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麥是營養比較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糧。小麥播種期不僅是控制地下害蟲的好時機,也是防治多種土傳病 害及系統侵染病害的關鍵環節,如全蝕病、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紋枯病等。抓好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是奪取小麥豐收的基礎。
  關鍵詞:小麥;播種期;病蟲害
  一、小麥播種期主要病蟲害概述
  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是整個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于壓低小麥全生育期的病蟲基數。近年來小麥病蟲害發生嚴重,播種期防治重點為小麥全蝕病、紋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蟲、小麥吸漿蟲等種傳、土傳病蟲害,以及小麥全蝕病發生逐年加重,直接影響小麥繁種和商品糧的質量。抓好小麥播種期的病蟲害防治是奪取小麥豐收,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根據小麥病蟲害發生特點,生產上應在小麥播種期做好農業和藥劑防治工作。
  1.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螻蛄是小麥播種期的主要地下害蟲。近年來由于閑置麥田的增多,秸稈還田、農家肥數量的增加以及耕作制度的改變, 致使小麥田地下害蟲發生危害嚴重, 造成麥田缺苗斷壟率在 10%~30%, 嚴重者毀苗重種,直接影響小麥的高產穩產。
  2.麥蚜。麥蚜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復雜的發生為害規律是其不斷猖獗的內在因素。小麥抗蚜育種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尚未培育出生產上抗蚜性較強的小麥品種,使寄主在抗蟲性這一首要環節上不能抑制麥蚜種群增長的被動局面,這是造成麥蚜不斷猖獗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麥田復種指數、連片種植以及與禾本科作物的間套作等耕作制度的變更,為麥蚜的發生與為害提供了更多的寄主種類和豐富的食料來源。麥田水澆地面積擴大、化肥單位施用量不斷上升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改善,使小麥植株長勢、營養和麥田生境更有利于麥蚜的生長和繁殖,為麥蚜種群增長和猖獗發生創造了更為適宜的生境條件。
  3.小麥全蝕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遺留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混有病殘體未腐熟的糞肥及混有病殘體的種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麥的主要侵染源。引種混有病殘體種子是無病區發病的主要原因。小麥全蝕病一般在土質疏松、肥力低、堿性土壤發病較重;土壤潮濕有利于病害發生和擴展,水澆地較旱地發病重;冬小麥播種過早發病重。
  4.黑穗病。小麥黑穗病是一種以種子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全身性傳染病。一旦病菌侵入幼苗體內,就很難用藥物控制。在這些容易發生病害的地區,生產中應注意種子的處理。
  5.小麥黃矮病。小麥黃矮病的發生呈現旱地重于水地,旱露地重于地膜田,早播田重于晚播田,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由于小麥黃矮病屬蚜蟲(具有遷飛性) 持久型傳播病毒侵染為害,對于防治此類病害應以種植抗病性品種為主。
  二、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1.創造防病蟲生態環境。一是在病蟲發生危害地區實施輪作換茬,可以減輕病蟲發生。如凡是發生小麥梭條花葉病、大麥黃花葉病的麥田, 可以通過改種油菜、蔬菜等作物;發生小麥梭花葉病的麥田可以改種大麥。小麥條紋葉枯病嚴重發生地區,應盡可能減少稻麥連作。二是精細整地, 清除田間地頭的雜草和病原體;在稻套麥習慣的地區可以通過翻耕滅茬,降低灰飛虱越冬基數, 減輕小麥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危害,同時可控制麥田草害。阿維.毒死蜱可以用于防治小麥地下害蟲, 在小麥播種前撒施該藥,然后旋耕,并在播種后灌水,使藥物在蠐螬活動層均勻分布,充分發揮藥效。三是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四是采用適期足墑晚播、精量半精量播種等栽培措施,提高小麥自身的抗病性,創造不利于病蟲發生、而有利于小麥健壯生長的田間生態環境。
  2.農業防治。植物抗蟲品種。在選育抗病蟲害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應注意品種的合理配置,避免單一種植。采取除草、翻土、平整土地等措施,優化農田環境,壓縮病蟲害生存條件。提高秸稈粉碎壓實質量,減少病菌的來源。增加施用成熟有機肥,精耕細作,適時精準,播種量充足,配方施肥,促進小麥幼苗早期生長,培育出強壯的幼苗,提高小麥抗病能力。種子選擇和陽光播種。播種前曬曬種子可以殺滅一些病蟲害,提高發芽率和萌發潛力。
  3.適期適量播種。根據當地小麥生產栽培情況, 在最佳播種時間內播種,可減少病菌侵染時間,減輕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的發病程度。嚴格控制播量, 改善群體結構,防止小麥群體過大和田間郁蔽。足墑下種,確保壯苗早發。
  4.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是小麥生產中防治病蟲害的一種經濟、簡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它可以保證小麥苗期不受感染,延緩病原菌入侵的時間,避免或降低后期病害的程度。防治病害可用 20% 適樂時 30mL,或用 12.5% 禾果利可濕性粉劑 7.5g,拌麥種 10kg,堆悶 6 ~ 8h, 晾干播種。防治地下害蟲可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用 50% 辛硫磷乳油或 40% 毒死蜱乳油,按照藥∶水∶種子為1 ∶ 50 ∶ 500 的比例進行拌種。 拌種后至少堆悶 3h后再進行播種。也可采用 70% 快勝干種衣劑,使用量按種子重量的 0.1% 拌種,也能起到良好防治效果。也可將殺蟲、殺菌劑混合拌種??上葘?50kg 麥種攤開,將 100g 辛硫磷和 37.5g 禾果利,對水 5kg 稀釋, 用噴霧器邊噴邊拌,拌種后堆悶 2 ~ 3h 即可播種?;旌习璺N可達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先拌殺蟲劑, 悶種晾干再拌殺菌劑;先拌乳劑,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劑。拌后的種子不宜久放,要隨拌隨用。值得注意的是, 辛硫磷、禾果利均不可與堿性農藥混用;拌種時應要嚴格掌握用藥量;拌種時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避免造成人畜中毒事故。
  5.土壤處理。小麥地下害蟲發生嚴重地塊,可每公頃用 3% 辛硫磷顆粒劑,或 3% 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 3% 甲拌磷顆粒劑 60 ~ 75kg,在整地前均勻機播地表,隨整翻入土中進行土壤處理。對螻蛄較多地塊,也可采用撒毒餌誘殺,即用 40% 樂果或 90% 敵百蟲晶體 1kg,對水 5kg,噴拌 100kg 炒香的麥麩、豆餅、玉米糝等餌料, 稍加堆悶,每公頃用量為 30 ~ 45kg,于傍晚撒施田間進行誘殺。
  三、結語
  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是整個生育期的基礎。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是小麥收獲和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根據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做好小麥播種過程中的農化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左秀梅 . 地下害蟲防治技術要點 [J]. 現代農村科技,2011(10):31.
  [2]王劉豪,王加云,余昊,等 . 河南小麥害蟲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 [J]. 農業科技通訊,201(11):117-118.
  [3]張會俠 .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J]. 種業導刊, 2014(3):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