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羅甸縣植保技術推廣現狀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根據10多年來對羅甸縣植保技術推廣工作的實踐和認識,在充分進行調研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分析了羅甸縣植保體系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植保技術;體系建設;現狀;思考
  一、植保體系建設
  1.機構建設
  羅甸縣植保站成立于1956年,主要負責全縣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后隨機構改革,增設了檢疫、農藥監管等職能,目前主要負責農業植物重大病蟲害動態監測、病蟲害測報區域站管理、農業植物檢疫、農用藥械管理及安全使用指導、農業植物病蟲害災情分析與防治、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和防治項目的實施、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服務及相關社會服務。
  2.基礎設施
  建立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1個,共有檢驗檢測應急防治藥品及器械倉庫1個,面積257㎡(含辦公用房6間,面積65.34㎡);田間觀測場1個,面積10.6畝;病蟲電視預報制作設備、病蟲預警專用軟件、顯微鏡等預警設備45臺/套;蟲情測報燈16臺;固定式孢子捕捉儀1臺;便攜式孢子捕捉儀1臺;田間小氣候1臺;防控指揮車1輛;病蟲調查及藥械運輸車1輛。
  3.人才隊伍建設
  羅甸縣植保站核定事業編制11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專業技術人員10人,截至2018年底,全縣植保系統在編人員共7人,在崗3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2人,???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以下職稱1人,專職植物檢疫員1人。
  4.測報網絡建設
  近年來本縣植保體系逐漸建立健全,主要體現在:(1)測報范圍增大,由單一的水稻病蟲害預測增加到蔬菜、果樹、茶葉、水稻、玉米;監測對象由20世紀的稻苞蟲、稻瘟病等單一對象逐步發展到今天的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地老虎、斜紋夜蛾、稻瘟病、紋枯病、炭疽病、霜霉病等。(2)監測點建設日趨完善,隨著病蟲害種類的變化及監測要求的提高,監測站點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由設站之初的縣級測報站發展為今天的16個,其中縣級1個鄉級15個。(3)監測方法得到改善,效果得到提高。2010年以前本縣病蟲害預測預報主要靠腳踏、手剝、目測和傳統測報燈預測,2010年后本縣利用區域測報站的建立增加了蟲情測報燈16臺,孢子捕捉儀2臺,田間小氣候1臺,開展了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4)數據傳輸實現數字化。測報數據的統計報送20世紀主要是通過傳真和電話的方式進行上報,2005以后全部實現電子郵件、QQ、專業統計系統等形式上報和發布。
  二、植保技術推廣成效
  1.推廣方式多元化。技術推廣方式由原來的單一現場口頭培訓、發放宣傳資料等推廣方式,到2005年后逐步發展為以現場示范展示結合室內圖文并茂的PPT教程,生動直觀的培訓相結合,大大提高農民對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技術推廣的入戶率。
  2.綜合防控科學化。防控策略由單一的病蟲、單一的作物、單一區域防治逐步向區域內主要農作物綜合防治發展。防控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防治逐步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防治方法由單一化學防治向綠色防控和綜合防治推廣轉變。2018年全縣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31.83萬畝,覆蓋率達45.2%;綠色防控面積達25.33萬畝,覆蓋率達35.97%。
  3.防控器械日趨高效。防控器械裝備由原來的工農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向高效自動噴霧器發展,據統計,2010年至今,全縣共推廣機動噴霧器1000臺,靜電噴霧器82臺,便攜自吸式電動噴霧機33臺,大大提高了防控效果和農藥利用率。
  三、存在問題
  1.植保專業隊伍力量薄弱。本縣植保機構編制人員11人,當前在編7人,在崗3人,在編人員中植保專業人員共4人其中2人在崗。在崗人員和本專業人員嚴重不足,面對每年150萬畝次左右的病蟲防治任務,平均每人要承擔50萬畝次以上的病蟲防治指導工作,由于人員少因此許多設備都沒有能發揮應用,且其它工作也常常是顧此失彼。
  2.植保機構網絡不健全。植保機構僅設置到縣級,鄉級、村級無專職的植保人員,2012年本縣依托中央資金建立的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在15個鄉鎮設立了基層測報網點,但由于網點測報人員均來自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人事財權均歸屬于鄉鎮,因此縣級部門不能全面調動網點人員,且基層網點技術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知識陳舊老化,與日新月異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不相適應,懂技術會服務的專業人員匱乏,嚴重影響工作開展。
  3.推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F階段公共財政對基層植保體系的投入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與植保事業對農業生產的貢獻及發展現代化要求不相適應。
  4.推廣渠道不順暢。當前本縣對植保技術的宣傳主要是依靠發放明白紙、鄉村黑板報、廣播等形式,費工費時費力,效率低。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雖利用了PPT教程進行培訓,但互聯網、多媒體等新技術、新產品進村入戶仍很困難,技術到位率仍很低。
  5.病蟲害防控技術和勞力缺乏。雖然近年來推廣了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但由于我縣地處山區,土地較為破碎,很多區域病蟲害防治不得不依靠一家一戶分散防治。且近年來我縣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較多,主要勞力為老人和婦女,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理解、掌握和接受能力差,缺乏防控知識。據了解,當前仍有10%左右的農民不能正確識別農藥和病蟲害種類,殺蟲劑和殺菌劑分不清,病害和蟲害分不清;60%以上農戶已習慣將幾種農藥混合施用,不能科學混配和合理施藥,造成農藥的浪費和殘留。
  四、建議與意見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h級農業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植保、植檢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項工作作為農業重點工作來抓,確保人員穩定、經費充足。
  2.增加植保專業隊伍在崗人員,按職能所需,配齊、配足專業人才。按核定編制11人配足專業技術人員,專門負責全縣各類病蟲防治試驗、示范以及宣傳培訓工作,同時確保植保專業人員的專業性、穩定性。
  3.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钡睦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建立健全有利于植保工作的體制機制,增設鄉鎮植保員,村級病蟲調查員,完善植保工作體系,駕通植保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橋梁,提高植保工作水平,為一方農業保平安。
  4.縣級財政要將病蟲測報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一定經費用于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切實解決縣級植保部門發布植保信息、印發宣傳資料以及開展植保服務所需經費,同時滿足鄉鎮植保員工作開展所需經費,解決村級查蟲員的報酬,確保植保網絡的正常運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