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析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選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生態工程造林過程中,樹種選擇工作十分重要,它直接為影響到造林的成活率,關系到造林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對造林工程后續工作的開展具有關鍵作用。就此,在選擇樹種時,應嚴格遵循樹種選擇原則,根據當地水土條件選擇樹種,基于水源涵養林的樹種選擇,適當引入外地樹種,提高珍貴樹種繁育力度?;诖?,本文簡要分析了林業生態工程造林的意義,探析了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原則,詳細論述了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選擇,以期促進林業生態工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
  樹種選擇作為決定造林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若是樹種選擇不當,不僅導致苗木的成活率較低,還會造成一定的財力、人力、物力損失,不利于林業生態工程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相關人員在進行樹種選擇時,應加以慎重。對此,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與地理環境條件,熟悉掌握不同樹種的不同成長條件,并依據此合理選擇樹種,以確保林業生態工程造林可達到理想效果。
  一、林業生態工程造林的意義
  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生態工程造林工作的開展,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地肥力,有助于當地農產品的種植,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進行造林時,國家會投入相應的物資與材質,以促進造林工程的順利開展?;谏鷳B工程造林而言,可通過樹木種植來改善當地土質條件,改善當地的生產要素的配置,對當地農副產品加工行業、養殖行業、農業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實踐性。
  2.優化生態環境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對生態工程造林的開展情況予以高度的重視。林業生態工程造林較為注重造林的生態效益,致力于通過造林來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根據近些年來造林的經驗成果,可看得出,造林工程可有效減少干旱、洪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提升自然環境質量,有助于人們的和諧、健康發展。
  3.提升農民收入
  在生態造林之后,當樹木長到一定程度時,農民可獲取各種干果、樹木種子、鮮果,有效促進了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這也擴大了農民的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
  二、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原則
  1.實地適樹
  若是選擇的樹種生長要求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差較大,那么樹苗得不到良好的生長,甚至會因適應不了當地環境而死亡,這將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與人力、物力浪費。因此,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需遵循實地適樹的原則,以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及后期良好的生長。
  2.注重造林的生態效益
  林業生態工程造林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當地自然環境,優化土壤結構,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對此,在對造林樹種進行選擇時,可選擇一些具有抗干旱性、改良土壤結構、抗風沙的樹種,以提升造林的生態效益,優化當地人們生活環境,促進造林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在選擇樹種時,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與地理環境特征,選擇可改善當地環境的樹種,以改善當地自然環境,促進當地的良好發展。目前,我國所擁有抗風沙性較好的樹種主要有胡楊、三葉樹、怪柳、水桐等。
  3.優先選擇優良樹種
  在林業生態工程造林過程中,應優先選擇優良的樹種,以降低造林的經濟成本,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促進造林工程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選擇樹種時,可優先選擇生長能力較強、適應能力較好、具有較好種植效益的樹種,以保障造林工程的經濟性與可行性。對此,可優先選擇本土樹種,該類樹種在當地自然分布,較為適應當地的天氣氣候與地理環境,可有效保障造林種植的成活率。此外,還應積極引起優質、知名、新型的樹木品種,以優化當地林業結構,助推當地林業的快速發展。
  三、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選擇
  1.以生態林樹種與樹種特性來選擇樹種
  在選擇樹種時,若是所選樹種與生態林的樹種起到相斥作用或者與生態林樹種特性相差較大,那么不僅使造林起不到良好的生態效益,還會影響生態林樹木的生長,不利于工程順利的開展。有關數據顯示,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成敗的80%原因取決于樹種的選擇,因此,在對樹種進行選擇時,應根據生態林樹種與樹種特性,選擇與該樹種生長特性相一致、生長互利的樹種,以保障達到良好的造林效果。生態林根據樹種的特性劃分為特種用途林、風景林、防護林、水土保濕林等,在進行樹種選擇時,可根據生態林的不同功能,選擇相應特性類型的樹種,以達到良好的生態效益。
  2.基于水源涵養林的樹種選擇
  涵養林對林地水分的儲蓄與再分配發揮著重要作用,可謂是林地水分循環系統的守衛者。水源涵養林的樹種構成十分考究,其不僅需具有較好的觀賞效益,還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對于涵養林而言,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那些根系發達、枝葉茂盛、樹冠發達樹種,并且這些樹種不存在自枯、早衰現象。此外,這些樹種還應在砍伐后,具有較強的更新能力與生長能力,可在干旱的自然條件下良好的生存下來,并能滋潤地表,起到較好的水循環作用。對于該類樹種而言,僅僅擁有較好的觀賞效益還不夠,若是未進行科學的配置,仍然起不到良好的涵養水源效果。對此,應合理搭配涵養林樹種,可先選用3種左右的主林冠層樹種,之后,選取7~12種伴生樹種,最后,選取2種下木層樹種,以充分發揮出涵養林的水文功能。
  3.適當引入外地樹種
  外來樹種的引入,可提升當地林業的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優化樹林結構,對生態工程造林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外來樹種都是從外地引起而來的,在當地并未有自然分布。我國的引種歷史較為悠久,至今為止,我國已從外國引進有100多種樹種,目前,這些樹種在我國的生長狀態十分良好,在我國造林工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引入外來樹種之前,應對引進樹種的生長條件、種植效益、生長要求等內容進行全面的調查,并將其生長條件與當地環境進行對比,查看其是否符合當地條件。林業生態工程造林主要是為提升當地的自然環境,促進當地林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引入外來樹種時,其種植目的應與生態工程造林目的相一致。之后,先種植小面積的外來樹種,實時關注外來樹種的生長情況,查看外來樹種種植是否適合當地自然環境、是否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根據種植的結果來審查該樹種是否可在本地種植。   4.提高珍貴樹種繁育力度
  珍貴樹種的種植可有效優化林分結構,擴大深林資源,提高造林的經濟效益。在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時,應適當選擇一些珍貴樹種,并不斷提升珍貴樹種的繁育能力,以促進當地林業的快速發展。在造林過程中,珍貴樹種的種植,可有效提升造林的經濟性,并能增添森林的獨特性,具有較好的實踐性。在種植珍貴樹種之前,應熟悉了解珍貴樹種對水土情況及天氣氣候情況的要求,選擇與其生長條件較為相符的地區,進行相應的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應實時關注珍貴樹種的生長情況,并進行科學化管理,以促進珍貴樹種的良好生長。與此同時,還應不斷提升珍貴樹種對本地環境的適應能力,以提升該類樹種的成活率,改善當地林業結構。
  5.根據當地水土條件選擇樹種
  對于生態工程造林而言,首先應確保造林的成活率,如此才能有效實現造林計劃目的。而要是想確保讓樹苗達到理想的成活率,必先確保樹種的生長要求與當地水土條件的一致性,以促進樹木的良好、健康成長。對此,在進行樹種選擇時,可根據當地的水土環境,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樹種,以保障樹木后期可得到良好的成長。此外,從造林的生態效益角度出發,在選擇樹種時,可參考當地水土條件的實際情況,選擇可改善當時水質情況與土質情況的樹種,以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提升當地人們生活品質。有關造林調查發現,根系較為發達的樹種,可有效籠絡土壤。因此,對于土壤較為肥沃、土質疏松的地區,可選擇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刺槐等根系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并且當這些樹種的樹葉掉落地上,分解的速度也較快,對土壤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好的作用。而對于需要改善土壤結構的地區,可選擇改善土壤性質較好的樹種,像是木荷(Schima super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樹種,通過借助此類樹種的種植,可有效優化土壤結構,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
  四、結語
  造林工程是一個偉大、造福人類的工程,其具有較好的實踐價值與社會效益,對我國健康、長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有效確保造林可達到理想的效果,應科學選擇樹種。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到造林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依據此選擇生存能力較強、適應能力較好、生長速度較好、可改善水土條件、抗自然災害的樹種,以充分發揮出林業生態工程造林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好斯巴雅爾, 張佳佳.淺析強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策略[J].現代園藝, 2018(2):149-149.
  [2]佚名.試析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技術措施[J].農業與技術, 2018(20):183.
  [3]張俊.淺析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農業與技術, 2017(7):55-56.
  [4]靳錫山.淺談工程造林的質量控制措施[J].現代園藝, 2017(6):202-2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1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