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財務內控管理,以確保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經濟支持。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常見財務風險問題,基于此,必須要強化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為企業財務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在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進行分析時,主要探討了財務內控管理的現存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的是國有經濟,而國有經濟的重要載體則為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應重視企業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在對財務進行內控管理時,應將管理重點放在財務內控問題的管理上,并積極構建更加健全的財務內控體系,確保財務安全,并實現資產增值。
一、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現存問題
?。ㄒ唬╊A算管控不全面
國有企業在進行企業內控管理時,常出現對預算管控不全面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人員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認知。若對全面預算管理不到位,則會影響預算管理效益的發揮。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預算管控不全面體現在沒有按照企業的發展戰略確定預算導向、沒有對預算項目進行全面管理等。且在預算管控過程中,還會出現不能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預算進行調整、不能對預算管理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等現象,導致預算從編制到執行環節都容易出現問題,最終導致預算與執行結果出現較大偏差。
?。ǘ┴攧诊L險防范不到位
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出現相關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自身缺乏市場應變能力,導致其缺乏合理的資金結構和科學的產業鏈構成,最終會導致企業經營模式落后。國有企業的經營對融資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在投資時過于關注大規模投資,導致企業出現較大的資產負債杠桿率,形成財務風險隱患。而國有企業在市場產業鏈中,一般處于中低端位置,其生產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因而市場份額較小,導致企業產能過剩,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極為不利。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對于內部控制缺乏集中管制,導致內部管控層級設置不合理,且沒有形成統一的資金內部控制標準,導致內部監控不到位。
我國國有企業本身的資金結構缺乏合理性,背負著較重的地方債務,從這一方面來看,企業自身的負債杠桿率過大,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以財政部門在2017年發表的《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統計數據為參考對國有企業的負債進行分析可知,在2017年,我國地方國有企業的負債金額為28.25萬億元,與去年同時期相比,負債增長率為19.7%,而財務費用增長率則為 15.2%。在近幾年,地方國有企業的利潤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導致地方國有企業出現企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企業自身的市場應變能力較差,進一步增加了財務風險隱患。此外,國有企業自身的資產流動性較差,出現了較高的債務比例。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成因在于企業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出現盲目投資的現象,導致投資回報率較低,從而使得企業資產結構不合理,無法及時的對資金進行變現,導致企業無法在經營過程中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常常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為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增加了難度。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缺乏先進的經營體制也是導致其財務管理出現問題的因素之一,經濟目標不明確和戰略規劃缺乏會導致預算編制的隨意性,從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引發財務風險。
?。ㄈ﹥炔繉徲嫻ぷ鞑簧钊?
在國有企業進行財務內部管理控制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內控管理工作的監督,而在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結束之后,則需要對財務管理進行審計監督,可以看作是對財務內控管理的事后監督。當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都不健全,導致在執行審計時無法全面的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核查,無法及時的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潛在危險,無法及時的糾正企業財務內控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嚴重時會導致企業財務出現危機。
二、導致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ㄒ唬﹥炔吭?
1.產權體制特殊
國有企業的所有權不同于民營企業,其所有權的歸屬為全國人民。但是全國人民在執行產權權能時會遇到較大的阻礙,其作為一個整體概念,自身身份為法人還是自然人無法進行明確,因而政府部門需要扮演對國有企業的控制者的角色,人民將權利授予相關政府部門,并由此形成了全民與政府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賦予了國有企業產權的行政化特征,在對企業執行內部控制時,也會偏于行政化,缺乏市場導向,不利于企業內控成效的提升。
2.目標的多樣性
國有企業在制定自身發展戰略時,并不以效益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其會將國家政策和相關措施作為發展的導向標,會將履行社會責任看作是企業發展的重點。而再加上國有企業產權的行政化特征,在進行管理時,管理人員也會重視發揮自身的行政智能,追求政治利益。但同時其也需要關注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員工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待遇等,使得國有企業的目標更加多元化,在執行內部控制時,就容易出現控制混亂的現象。
(二)外部原因
和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對于資源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因而在發展過程中,其面對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若對于授權經營者提供較大的財權,可能對于提高決策效率具有一定幫助,但也會引發相應的財務風險,出現投資決策失誤,從而使國有資產出現風險等。而若對授權經營者提供的財權過小,雖然能夠保障企業資產安全,但卻會影響企業決策效率的提升,此時就彰顯出了國有企業投資和決策之間的管控矛盾。
三、提高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成效的具體措施
?。ㄒ唬┙∪A算管理體系
在進行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時,管理人員要將其和預算管理目標結合在一起,并且要不斷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健全預算管理體系。在健全預算管理體系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控制:一是要強化預算編制工作管理,在編制預算時,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人員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對預算進行合理的編制;二要提高和預算編制相關的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性,各個單位要對本單位負責的預算項目進行認真和詳細的編制,確保遵循預算編制流程與要求,為企業整體預算編制提供支持;三要對預算支出進行績效考評,并在后續的年度預算中納入前期考核結果,對于預算績效較好的項目要增加資金配置,對于預算績效考核較差的項目則要削減資金配置數額,以便于科學的對后期的年度預算支出方向進行調整;最后要嚴格的監督資金流向,確保將資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并追求支出和收入最大程度的平衡。
(二)加強財務風險處理
財務風險問題是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最關鍵的財務問題,加強財務風險管控,要求國有企業財務內控人員重視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同時要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對于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而言,企業應加強對資金成本的監督,并定期考核企業資產管理比率,為企業流動資金的合理投放提供參考,使企業資產周轉率處于較高的水平。其次,要不斷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和控制機制,要重視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同時評估項目財務風險等級,制定風險預控方案,實現對財務信息、投資信息等環節風險的全面把控。
(三)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國有企業財務安全能夠得到保證,同時可以顯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人員必須重視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要做好內部審計的基礎工作,包括賬簿核對、預結算審核等,還要重視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在內部審計制度中,要強調財務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協調審計,應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對可能出現的財務問題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在進行審計時,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相關軟件等實現全面審計和精確審計。通過內部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審計工作將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內部控制中去,以確保財務管理效益的充分發揮。
四、結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持,因而,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財務內控管理,并不斷優化管理策略。在進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時,管理人員要不斷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中的預算管理工作和風險管控工作,并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確保實現國有企業的財務安全與資金的高效配置。
參考文獻:
[1]李元翔.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的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8 (32).
[2]侯筱然.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及內控體系構建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8 (29).
[3]李娟.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存在的幾點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8 (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89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