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當前針對總分館體系下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相關研究成果,提煉出了當前的建設模式,并圍繞這樣的模式,研究了總分館體系下的服務體系的建設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方案,僅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總分館 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公共圖書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具備了雙重功能(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深圳大學圖書館出臺了一份新規定,圖書館限制14歲兒童。這個現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關鍵的問題——公共圖書館在面對當下的新形勢與新情況,如何來適應,并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一、文獻綜述
筆者以公共圖書館和總分館制為關鍵詞,在知網上進行檢索,并選取了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獻來進行參考。其中陸曉曦等[1]的研究中通過研究截止到2012年的學術界針對總分館體制的研究成果,指出當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建設問題主要受到行政事業體制、經濟發展水平、總分館體系的概念不清,以及缺乏想要的制度約束的影響。而筆者根據參考文獻的思路,在中國知網文獻檢索中發現,針對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研究方向并沒有出現大的變化,但是在相關文獻當中有很多創新思路被提出。
如楊海濱[2]的研究當中引入了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并思考了一種新型的總分館服務網絡體系。這項研究成果也是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創新,探討了一種比較可行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建設思路,即統一平臺,統一服務,對于總分館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成果。
而在金武剛等人[3]的研究當中,圍繞了截止到2014年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的建設狀況,分析了該體系下走過的道路,并列舉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示范性實踐項目。這項研究成果,也揭示了一個總分館建設的思路,即統一平臺,統一服務的思路。
圍繞上述研究成果給出的思路,筆者在本研究當中也會按照與之對應的建設思路來進行分析探討。
二、總分館制服務體系建設
1.總分館體系
按照頂層設計思想,現在公共圖書館體系建設,主要是以一個在城市中的總圖書館為核心,采取分級策略,區縣為一級,鄉鎮為二級,農村為三級。這種設計思想是沒有錯的,而且是目前主要手段??傮w呈現的是網絡化的圖書館布局,集群化的管理,資源共享,服務個性化的特色,如嘉興地區的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佛山地區的總分館等等,都有著值得借鑒的經驗。
在這樣的體系之下,城區只有一個總館,區域邊界方位之內除總館外,其他的都是分館,總館來支配整個體系內的經費等。整個總館的水平一定要強,因為分館依賴總館,總館實力不行,那么分館的資源、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而分館在總分館體系當中主要承擔的責任就是服務,為讀者提供借還、閱覽服務,因為在總分館體系下,分館的其他職能如文獻采訪、資源調配、分編加工等雖然有,但是對于總館來說,這些職能是不需要的,分館重點做好服務?;谶@樣的考慮,分館的邊界就需要規劃好,保證能夠為所有需求者提供最佳的服務。
2.服務體系構建
現在講智慧城市,在這樣的城市建設當中,人事物是智慧互聯的?,F在來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在實踐中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云物大智移五大技術,逐步成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下的一種重要支撐?,F在的總分館模式主要是標識統一、平臺統一、資源統一,建設分級,管理分級和服務統一。例如說佛山,佛山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是走在全國前列的,除總館外,各級各類型的圖書館有200多家,有需求的讀者可以在統一的檢索平臺上搜索所有分館的資源,并且用二代身份證就可以免押金借閱,且體系內可以通借通還。全國各地采取的模式幾乎都是這樣的建設模式。隨著分館增多,如何來更好的服務讀者就是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為此筆者從技術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數字平臺建設,可以看到很多地區的總分館體系建設中數字平臺都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這個部分實現的是資源的統一分配和集中管理,并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所以可以從大數據、大文化的角度來探索數字平臺的建設問題,使服務能力更強。一方面可以構建一個數據層,這個層面將業務數據、實時監控、辦公數據、歷史數據等進行整合,同時構建云平臺弱化數據中心,節約成本的同時要兼容現有設備,基于云平臺構建圖書館館藏資源管理系統。這是打通技術瓶頸的關鍵部分。
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實現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務。因為數字平臺的建設,館藏資源上是有RFID標簽的,這個標簽是物聯網的關鍵基礎,加上二代身份證,可以實現這樣的一個服務模式,即以物聯網為基礎,圍繞數字平臺,整合圖書館與讀者,當讀者在專門的APP上預約,不管是借閱還是在閱覽室閱讀,都可以快速的為讀者找到其所需要的圖書。具體操作APP收錄讀者人臉信息與身份證號,此時讀者列出個人的需求,反饋到數字平臺,而數字平臺在大數據分析下為讀者推送最近的有資源的圖書館,當讀者達到圖書館如果是需要借閱則根據APP反饋的圖書位置,拿到圖書之后在圖書館的終端設備上刷臉或者刷身份證即可。同時可以在分館下設自助圖書館,并將這些自助圖書館鋪開,讀者要還書,就可以通過就近刷臉或身份來愛實現,當然也可以實現自助借書服務,不過因為自助圖書館的資源會比較少,那么就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周邊讀者的閱讀需求,精準的分配資源。同時這些數據也可反饋給總館,來實施精準化的采購分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是公共文化服務,現在已有非常多的可以借鑒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而這些模式主要的方向就是總分館體系,實際總分館體系建設難度在目前并不大,難度大的地方在于如何去服務讀者,所以本文提出了機遇云物大智移五大技術的智慧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希望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陸曉曦等.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研究述評[J].圖書館建設,2012(03):4-9.
[2]楊海濱.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依托: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與創新[J].中華文化論壇,2018(06):64-66.
[3]金武剛等.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J].圖書館雜志,2014,33(05):4-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