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銀行信用與貨幣形式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貨幣形式的發展過程中銀行信用的作用。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再到電子貨幣,前一種貨幣對應的虛擬貨幣正是后一種的胚胎,因此銀行信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還接著分析了電子貨幣的一些特點,提出了一些預見和建議。
  【關鍵詞】銀行信用 貨幣形式 資本論 電子貨幣
  一般等價物的出現,為銀行(這里指的是承擔現代銀行職能的類似的機構)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一般等價物在某些生產者手中聚集,一些小的商品生產者出于保管的需要,將自己的一般等價物保存到大的商品生產者那里。這就是銀行的初始形態。貨幣形式的出現,金銀(這里使用金銀代指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商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用金代指的)固定地充當價值符號,進一步促進了銀行的發展。
  在商品交換中,支付貨幣的一方的直接將貨幣從自己的銀行賬戶轉移到收到貨幣一方的銀行賬戶,而這不代表有足額的金銀貨幣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因為銀行不斷地將存款形式的金銀貨幣,轉化為貸款形式的金銀貨幣,放到銀行難以完全控制的地方。換句話說,銀行并沒有與存款賬戶金額相等的金銀貨幣,銀行賬戶與金銀貨幣并不是同一的。將這一非實際存在的或虛擬的貨幣,稱為金銀賬戶貨幣或金銀虛擬貨幣。
  實際上,銀行存款是存款人對銀行的債權,使用賬戶支付反映的就是存款人對銀行的債權的轉移。從本質上講,是債權債務關系創造了這一“新的貨幣”。金銀虛擬貨幣從金銀貨幣衍生出來,借助于債權債務關系,以一種虛擬的形式存在著。另一方面,金銀貨幣是足額的金銀,是實際存在的。而金銀虛擬貨幣是虛擬的,沒有真正的實際存在。同一個金銀貨幣可以產生,比自己本身價值大得多的虛擬貨幣。
  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條件,金銀虛擬貨幣并沒有廣泛使用。金銀虛擬貨幣只存在與商品交換的兩方之間,每次交易都必須重頭開始,在銀行賬本上記錄一次。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金銀虛擬貨幣的這一缺點暴露無遺,同時實在金銀也有攜帶不便的缺點。
  紙幣脫胎于金銀虛擬貨幣。他們反映的都是商品交換者對銀行的債權的轉移。后者的權利記載在銀行的賬本上,前者的權利憑證只是一張紙。紙幣是金銀虛擬貨幣的紙質表現,克服了金銀虛擬貨幣不具有連續性的缺點,可以直接在商品交換者之間轉移。但與它所代表的金銀相比幾乎沒有價值,因此最初的紙幣即銀行券必須以金銀為擔保。
  實在金銀在不斷增長的交換中,越來越顯示出攜帶不便的缺點。紙幣攜帶方便,因此不斷驅逐實在的金銀。這些金銀大部分會進入銀行,因為此時銀行需要擔保紙幣的發行,紙幣逐漸占據流通的主導地位。同時,銀行不會留下足夠的金銀供紙幣所有者兌換。因此貨幣量得到進一步地增加。
  但貨幣量依舊要受限于金銀的數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后,需要貨幣作為媒介的商品的價值量急劇增加,紙幣的數量也隨著急劇增加,可供兌換的金銀數量卻不能迅速地增加,于是金銀與其表現形式即紙幣之間的矛盾被激化,內容和形式分離的時候到了。(雖然紙幣和金銀的分離過程在歷史上有很多種形式,但都離不開經濟的發展。最近的一次以美元為主導的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也是因為國際貿易的復蘇和發展)。
  國家出面以自己的強制力使兩者分離,紙幣也就成了現代意義的紙幣。于是,紙幣徹底從金銀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占據了金銀曾經作為貨幣占據的一切位置。紙幣也有虛擬貨幣,可以稱之為虛擬紙幣。虛擬紙幣誕生了充當他的表現形式的電子貨幣,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銀行卡支付和手機支付。其相比紙幣更為方便,于是電子貨幣又開始驅逐紙幣。
  紙幣代表實質即債權的是紙幣的物理形式,轉移時不需要銀行賬戶的變動。電子貨幣卻是始終和銀行賬戶緊密相連,每一次電子貨幣的轉移都是從一個銀行賬戶轉移到另一個銀行賬戶。因此,電子貨幣作為虛擬紙幣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和虛擬紙幣是一體的。在紙幣時代,曾經分離過的內容和形式,重新合為一體了。
  由于不是足值的,紙幣先由金銀貨幣作擔保,后來由國家信用作擔保。電子貨幣的價值更低,必須以紙幣活直接由國家信用擔保。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多樣化,只可能存在于以紙幣為擔保階段。未來的國家信用擔保是單一信用擔保,發行主體與紙幣一樣也應該是單一的。電子貨幣的制作成本更低,要求發行和流通的監管制度必須更加有效,無論在電子貨幣時代,還是紙幣到電子貨幣的過渡期。
  電子貨幣可對銀行信用的影響比較復雜。我們已經知道,等價物的一般化,即一般等價物的出現為銀行信用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銀行信用的出現創造了虛擬貨幣,虛擬貨幣在金銀貨幣到紙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與紙幣和金銀貨幣不同的是,電子貨幣本身與虛擬貨幣是同一的,沒有對應的虛擬貨幣。
  以紙幣為例,存款者將紙幣存到銀行,銀行將一部分預測客戶一定時間不提取的紙幣,貸放給需要紙幣的貸款者,虛擬貨幣就這樣創造出來。這一過程對于電子貨幣來說,卻是行不通的。因為電子貨幣一開始就和它的表現形式,即虛擬紙幣是一體的。換句話說,電子貨幣就是銀行賬戶余額,是存款者時刻關注的東西,銀行沒有辦法像紙幣時代那樣“變戲法”,將一部分紙幣貸放出去。
  一種可能的結果是,銀行信用退出歷史舞臺。銀行信用創造了虛擬貨幣,虛擬貨幣(電子貨幣)卻消滅了銀行信用。由貨幣乘數的原理可知,這時貨幣乘數將不復存在,即貨幣發行量就是貨幣供給量。在電子貨幣時代,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等的初始貨幣發行量將意味著更少的貨幣供給量。
  另一種情況是,虛擬貨幣采取他的實質,即債權形式。前面說過,虛擬貨幣實際上反映的是存款人對銀行的債權。在電子貨幣時代,電子貨幣因為沒有對應的虛擬貨幣分開,只能以原本的債權作為虛擬貨幣。
  紙幣和電子貨幣,與金銀一樣,都只是貨幣形式的一種,都有歷史性。紙幣的出現要以印刷技術的發展為必要條件,電子貨幣的出現要以電子技術的發展為必要條件。無論是紙幣還是電子貨幣,都沒有改變貨幣形式的本質,更沒有改變價值形式的本質,而是不斷地將它揭示出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73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