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期,國際清算銀行(BIS)一項針對各國央行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央銀行都在開展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并且很多央行已經開始考慮數字貨幣的實際應用問題,但目前各國央行仍在謹慎行事,很少有央行計劃在短期或中期發行數字貨幣。本文翻譯整理相關文獻,對各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現狀進行總結與分析。
  關鍵詞:中央銀行 數字貨幣
  當前支付方式和貨幣類型正在發生變化。從需求方面來看,隨著生活各方面的數字化和便利性在不斷提升,人民希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更快、更輕松地進行支付。從供給方面來看,盡管支票和現金等紙質形式支付仍然發揮重要作用,但新技術和新的市場進入者正在挑戰傳統的銀行支付系統。供求兩方面的因素導致支付方式加速發生變化,甚至將導致貨幣類型發生改變。目前,各國央行都在考慮如何用新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取代傳統貨幣。
  一、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定義與分類
  2018 年,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和市場委員會(MC)在的報告中將央行數字貨幣定義為:不同于實物現金或央行儲備/結算賬戶的央行貨幣的新變體?;诎l行者(央行或非央行)、形式(數碼或實體)、可訪問性(廣泛或受限)和技術四個關鍵屬性,將央行數字貨幣劃分為通用型和批發型。按技術區分,可將貨幣分為代幣或基于賬戶的貨幣,這兩種貨幣的區別在于:收到代幣的人將驗證代幣是否真實,而中介機構將驗證賬戶持有人的身份。目前,對于代幣的定義存在較大差異,其他一些研究報告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按技術差異區分為基于價值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或基于賬戶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本文討論了三種央行數字貨幣變體。一是“通用”、“基于賬戶”的變體,即為公眾在央行開設的賬戶,主要針對零售交易。二是“通用”、“基于符號”的變體,即一種由央行面向公眾發行的“數字貨幣”。第二個變體的可用性和功能與第一個變體類似,但分發和傳輸方式不同。三是“批發”、“基于令牌或價值”的變體,即批發結算(如銀行間付款或證券結算)的限制訪問數字令牌。
  二、案例分析
  通用央行數字貨幣的動機——瑞典和烏拉圭。
  瑞典的現金使用多年來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為應對該情況,2017 年初瑞典央行開展了名為“e克朗”項目,即將電子克朗作為現金及當前電子支付的補充。瑞典央行指出,社會中老人及其他弱勢群體更多得使用使用現金,電子克朗項目可提供一個更簡單、更友好的支付方式避免被排斥。瑞典央行計劃建立一個電子克朗支付服務提供商(PSPs)提供連接和分發貨幣服務,并實施預付價值、無利息和可追溯的電子克朗試點方案,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目標。
  2017 年11 月,烏拉圭央行啟動電子比索試點計劃,通過“電子鈔票管理平臺”發行多款面額、供給2000萬金額的數碼鈔票。試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電子錢包中最多可持有3 萬電子比索(約合1000 美元)和20 萬電子比索。2018 年4 月,烏拉圭央行停止試點,取消所有電子比索,并對如何最好地管理不同面額的數字鈔票庫存以及更廣泛的問題進行審議。
  三、各國央行進展
  約有63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國際清算銀行相關調查,其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41個,發達國家22 個。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代表了全球近80%的人口和超過90%的經濟產出。
  大約70%的受訪者目前(或即將)從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工作,與2017 年的調查相比略有增加。目前沒有考慮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央行通常來自較小的司法管轄區,或面臨更緊迫的優先事項。一些央行表示,其依賴國際組織(尤其是國際清算銀行)或地區網絡(如加勒比共同體金融技術咨詢工作組)進行的研究。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國家中,一半以上的國家包括一般用途和批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大約三分之一只集中于一般用途,八分之一只集中于批發。
  各國央行都已開始進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理論和概念研究,并普遍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以期對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形成共識。在這一點上,一半的人已經轉移到實驗或更多的“實踐”概念驗證活動,以測試新技術,這比2017 年增加了15 個百分點。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許多央行都在嘗試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復制批發支付系統(如加拿大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南非央行等)。只有5家央行在試點項目上取得了進展。重要的是,盡管正在進行大量的工作,但這些概念證明甚至試點項目中的許多都只是調查性質的,并不意味著計劃發布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各國央行也在加強合作,開展跨境支付和證券結算等概念驗證工作,合作包括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 項目,以及加拿大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英國央行的聯合項目。
  四、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使用動機及前景
  各國使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動機因素涉及支付安全和效率以及央行職責等方面。對一國央行來說,支付安全和國內效率是最重要的激勵因素,相對不重要的是普惠金融、跨境支付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央行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主要動機中均包含學習。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最看重國內支付效率和金融包容性,而跨境支付效率其次。相比之下,對于發達經濟體來說,支付安全和金融穩定是潛在債券發行的主要動力,金融包容性顯然是關注最少的因素。
  調查顯示,在短期內,超過85%的中央銀行認為自己是有點不可能或不太可能發行任何類型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沒有中央銀行在短期內很可能會退出批發性質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但兩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央行正在考慮在同一范圍發布通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中期而言,只有一家央行認為自己很可能發行批發型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五、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法律權威更加明晰
  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先決條件是央行被授予相關法律權力。調查要求各國央行表明,它們是否已經或正在獲得這一權力。在接受調查的63個國家央行中,近25%的央行已經或即將擁有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權力,而33%的央行沒有,約40%仍不確定。然而,由于各國央行正在研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各個方面,與2017 年的調查相比不確定性水平有所下降。
  六、結論
  大多數央行都在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許多國家已從概念的厘清進展到試驗和證明階段。盡管如此,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尋常的,例如一個司法管轄區的現金可用性下降。這意味著只有少數國家的央行正進入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試點階段,更少的央行認為在短期或中期有可能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然而,為了滿足未來的支付需求,實物現金不太可能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大多數國家將不得不等待使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各國央行正在努力確保這種等待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國際清算銀行(BIS)工作論文:《謹慎前行:關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調查,Proceeding with caution - asurvey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HTTP://WWW.bis.org/publ/bppdf/bispap101.pdf.
  [2]李炳.關于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共識與展望[A].金融理論與實踐,2018(12).
  [3]張夢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發展探究——以清華數字貨幣試驗為例[A]山西農經,2018(11).
  [4]劉樹新.央行數字貨幣供給初探[A]浙江金融,2018(10).
  [5]張雙長,孫浩.央行數字貨幣與利率政策創新.[A].清華金融評論,2018(9).
  [6]姜喜公,張舉志.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及其應用前景分析.[A].黑龍江金融,2018(8).
  [7]成麗莉.曹國俊.唐家藝.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及影響.[A].金融會計2018(8).
  [8]姚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原型系統實驗研究.[A].軟件學報,2018(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29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