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社會不斷地進步,公共服務已經走向基層,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公共圖書館是所有公共服務中的典型,其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依法治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治+”環境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發展提供了保障,本文闡述了“法治+”的科學含義,分析了其對公共圖書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對未來的服務發展做出展望。
關鍵詞:“法治+”環境 公共圖書館 服務展望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一、科學的“法治+”的內涵
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下,依法治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家法治離不開法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其產生和發展與國家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法治是法律運行的狀態、方法和過程,不僅要有完善的法律體制,還要樹立法律的權威,保證社會主體遵守法律[1]。
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學界提出“法治+”的概念,“法治+”是指以法治為主體或根本元素的一種融合,是利用法治環境做保障,將法治融入到各行各業中,創造一個新的法治環境。比如,法治+某行業大于或等于法治某行業,是立足于傳統行業法治的改造和升級。同時國家的各行各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法治環境,“法治+”的融入加強了我國對各個行業的立法,促進了各行各業的規范發展。
二、公共圖書館在我國的“法治+”環境
2017年3月1日我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豆矆D書館法》和地方法規以及圖書館的規范制度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良好保障,《公共圖書館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結合是保障公共圖書館服務環境的基本。
1.內部環境
首先,圖書館要理解公共服務的真正意義,其是面向社會全體的一項服務,要保證圖書館為讀者服務時的公平、公開、零收費和全面共享的原則。其次,豐富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然后,規范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接受讀者的監督和評價,設立專門的投訴渠道,及時與讀者溝通,找出自身不足,虛心接受讀者建議,使讀者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規范工作中來,從而促進公共圖書館對廣大群眾的服務越來越完善,同時還要根據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對特殊群體的服務。
2.外部環境
公共圖書館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依靠《公共圖書館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來對內部環境進行優化,還需要外部環境的協調發展。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需要外部經費支持,然而目前經費的來源基本都是國家財政,所以,要協調好其他行政部門來保證公共圖書館有充足的經費,使其正常運營。此外,還要依靠“法治+”環境下的相關法律和條約的配合,依靠法律來保護館藏資源的版權,保證公共圖書館合理使用知識產權,促進公共圖書館良好的發展。
三、“法治+”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展望
法律是維護社會權益和公民利益的最有效武器,隨著法律不斷的完善,”法治+“時代的開啟,人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也要隨著法治時代的發展做出改變,公共圖書館是個注重服務的機構,所以在服務方面要推陳出新,將老舊的思想和方法舍棄,在法治環境下建立規范的創新路徑?!胺ㄖ?”環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圖書館的服務。首先,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要持續創新,將“法治+”融入到服務當中,做到全民共享、政府協作、服務全面和以人為本[2]。其次,不斷完善圖書館的內部環境,不僅要提高服務手段,還要依法對工作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第三,“法治+”環境顛覆了傳統的服務方式,取得了新時代的進步,比如線上和線下共同服務的方式,使公共圖書館能夠全面發展。
1.以法治思維的理念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法治+”思維是一種規范化思維,是公共圖書館依法服務、依法治館的基本理念,為了能夠使公共圖書館的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對法治思維進行創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要與“法治+”的規范思維密切聯系,使其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法治化。同時,要將具體提升內容轉化到實際行動中,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使法律的完善成為創新服務的路徑。而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法治環境還不夠完善,雖然《公共圖書館法》開創了公共圖書館法律,但是許多地方的立法缺乏論證,因此,為了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更好地完善,必須將法治思維及理念融入到圖書館的服務中,使其能夠面向讀者主動服務。
2.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為了使“法治+”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公共圖書案館必須利用“法治+”改善其內部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和讀者滿意度,要結合法治環境的五大要素,法律、管理、資源、人才和技術,并使法治融合于新型服務中,同時使用法治保障機制使新型服務成為公共圖書館的常規服務,通過法治不斷地提升公共圖書館的內部環境及服務模式,使讀者能夠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創造性服務[3]。
3.“法治+”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新格局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只是為讀者提供圖書閱讀的服務,在”法治+”環境下應該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多元化,因此需要從各方面得到支持。其一,政府要擔任起公共圖書館服務法治化制定者的角色,結合法治精神做好法律的立、改、廢工作;其二,公共圖書館要做好服務實踐和宣傳工作,為了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應該利用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創辦服務網站,并盡可能開放圖書館各類服務的網絡功能,使讀者能夠更了解圖書館的環境與服務內容,使服務更加精細化與精準化。
四、結語
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庫,可以為人們提供多領域的知識內容,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在當前“法治+”的社會環境下,加強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已迫在眉睫,本文從意識、服務模式、格局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措施,希望公共圖書館在“法治+”環境下更加科學的發展下去,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申曉娟.面向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圖書館事業政策研究[D].武漢大學,2013.
[2]魯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有效性的空間評價與空間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3]朱書陽.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對服務能力促進效應研究[D].江蘇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