調整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準則第7號——會計調整》,并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會計準則在原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對會計調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會計差錯、報告日后事項等基本概念,以及具體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確定程序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說明,對于會計從業者來講這些政策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其中很多內容晦澀難懂,理解起來非常不容易,應用就更加困難,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新會計準則的特點,附以具體的案例為學生詳細講解說明。
一、新會計準則特點分析
會計行業每天都需要接觸大量經濟業務,而且不同行業、各個企業都需要嚴格遵守統一規范權威的會計制度,這樣才能保障市場經濟的穩定和諧發展。而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準則自身也需要做出規范化的調整才能夠有效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性發展,實現會計行業“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的發展目標,這是由會計行業自身的形狀所決定,也是新會計準則發布的重要前提。新會計準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ㄒ唬┫冗M性——體現出與國際接軌
新會計準則在原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明顯體現出中國與世界步伐的一致性,將會計準則的基本原則和整體框架更好的實現了與國際接軌,新構架體系中的財務會計基本概念、基本準則都做到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呼應,而且對應的計算方法、報告形式、計量標準、記錄原則等也都進行了大量明確調整。
(二)特色性——滿足中國國情需要
新會計準則的改革并沒有一味兒的迎合國際會計準則,在參考其基本框架體系的基礎上,其中很多細節問題的規定都聯系了中國的基本國情,體現出了中國特色,同時也得到了國際會計理事會的大力推崇。以“職工薪酬”概念為例,在國際會計準則中并沒有這一概念,只有“雇員福利”而且與國內的“福利”概念有很大差別,因此在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新會計準則采用了職工薪酬這一概念,而且對其做出了明確規定,很好的保障了企業職工的基本權益。
(三)前瞻性——對可預見問題做出說明
新會計準則不僅規定了會計行業的基本實施原則和執行方法,還對一些可能出現的未知問題做出了重要的補充和說明,如會計政策及其變更的規定,指出:在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這樣就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影響會計整合分析,提高了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新會計準則的前瞻性,也從側面印證了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新會計準則教學中案例法的應用
案例法是會計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會計學本身牽涉的概念就非常多,而且其中很多概念都帶有相似性,如果單純讓學生從概念記憶的角度來學習,不僅學習的難度非常大,而且會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將知識學習與應用的過程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案例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學會理論聯系實踐來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綜合實踐能力。
(一)引入具體案例讓學生們有效學習
新會計準則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而做出改變的一項新準則,但是現在學校所采用的教材其中很多內容的設置仍然是參考之前的會計準則體系來設計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產生疑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具體案例,讓學生們對比新會計準則與課本上呈現的內容有何不同,并通過具體的數據展示,讓學生們進一步體會新會計準則的先進性。以長期股權投資這個部分為例,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對其基本特點、控制類型進行講解之外,要重點教會學生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處理核算方式,教師可以出示某公司的營業收入、投資收入、利潤收入、凈利用收入等,然后讓學生們進行數據整合并嘗試進行班級匯報。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開展案例實踐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開展教學實踐,現在高校為會計專業教學提供的電化設備已經非常完善,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微課資源、計算機設備、企業信息數據等,讓學生們充分開展會計數據處理實踐工作。如教師可以將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年度、季度、月度初始經營數據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們嘗試對其進行多方面的實踐、探究、分析、討論及發現,一方面提升學生對各種財務軟件的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學習和嘗試對案例數據的模擬分析,鼓勵學生結合企業真實數據提高綜合素質及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
新會計準則背景下高校會計學畢業生所需具備的綜合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探索更加新型、多元、綜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具體、真實、鮮活的案例以供學生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生會計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的發展及企業的進步提供專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春福, 金淑紅. 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 中外企業家, 2017(16).
[2] 代芃. 基于新會計準則的會計教學方法探討[J]. 普洱學院學報, 2017(2).
[3] 田翠香. 多科性大學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 人力資源管理, 201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0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