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管理“精細化”改革對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高校不斷發展,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的應運而生,如何適應當前形勢,開展好財務管理“精細化”改革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各大高校的財務工作成為改革深水區的主戰場,建立“三全”預算管理體系,深化財務改革;統籌盤活存量資金,保障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構建高效財務信息集成綜合平臺,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和內部控制、防范財務風險、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務水平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校 精細化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充和轉型,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比例與日俱增,經費呈現多樣性、多渠道化,高校財務管理的內容和服務對象更加復雜,面對高校財務社會化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精細化”改革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成為當今管理研究的熱門課題。
單就基層業務性工作而言,預算的不可操作性、缺乏科學性、流于形式已司空見慣;資金隨意節流,無法集中辦大事已成為高校的共性;加上大量的賬務系統數據錄入,復雜多樣的資金入賬等,按照不同部門要求提供重復性但口徑不一的數據等,給基層財務工作者帶來了繁重的體力付出和無形的精神壓力。因此高校如何利用“精細化”改革契機,根據高校自身實際,做出創新之舉已成為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高校財務管理“精細化”改革發展提出筆者三點淺見。
一、進一步深化“統一領導,集中核算”的財務綜合改革,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的預算體系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三個“全面”為準繩。
一是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機構,機構設置要全面,具有可行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各機構組織之間相互獨立,體現各自功能,不重疊,不冗余,與此同時,各機構組織之間又相互聯系、協助、監督和牽制。
二是預算的編制內容要全面,大到各項指標的設置、預算的分類及制定,小到預算編制的各項目編號、項目類型、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功能科目、項目簡介、財政支出類型(資金性質)等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三是預算的編制過程需要全員參與,要全面統籌,切忌“一刀切”。預算的編制過程并非財務一家即可完成,也并非“一言堂”就可定案,其編制過程需要動員全體人員共同參與、共同謀劃、共同編制,同時針對不同的項目采取不同方法,杜絕“一刀切”,從大局出發,全局把控,總體上注意協調和平衡。比如資產購置需要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提供采購計劃;基建項目需要校園建設與資產管理處提供“十三五”基建規劃中長期規劃方案;車輛情況需要黨政辦公室提供現有存量(車輛)資產賬實情況;人員數據需人事處提供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社會保障繳費及人員編制數(省廳備案數據)等;學生人數需教務處提供在冊在籍學生人數,生均撥款需收費科提供專戶非稅收入情況等;出國情況需國際交流處提供,諸如此類。
在進一步深化“統一領導,集中核算”的綜合改革基礎上,從黨委、行政一把手落實工作做為突破口,各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到預算的編制工作中來,根據學校的總體部署目標及自身的工作任務,反復商討分析,形成預算草案,由財務統一匯總,試算平衡,出現差額,按照黨委預算編制工作原則實施,就抓重點、保民生、保黨建、保扶貧攻堅、保運行等重大舉措層層審核經費支出,再就按照“以事定錢、錢隨事走、輕重緩急”提出方案經學校財經領導小組審批,上校務會、黨委會審定,再進行一次、二次審核,做足做細重點項目,抓大放小,保證高校的凝聚力和健康穩步發展。
二、強化資金調度,盤活存量“沉睡”資金,逐步完成“業財稅”融合,保障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順利實施
?。ㄒ唬┍P活存量資金的舉措
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地方預算執行管理 加快支出進度的通知》(財預〔2018〕65號)等文件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學校預算執行管理,加快支出進度,將沉睡資金用好用活,將碎片化的資金化零為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大高校需出臺《關于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推進存量資金統籌使用的管理辦法》,明確當年之前兩年已立項的非科學研究類項目結轉結余資金,可以跨項使用,主要可統籌用于學科建設、教學條件建設、人才引進、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等專項。從而盤活存量資金,增加資金有效供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全面推進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具體可參照國家、省級相關政策及制度。
1-1 2014-2018年國務院及省廳關于盤活存量資金的文件匯集
?。ǘ┲鸩酵瓿韶攧张c業務系統的深度整合,保障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順利實施
“業財稅融合”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經濟事件為導向,驅動計算機語言轉換為財務賬務系統語言來記錄經濟事項業務,實現“財務事務化”“財務通俗化”和“報稅流程化”,使得人人能做財務、人人會做財務成為可能。重塑業務、財務、稅務管理流程,創造管理新高度,實現智能智慧。購辦公用品、出差、會議交流、公務接待、借款、出國公務等業務由實際經辦人在系統中根據套用模板將事項填寫清楚,系統便可按照自定義或者模板的事件審核流程進行相應的業務轉換與審批,然后系統會自動將業務數據翻譯為財務語言推送到核算模塊,自動生成憑證,實現開票、事項業務辦理、財務核算數據的互通。同時,平臺對接攜程網、去哪兒網、阿里巴巴、飛豬、滴滴用車等多種商旅資源,形成從出差申請、審批、購票、住宿到學校一定規定時間一次性結賬的一站式差旅服務。
三、構建高效財務信息集成綜合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完成深度整合,提高財務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隨著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師資力量不斷充實,高校在發展中的經濟業務活動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每項經濟業務的開展和實施都離不開“錢”,當然也就會產生大量與財務有關的業務數據,包括財政撥款、非稅返還、教學支出、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離退支出、資產購置、基建支出等,這些數據最終都會在財務賬表上體現。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識到大量數據背后的潛在利用價值,對財務信息的利用率不高,或者說為了提取某一類數據,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加以支撐,勞民傷財,因此,信息化的全方位覆蓋等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設工作并非一家之力,需要各經濟活動業務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深層次配合,實現互聯互通,建立財務信息集成綜合平臺,實現一體化流程,深度整合相關的人力及財力,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執行力,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財務信息集成綜合平臺通過設置統一的核算口徑和標準,讓高校各業務部門協同辦公,通過數據交融、轉換和銜接,將各業務部門數據通過計算機語言進行實時交換,擴寬了財務信息數據的來源渠道,減少了相關數據的重復處理,提高了財務數據的完整性,提高了財務信息采集、處理和利用的效率,進一步實現了財務信息的及時和有效。具體而言:一是將教務處、學工部、科研院、資產管理部門、后勤等部門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說話,信息多走路,老師少走路,提高信息的時空性和開放性,通過云技術等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使數據的收集和分類更加有序和規范,讓廣泛的數據分類更清晰,更好地實現預算控制和財務監督。例如學工部的學生住宿類型與教務處的學籍信息互通,與財務處的住宿費收入匹配,從而減少了因換寢室調整住宿費等業務帶來的麻煩。二是通過財務信息平臺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實現財務數據的深度整合,實現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督和績效評價的全流程管理,改變預算重編制、輕管理的弊端,通過集成平臺實時獲取財務數據,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強化預算的過程控制和預算執行的分析及管理,合理配置高校各項財務資源,提升資金、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例如樹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財務管理理念,利用大數據加強預算過程控制和預算執行分析,提高資產、資金的利用效益。三是完善高校的收入和成本核算體系,效仿企業成本核算中的精細化管理,開啟“預警提示”系統。通過平臺的數據勾稽關系,根據不同的風險特征、不同的階段屬性設置預警提示,正常狀態亮“綠燈”,有一定風險亮“黃燈”,當數據超過可承受的范圍,則亮“紅燈”,由此采取適當的風險應對策略,防范于未然,從而實現事前預警、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及時發現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漏洞,查漏補缺,更好地規避相關的財務風險,最終更加全面、真實、精準地反映高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業務等的各項收入和支出,更好地為高校發展提供有力的、可靠的、可操作、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精細化”改革發展任重道遠,需要高校每個人都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面對不斷變化的工作,復雜的經濟業務,實時結合高校自身特點,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并攜手構建改革發展共同體,不斷探索和共建。
參考文獻:
[1]曹曉琴,王保玲.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分析[J].納稅,2018,12(34):142.
[2]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解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3):22-23+94.
[3]張巧華.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創新探析[J].會計師,2018(23):57-58.
[4]趙娜.政府會計改革視域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路徑探討[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2(05):22-25.
[5]邢小敏.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創新途徑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9):81-82.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財政廳2017年立項課題“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湘財教指【2017】69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主持人:鄒瑜)。
(作者單位:湖南文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6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