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對人才需求極為迫切。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建好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日益迫切。本文從分析互聯網金融特點出發,以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人才需求特色為切入點,指出目前高職院校建設互聯網金融專業存在的問題障礙,并就如何高質量完成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互聯網金融 專業建設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興行業,這一概念由原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先生正式提出,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受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精神的影響,從傳統銀行、證券、保險、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場,到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或市場情形之間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根據智研咨詢網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業務創新主要可參考下表顯示:
2013 年是我國公認的“互聯網金融元年”,經過幾年的發展,行業規模呈爆發式增長。以第三方移動支付為例,2016 年交易規模58.8 萬億,同比增長382%。再以P2P為例,截至2017 年7 月底,全國運營平臺數量已達5916 家,較2015 年增長了2. 8 倍。網貸成交量為2536. 76 億元,較2015 年增長了3 倍,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50781. 99 億元。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對人才的需求及其迫切,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致力于培養具備互聯網思維、具有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掌握傳統金融理論,能夠從事互聯網金融一線業務、互聯網金融平臺管理與維護、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與營銷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互聯網金融這一經濟新業態的特點與發展需要,從互聯網行業及市場角度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和培養效果是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的關鍵所在。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ㄒ唬┬律鷮傩?
謝平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不同于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模式。互聯網對金融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將促進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發生根本性變化,金融系統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走向無金融中介或市場情形。也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是傳統金融在互聯網上的延伸。筆者較認同后一種觀點,互聯網金融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提供跨時空交易平臺,交易雙方在虛擬空間進行無形交易,對于創新服務模式、提升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降低風險、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用戶體驗度等方面有著毋庸置疑的競爭優勢。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其深入的學習系統、超過人類的知識回答系能力,將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金融風控及業務處理能力。同時,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的種種桎梏,在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中,為大眾提供豐富、安全、便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社會金字塔結構不同層次群體和小微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催化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同時,將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實處。
?。ǘ┘夹g屬性
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如此快速的發展,多樣化的科技手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推動力。金融是一個信息密集型產業,信息、技術、制度構成金融業的三大基石??v觀歷史,從19世紀30年代電報的興起,到后來電話、計算機,乃至今天以“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發展新趨勢,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對金融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既表現為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領域提供特色創新型金融服務,又表現為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手段提供諸如財富管理、保險、證券、支付和銀行業務等。
(三)精神屬性
互聯網金融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快速發展,不僅體現為技術層面的飛躍,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即是說互聯網精神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邢素軍(2015)認為互聯網精神可以概括為:開放、平等 、共享 、合作與包容。朱文晶(2016)將互聯網精神提煉為自由、開放、平等 、協作和共享,認為自由是互聯網精神的根本,開放是互聯網精神的保證,平等是互聯網精神的基礎,協作是互聯網精神的條件,共享是互聯網精神的動力?;ヂ摼W金融的迅速崛起,正是由于互聯網精神在金融領域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是市場對金融服務需求變革的必然產物。
?。ㄋ模┌l展屬性
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的服務模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互聯網金融仍然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一是新興技術會不斷出現,二是市場需求會不斷變化,三是監管制度會不斷優化。在金融創新與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行業必將越來越重視服務創新、風控創新、產品創新、制度創新。我國金融業正在服務新經濟轉型升級,新的金融業態、融資需求和特性正在發生改變,那么,金融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也應該隨之改變。在此背景下,創新與發展必然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更好地實現行業的跨越。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要求
?。ㄒ唬┤瞬排囵B的復合性
互聯網金融本身是一個新興行業,是“互聯網+金融”的結合體,傳統的高職教育并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專業。目前,互聯網金融還是一個“跨學科”行業,它融合了金融、通訊、信息和IT等行業的知識,既要懂得金融產品與業務的相關知識,又要具備互聯網的思維與技術,從業者必需具備復合型能力。
(二)專業內容的融合性
基于互聯網金融專業培養具復合背景、能夠綜合運用計算機數據處理分析和金融知識、滿足行業發展、適應行業變化的人才,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過程中務必力求知識體系的交融和實踐應用能力的結合,也就是說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傳統理論進行重組,深度交叉滲透,同時還要將互聯網技術手段與金融實踐相結合。
?。ㄈ┙逃虒W的探索性
互聯網金融是全新的經濟領域,即使是金融專家也很難把握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脈絡,這對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探索空間和研究課題,教師無法像一些成熟的課程那樣輕易得出結論,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最新案例,積極啟發引導學生思維探索,領會互聯網金融本質與未來發展。 ?。ㄋ模I建設的創新性
創新是金融的靈魂,互聯網金融即是創新的產物。互聯網時代,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已成為金融業的主流發展形態。同時,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金融產品將日益復雜,各類金融知識融合匯集。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較強創新意識、知識更新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泻弦坏恼n程開發存在難度
互聯網金融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行業革新的結果,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有機結合。因此,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不是原有專業課程的簡單拼接。然而高職院校在互聯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或者建設在原有金融專業基礎之上,或者建設在原有信息類專業基礎之上,而金融與信息專業一般原本隸屬不同院系,各專業教師容易各自為政,不交流、不合作,在缺乏有效組織協調制度的情況下,開發課程體系時,容易忽視創新性和適應性,不基于企業的發展需要而是想當然地組合課程內容,機械零散的設置課程內容,系統性不強,難以滿足培養具備新知識體系、新思維方法、新的綜合能力的互聯網金融人才的需要。
?。ǘ┕W結合的實踐教學舉步維艱
首先,高職院校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辦學思路,實踐教學停留在課內實踐的層次,僅僅是理論教學的補充,缺乏對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其次,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專業在高職院校也屬于新建專業,實訓室資源未能有效整合,實踐教學設備未能配置充分,實踐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單一,實踐資料彼此孤立分割,與實際工作崗位脫節的現象還大量存在。
?。ㄈ╅_放共享的教學資源明顯匱乏
教學資源是指可以提供給學習者使用、能幫助和促進學習的案例、習題、微課、視頻、動畫等。當下,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受局限,利用豐富教學資源和網絡或移動平臺教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安排學習項目,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討論、測驗、檢查?;ヂ摼W金融專業囿于建設周期較短與建設經費不足的雙重局限,無論在共享資源的建設還是校本資源的建設都剛剛起步,資源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實際教學的需要。
?。ㄋ模皬秃闲汀薄半p師型”師資力量不足
在建設互聯網金融專業之前,原專業的教師屬于本學科的“專オ”,一旦組建互聯網金融專業,原有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將出現重大欠缺,金融教師不懂互聯網技術,而懂技術的教師又不懂金融,難以使雙方教師以同一個模式互相理解對方的專業問題,難以將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重組整合或補充深化,難以協調對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習慣、方案或模式,難以協調原專業和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教學事務。另一方面,高職教師多屬于學者型教師,缺乏必要的企業工作經驗,互聯網金融又是新興行業,擁有互聯網金融實踐工作經歷的教師就少之又少,因而,教師普遍實際操作能力弱,缺乏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實際崗位經驗,難以滿足教學培養學生工作能力的需要。
五、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對策建議
?。ㄒ唬┥钊胝{研、專家論證,校企共同開發課程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是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模式。在建設互聯網金融專業、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一定要從企業需求出發,并時刻關注行業的變化以及人才需求的變化,根據崗位能力素質要求設置核心課程。通過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加入專業建設委員會,召開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議,向金融領域專家、互聯網領域專家、互聯網金融領域專家詳細咨詢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具體需求信息,論證課程的設置是否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體現了最新行業發展動態、是否融會貫通。具體課程開發過程中,應邀請互聯網金融企業專家加入課程團隊,全程參與,充分評估,廣泛論證。
(二)模擬演練、經驗共享,建設系統性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需要系統設計,形成認識實踐教學、模擬實踐教學、頂崗實踐教學三個遞進層次。認識實踐教學可以安排在新生入校初期,通過邀請企業專家做講座、安排學生到互聯網金融企業實地調研參觀,形成感性認識,明確專業方向和學習目標,能夠做出初步職業規劃。模擬實踐教學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經營金融業務的企業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學生經常到企業實地訓練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有必要通過建設仿真實訓室,采取模擬演練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要強化模擬軟硬件建設,細化操作流程和環節,運用多樣化互動和情境演練,營造真實職場氛圍,培養互聯網金融崗位業務能力,熏陶職業素養。學生在模擬演練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總結的心得體會,可以通過組織小型競賽、主題演講的方式互相溝通交流,不斷進步。最后,頂崗實習是不可或缺環節,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是否適應崗位能力要求,未來職業的發展崗位的晉升還需要如何彌補與提高,都需要通過頂崗實習探索和總結,有能力的職業院??梢越M織集中頂崗實習,有利于觀察實習效果,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提供有效建議。
(三)形式豐富、方法多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教學過程必然同樣依托信息技術。高職院校不僅要充分利用教學改革的成果,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網絡信息技術水平及較高的數據處理能力,而且要利用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諸如在線教育平臺、網絡開放課程、MOOC平臺、微課、視頻等等,這些信息化手段傳輸便捷,有利于互動授課無障礙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線上線下開展情境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分組辯論、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用多種教學方法,打造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課堂,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
?。ㄋ模╅_放共享、數字智能,優化更新教學資源
優質的教學資源,能夠整合學校教育教學、輔助學生成長、提供社會服務。目前教育部已經推出了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互聯網金融專業資源庫已經列入備案。各高職院校在建設校本資源的時候,同樣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聯合互聯網金融企業參與,共建共享。 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教學資源除了案例、習題、試題、課件、教案、視頻、微課等,還應該充分反映互聯網金融專業特色,體現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特點、營銷特點、技術特點、風險特點,學習者可以在資源中收獲最新行業動態、得到業內專家指導,接觸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緊密聯系實際的課程內容,了解到真實工作過程,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ㄎ澹┪睦砣诤?、專兼結合,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高職教師一般專業知識深厚,但對實踐了解不夠,尤其互聯網金融這樣的發展變化速度快的新興行業。另一方面,金融專業與互聯網技術的專業壁壘,迫切要求專業建設的重點放在師資力量的打造上。首先,高職院校要積極鼓勵教師下企業頂崗實踐鍛煉,并保證教師企業頂崗時間,對實踐期間工作量予以合理認定,加強考核,保障實踐效果。其次,不斷加強教師的融合交流,金融專業、計算機專業、網絡信息專業的教師互幫互學、取長補短、跨界合作,通過講座、座談、研討、互相聽課評課等形式,交流觀點意見,培養復合型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最后,聘請一定數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專家作為專業兼職教師,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補充。對校外兼職教師靈活管理、柔性排課,加強授課能力培訓。兼職教師參與人才培養形式宜多樣化,可以是專題講座、可以單獨承擔授課任務、可以與專職教師共同完成一門課程授課,邀請兼職教師參與教材編寫、課程開發、資源建設,不斷探索適合專業教學特點的專兼職教師合作方式。
參考文獻:
[1]王剛貞,鄭偉國. “AI+ 金融”正在崛起,金融教育亟需創新[J].時代金融. 2018,(01).
[2]劉源. 互聯網金融對高校金融教育影響的SWOT分析[J]. 大學教育 2017,(10).
[3]胡燁丹,潘錫泉. 互聯網金融語境下的金融職業教育模式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4).
[4]王常栢,劉紅霞,邵永同.金融學教學改革與實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7.
[5]陸小梅.淺談人工智能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J].經濟師.2017,(5).
[6] 張超,李梅,丁妥.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探析[J].中國市場.2015,(3).
(作者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7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