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學團隊建設是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提高思政類選修課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促進團隊良好學術氛圍。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的構建存在結構不夠合理、運行組織方式不健全、教學科研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要從組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團隊、構建相對穩定的組織運行機制、形成特色的專題教學方式和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著手,構建高水平的教學團隊。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144-03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事關意識形態工作大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1]長期以來,社會普遍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不斷懷疑其教學質量。2014年起,上海市部分高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政課教學改革,嘗試推出“中國系列”思政類選修課。2017年3月起,上海市所有高校開設“中國系列”課,探索思政課教學改革,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
  “中國系列”思政類選修課作為上海市思政課綜合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眾多上海市高校以“中國”為主語,選擇契合學校特色主題,開設“中國系列”課,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正能量。建設好“中國系列”課的關鍵是構建基于教學團隊的新的教學方式。但是,上海地區民辦高校“中國系列”課建設狀況令人擔憂。究其原因,民辦高校構建一支科學合理的教學團隊面臨諸多困境。探討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思考如何集中校內外各類優勢資源,打造科學合理的教學團隊,對促進以“中國系列”課為核心的思政類選修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構建的價值
 ?。ㄒ唬┙虒W團隊構建有助于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說起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人們普遍印象是枯燥無味。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仍舊是以口干舌燥的講授為主,學生上課參與度低、獲得感不夠、滿意度較差。民辦高校因辦學歷史較短,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生素質相對較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更不理想。為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獲得感和滿意度,2017年3月,在總結部分高校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經驗基礎上,上海市要求所有高校開設“中國系列”課,邀請學科專家、思政名師開課,從“中國”各個角度,講好中國故事,與當代青年一起讀懂中國。民辦高校結合學校特點開設“中國系列”課,如上海立達學院開設的“中國智慧”課。
  “中國系列”課構建了新的授課方式,積極拆除“學校和社會之墻,各學院、各專業、各部門之墻,教學與科研之墻,教與學之墻”,整合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組建相對穩定的教學團隊,將思政名師、特邀學科專家在團隊中的作用具體化和明確,改變過去教師單兵作戰的局面,有利于增強教師個體對工作的責任感,極大地提升了思政類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和實際效果,對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如上海立達學院開設的“中國系列”課,以“中國智慧”為主題,設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析”、“中國智慧與全球治理”、“中國古代商幫的創新創業智慧”等系列課,特別邀請思政名師、傳統文化領域教授、知名公司創業者、“一帶一路”研究學者等組建教學團隊,定期來校講授課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ǘ┙虒W團隊構建能夠整合教學資源、促進信息共享、提高隊伍素質
  在新時代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大背景下,構建一流的教師隊伍,是保障高校教學質量和完成培養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教師個人素質提升離不開教學團隊的發展。民辦高校建校時間段,師資力量整體薄弱,教師隊伍以碩士生和退休老師為主。且民辦高校管理層更加側重于專業課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公共課師資建設投入不足,以致思政課師資力量更為薄弱。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進入了一個深刻的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不僅使大學生對許多社會現象和理論問題產生困惑,甚至出現了對信仰的懷疑等諸多消極影響,也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
  如何打破“四堵墻”限制,整合各類資源,組建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就顯得尤為必要。“中國系列”課圍繞讀懂中國教學目標,構建專兼結合教學團隊,設計課程內容,挖掘校內思政教育資源、邀請校外專家,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實現資源信息共享。通過教學團隊構建,發揮教學團隊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引領作用,以傳、幫、帶等方式,指導和培養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并通過團隊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提升。
  (三)教學團隊構建有利于促進成員溝通、增強成員歸屬感、營造良好氛圍
  “高校的學術環境和人際氛圍是高校教師賴以生存的空氣,良好的學術環境和人際氛圍可以增強教師的歸屬感,激發其創造力。”[2]長期以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研活動仍以教研室為單位,擔任統一課程的教師開展集體備課、授課分配、編制和批改試卷等工作。這種形式的組織結構更多的是公式化的行動,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和凝聚力,加之師資力量不足,有時教研室可能就一兩位老師,教師單兵作戰的情況是常態,教師之間缺乏真誠的溝通和信息資源分享,教師沒有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中國系列”課就是要構建新的教學方式,組建以“中國系列”課程為共同目標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來自校內黨政領導、思政課教師、專業知識教授,校外知名思政名師、行業精英、勞動模范等,具體以“中國系列”課程開發的主題確定。正因為成員的復雜性,組建可行的運行形式,搭建有效的溝通平臺,對促進成員間有效溝通、增進成員的團隊歸屬感、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非常有必要。
  二、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構建的困境
  對于上海地區民辦高校來說,“中國系列”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的建設基本上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面臨諸多問題。  ?。ㄒ唬﹫F隊的成員結構不合理
  首先,缺乏優秀的團隊帶頭人。民辦高校思政課師資隊伍比較薄弱,缺乏優秀的團隊帶頭人是目前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建設面臨的迫切問題。團隊帶頭人是教學團隊的核心,也是教學團隊發展的引路人。團隊帶頭人的能力和素質關系到團隊的發展和運行質量。其次,缺乏優秀的學術領軍人。作為學術領軍人物,不僅需要擁有高級職稱、專業學術功底、一線教學經驗,而且善于整合各種資源、建立有效的團隊管理運行機制。民辦高校“中國系列”課由于缺乏團隊帶頭人的積極組織和學術領軍人物的感召,很難形成高水平的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當今高校最稀缺的資源主要是優秀教師及其匯聚形成的、可以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開發團隊,以及一直相配套的優秀教學團隊?!盵3]
 ?。ǘ﹫F隊的運行組織方式不健全
  教學團隊構建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而且對團隊的組織運行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加強教師團隊建設,需要健全規章制度,明確激勵機制,保障運行機制的長效。但是,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師團隊的構建還缺乏健全的規章制度,對教師團隊構成標準、成員如何分工、怎樣考核等規定基本上沒有或者比較籠統,使教師對自己的權責不甚清晰;在激勵機制方面,沒有清晰的激勵和考核標準,沒有清楚界定專兼職教師考核方式,團隊日常主要工作是校內專職教師付出,獲得感低,使校內教師的積極性不高,而校外專家對于團隊投入的精力不足,以致團隊實際運行效果不理想;在運行機制方面,由于團隊帶頭人可能是兼職專家,普遍缺乏定期的交流和協作機制,使教師團隊成員之間、團隊與同行之間的交流不夠,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研究得不到及時發展,團隊的集體協作精神難以顯現,團隊的整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ㄈ﹫F隊的教學科研能力不足
  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培養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民辦高校要求思政類選修課由團隊帶頭人負責組織定期集體備課,但是沒有形成課程教學交流和科研的良好氛圍,集體備課多流于形式。一方面,由于團隊成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再加上教師都習慣于單兵作戰,造成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合作意識,團隊成員之間教學和科研溝通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團隊成員中的兼職教師來源復雜。既有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學者,也有不同行業的企業精英、勞動模范等,很難協調統一的時間參與到課程的集體教學和科研的研討中,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民辦高校思政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構建的舉措
  (一)組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團隊
  完善的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應該是由優秀的團隊帶頭人、學術領軍人物和團隊成員等不同職稱就結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員共同構成的。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思政類選修課必須組建一支成員學科和專業背景互補、年齡結構合理、職稱資歷科學、氛圍融洽的教師梯隊。
  首先,建立思政課特聘教授資源庫,選拔好團隊帶頭人?!爸袊盗小闭n,以“中國”為主語,內容廣泛,既可以介紹“中國智慧”,又可以講述“大國戰略”;既可能是分析“大國三農”,又可能是闡述“中國智造”。內容的廣泛性使單兵作戰的任課教師難以勝任,引進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各條戰線的優秀人才,建立思政課特聘教授資源庫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對于師資力量匱乏的民辦高校來說,則可以重點引進優秀的團隊帶頭人和學術領軍人物,以他們為核心來帶動教師團隊的教學和科研。
  其次,依托同城平臺資源,優化學術梯隊。教學團隊建設需要組建結構科學合理的學術梯隊,梯隊的形成需要團隊帶頭人的積極引領和團隊成員的用心投入。2014年起,上海市試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同城平臺計劃”,推行“公辦幫扶民辦、高職同城平臺”高校馬院幫扶計劃。依托同城平臺計劃,公辦高校給予結對民辦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研培訓、思政類教師團隊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持。
  最后,堅持民辦高校自我發展,培育鍛煉青年教師。團隊帶頭人要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和課程研發中,支持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訪學或進修提高。上海地區一些民辦高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青年教師進修,個別民辦高校和美國相關大學達成博士培養方案,青年教師可以選擇到美國進修。在對青年教師的培育中,要平衡好教師個體發展和團隊集體利益的關系,要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團隊榮譽感和團隊歸屬感的培養。
 ?。ǘ嫿ㄏ鄬Ψ€定的組織運行機制
  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構建相對穩定的團隊運行機制,有效的運行機制能夠激發教師的動力。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建設要從健全規章制度、明確激勵機制和建立長效機制三方面努力。
  首先,健全教學團隊建設的規章制度。健全、規范的規章制度是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清晰、合理的規章制度能夠培育教師的團隊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從而形成相對穩定運行的教學團隊,共同為思政類選修課的教學科研努力。因此,民辦高校必須認真分析自身特點,努力健全思政類選修課團隊建設制度,不僅要明確團隊帶頭人與不同成員的職責、專職與兼職教師的職責,更要實現權利與責任的統一。
  其次,明確教學團隊建設的激勵機制。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代,設計合理的教師激勵機制尤為重要。通過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激勵制度,包括精神獎勵、物質鼓勵和情感激勵等,調動團隊不同成員的積極性,激發團隊成員為實現共同的課程目標的努力奮斗。
  再次,確立教學團隊運行的長效機制。民辦高校思政類選修課教學團隊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兼職專家不能保證正常參加團隊集體備課??梢岳矛F代網絡技術,定期組織召開視頻會議,促進團隊成員的有效溝通,討論團隊建設的諸多問題。
 ?。ㄈ┬纬商厣膶n}教學方式和提升科研能力
  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是現代大學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學團隊的職能所在。教學與科研互為促進,并存共融。如果割裂兩者,不僅損害教學和科研的發展,而且影響教學團隊的建設。
  “中國系列”課是基于新的教學團隊的教學形式,以“中國”為主語,選擇專題展開內容主線,由思政課教師把握課程主線,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就當今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各自角度進行專題教學,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各民辦高校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形成“中國系列”課的特色專題教學。如上海立達學院的“中國系列”課,是以“中國智慧”為主題,設計了三門思政類選修課,其中的“中國智慧與全球治理”就分成:全球問題、全球治理形勢、全球治理與中國智慧三個專題展開,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專題教學,探討中國智慧在全球治理中的貢獻。
  “中國系列”課專題教學方式對民辦高校思政類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關注當今中國的發展變化,而且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就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思考、研究和解決方案。因此,民辦高校要聚焦思政課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各種途徑培育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Z].2015.
  [2]黨紅.地方高校教師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8):53-56.
  [3]忻平,殷曉.打造精彩優秀的思政課程——以“大國方略”系列課為例[J].青年學報,2016(4):19-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762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