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工作的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群眾文化是群眾在正常工作之余自發形成、廣泛參與、地方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對社會和諧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群眾日常文化活動正常有序開展,就必須與時俱進,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關鍵詞:群眾文化 文化建設 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群眾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當前,昆明全市正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各基層單位創新性地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優化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文化工作實效以助推示范區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一、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新時期,隨著上級單位和有關部門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視與扶持力度的加大,基層單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取得了相當成效,但還存在著不足。首先,群眾文化建設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近些年來,雖然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上級單位和部門也加大了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群眾人均文化財政投入金額有所上升,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和要求也相應提高,以及需要新建或改造的基礎設施基數較大,所以已投入資金不能滿足文化建設的實際需求。其次,群眾文化活動設施落后。從總體上看,群眾文化活動的設施基礎還比較薄弱,尤其是縣、鄉等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設施更是如此。在某些基層地區,有的還沒有建成固定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有的雖然建成固定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但面積過小,不能滿足群眾實際文化活動需求;有的場所內部沒有配置足夠的活動設施,或者配置的活動設施已處于陳舊、損壞狀態需要更新和修復。再次,群眾文化活動次數較少、內容匱乏,缺乏吸引力。部分地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項目不是棋牌娛樂就是圖書館、乒乓球,內容上有待豐富,這樣的文化活動在剛開始舉辦時對群眾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從長期來看,不能吸引群眾廣泛參與。還有的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次數過少,一年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的次數屈指可數,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
1.拓展籌資渠道,高效使用建設資金
可以積極與轄區內外的企事業單位聯系,爭取更多的捐助、贊助資金。也可以積極與有意向的企事業單位進行溝通,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選擇冠名、推廣或者廣告等恰當的方式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合作,以獲取對方的資金支持。還可以與同一上級管轄內的其他地區共同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擴大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以吸引更多的外部單位廣告資金。另一方面,合理高效的使用資金。在文化建設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合理高效的使用資金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使用資金時,應提前做好資金使用計劃,本著先急后緩的原則進行資金支付規劃,盡可能的延后資金支出,在未落實資金來源的情況下不能實施文化設施建造或者開展和舉辦文化活動。對于類如價值較高的活動器材、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夠建設完成的活動場館等設施,可以考慮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對于類如人工費、運輸費等金額較小的資金支出,可以采取直接付款的方式支付。
2.結合各地實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物質保障,各地要根據自身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A設施不足的,要合理確定數量差額,及時進行采購或者建設補充?;A設施陳舊落后、破損毀壞的,要綜合考慮設施的陳舊程度和損壞狀況,如果更新修復后可以滿足實際需要的,應采取修復措施,如果損壞情況嚴重已無任何修復價值的,則在恰當處理原有設施后及時采購更新。對于大型基礎設施的更新或采購,應事先充分進行討論評估,確保新投入的設施具備充分的實用性。二是,綜合利用現有文化基礎設施。在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也應注重現有設施的利用,力爭通過合理利用使這些設施的使用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例如,部分群眾活動設施對于有的單位或地區可能已無使用價值,但對于其他單位或地區卻存在使用價值,所以通過調撥、劃轉或者其他有償方式將設施供需要的單位或地區使用。三是,結合各地實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在民族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時,還應考慮各地區、各轄區的實際特點。就昆明市而言,各個區、縣在區域面積、人口規模、民族狀況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在進行文化設施建設方面要因地制宜。例如,在祿勸縣建設文化場館時,就要考慮本地彝族、苗族的地方特點,所以文化場館不僅要滿足漢族群眾的實際需要,也應要滿足彝族、苗族群眾開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動的需要。
3.發掘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活動內容
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必然隨之提高,只有深挖文化資源,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才能夠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一是,結合本地實情深挖文化資源。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匱乏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發掘好、開發好、利用好本地文化資源。因此,各地應梳理本地文化資源情況,結合本地的民風民俗、歷史傳承、文化遺跡等資源,
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增加群眾文化活動的大型化、特色化、專業化元素,提高群眾精神文化供給,為本地經濟發展增添文化活力和動力。在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同時,要注意把握群眾活動內容的質量,多開展與發揚社會正能量、具有教育意義相關的群眾活動。二是,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提升群眾參與熱情。內容匱乏、缺少創新的文化活動不能吸引群眾的參與,這就需要對文化活動內容不斷進行創新。要多開展具有競爭、鼓勵性質的群眾活動。例如,可以開展民族文化知識競賽、地方戲曲擂臺、閱讀之星評比等活動,為參賽者和獲勝者設置相應的獎項,以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是新時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要拓展思路、創新方法,細致分析群眾需求,深挖本地文化資源,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不斷提升群眾文化建設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俊英.探索群眾文化建設的創新與發展[J].科技資訊,2014,12(10):232-232.
[2]梁麗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創新[J].戲劇之家,2015(13):258-2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