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及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也變得更加頻繁,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化,這給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論文主要針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類型、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作了具體介紹,以供參考。
【Abstract】Today,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economic business of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which brings certain risks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ypes of financial risks in institutions,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risks in institu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reference.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
【Keywords】 institutions;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8-0079-02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的發展帶動著我國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事業單位也迎來了一些財務風險問題,對此,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并積極尋找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確保事業單位的平穩運行。
2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類型
2.1 支付風險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加和對外合作力度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外來企業入駐我國,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事業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足發展,事業單位就需要及時調整自身的財務預算機制。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在預算機制創新方面都還存在很多不足,最突出的地方是通過財政支出來制定與調整預算制度,導致支付風險出現。舉例來看,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在處理單位內部的人員經費以及專項經費的預算時,沒有做好科學的調查與分析,而是盲目進行收支調整,使得急于需要資金支持的項目無法及時獲得財政支持,從而引起財政支出彌補缺口,誘發支付風險。
2.2 投資回收風險
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的投資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對內投資,也就是將資金用于單位內部項目的支持,既可以是固定資產,也可以是流動資金;另一種是對外投資,也就是將資金用于可能給自身帶來經濟效益的外部項目,這種投資是事業單位產生投資回收風險的主要形式。因為雖然事業單位在投資前會進行預算,但是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并且是不可控的,當環境發生變化而引起投資效果出現偏差時,很容易出現投資無法收回的現象,從而給事業單位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2.3 核算風險
當今時代,社會變化速度非常快,事業單位要想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就必須不斷更新改革會計制度,并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但是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并不能及時進行更換,也不能及時對其進行培訓,導致財務人員的會計核算水平和單位內部的會計制度無法與事業單位發展相匹配,從而引發核算風險。
3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3.1 對財務風險的認識有待提升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對財務風險的認識還有待提升,一些事業單位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經濟效益獲取上,一味發展經濟業務,忽視了這些經濟活動有可能給事業單位帶來的財務風險。如果事業單位對財務風險缺乏科學的、正確的認識,內部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不到位,會導致部分財務管理人員開展財務活動所按照的相關要求與標準不夠嚴格,從而引起各種財務風險,制約著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3.2 事業單位內部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有待完善
事業單位屬于財政撥款單位,其財務支出類型屬于消耗性純支出型[1],基于此,更應當加強對單位資金的控制與分配,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范體系。然而部分事業單位受到傳統管理理念與模式的影響,在對財務資金進行管理時仍舊采用陳舊的管理方法,導致單位財務管理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單位內部的經濟預算缺乏科學性和剛性。另外,部分事業單位的相關財務制度也有待完善,避免管理層對集體研究討論和自覺接受各方監督意識不夠,憑借經驗進行決策,從而給事業單位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
3.3 必要的財務監督有待加強
必要的財務監督是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正常運行的保障。然而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在關于財務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甚至有的單位內部沒有設置專門的財務監督部門,單位內部的資金使用情況不能及時得到跟蹤與監管,很容易出現不正當行為,例如,單位人員私自濫用公權挪用公款等,造成了單位資產浪費,資金損失,導致了單位財務風險的發生。 3.4 財務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國事業單位門檻較高,進入單位的人員都需要經過層層考試與篩選,但是這些人員大部分都是只掌握了會計方面的理論知識,卻缺乏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在進入單位后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適應工作,并且很多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了解不夠,缺乏風險意識,整體認識水平和素養達不到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要求。
4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4.1 提高領導的風險意識
事業單位領導者的綜合素質越高,就越能結合經濟的發展狀況駕馭市場,因此,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應加強自身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了解本單位的實際經濟狀況和經濟業務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同時,事業單位的領導層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下級員工的風險意識。在進行風險防范決策時,只有以事業單位科學有效的管理作為基礎,才能有效地降低風險。
4.2 推行目標管理
要通過實行事業單位財務目標管理,主動積極地規避財務風險。這就要求事業單位首先應當結合單位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合適的風險防范目標,對單位內部的資金核算、財務管理與監督等環節的工作內容進行詳細規劃,確保各個環節的財務信息都是真實的、可靠的,同時要確保財務活動的方方面面都遵從現行法律和規章制度的要求,實現財務工作的合法合規。
4.3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制度體系。應結合經濟市場的發展狀況和事業單位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科學的制度做指導和約束。另外,事業單位還應當進一步完善財務預警機制,做好預算工作,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得到充分使用,嚴格控制資金周轉情況,盡可能將財物風險降到最低。要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體制,強化預算剛性,將連帶和潛在風險降到最低,增強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落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事業單位應制定嚴格的責任制度,將責任具體到人,確保每一位財務工作人員都能夠樹立責任意識,提高風險意識,從而自覺約束自身行為,積極落實財務風險防范工作。
第三,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對單位內部的資金工作實施分類管理,做好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的溝通與合作,二者相互監督,進一步實現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另外,事業單位還應當加強財經法規的宣傳與教育,確保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是合法的,從而降低財務風險。
4.4 強化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第一,事業單位應當把好財務人員招聘關,非專業人員禁止進入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同時加強對應聘人員職業素養的考核,提高準入門檻,確保進入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專業素質。
第二,加大對財務風險知識的宣傳力度,確保每一位財務人員都掌握一定的財務風險知識,并自覺樹立風險意識。
第三,加強財務人員培訓,事業單位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同時,加強對財務人員風險判斷與防范能力的培養,使其掌握相應的風險防范方法,從而保證事業單位經濟的安全性,降低財務風險。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事業單位面臨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諸多挑戰,財務風險逐漸增加,要想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事業單位就需要從思想觀念、管理方法、財務隊伍建設以及制度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與改革,切實提高財務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事業單位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慶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8(07):3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5035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