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性視角反思科技負效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學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雖然科學和技術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便利,但它已經成為控制人的力量。作為衡量人類的一種方式,使得現代社會陷入“科技設計的牢籠”??萍钾撔找嫱怀觯@構成了人的現代性的危機。當代社會科技高度發展,使得有必要將反思科技的負面影響作為反思現代性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科學技術;現代性;負效應
一、科技的產生及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如同人類一雙隱形的翅膀,將人類一步步推向了發展的巔峰。人們意識到自身具備的巨大潛力,找到了世界的真正主人及力量源泉,從上帝、宗教中破繭而出,不再懼怕人之外那個神奇的世界??萍嫉陌l展是突飛猛進的,大大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為人的現代化發展搭建了一個寬廣無比的舞臺。因此,人的現代性發展是離不開科技的進步。
人與自然界萬物一樣,在物競天擇的不斷進化中得到了巨大發展。人類更是以一種高級動物的身份屹立于生物界。人類需要食物充饑,所以學會了狩獵開始了農業:人類需要穿衣遮體避寒,因而學會了紡織和印染:人類需要抵御動物或外敵入侵,開始打造刀具制造槍炮:為了出行方便,又學習了指南針造輪船;為了方便交流,開始有了書信電話??傊瑸榱俗约旱囊轮?,食物和住所,人類開始工作,這恰恰是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差異的根本標志。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勞動工具的產生和發展是人現代性發展的動力源泉??萍嫉膽\而生極大的滿足著人的生存,讓人在與自然界分離過程中越來越自覺的認識到其本質力量。
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互動并不是隨意的。于是,人們開始探討客觀世界,研究自然、社會規律。人和客觀世界在良性互動過程中,不僅認識到客觀世界可以為人帶來巨大福利和財富,更意識到我們要學會尊重并改造世界。當然,這一思想上的進步和解放,使人類如破繭之蝶,豁然開朗,對研究和創造充滿信心??萍嫉陌l展幫助人們突破自身的局限,達到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無法測量的探索。例如,曾經懇求神靈下雨的人現在能夠通過人工降雨根據需要人為地驅趕降雨;從鉆木取火到指南針印刷術再到神舟飛天蛟龍入海,科技的騰飛是不可想象的。為人類思想解放、文明進步及現代性發展插上翅膀的銳利武器就是科技。
二、人的現代性受到威脅
對現代性的理解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單來說,即現代社會的根本特性,與過去宗教、迷信的社會完全脫離,側重人的理性和自主性。馬克斯·韋伯認為,現代性是一個理性化和妖魔化的過程。人的現代性發展需要科技,科技可以延伸人的眼界和認識,能夠使自然界和社會發展日益服務于人類的需要,把人類從各種壓迫和限制中解放出來。因此科技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人們信仰科技,如同信仰上帝和宗教一樣,堅信科技帶來的都是有利的、先進的,人類的應該好好享受科技成果。于是,科技開始變得猖獗?!爱斠晕锘癁槟康牡墓I實踐主導了全部社會生活領域之后,實踐活動就彰顯出自身的生產悖論,既將人從自然力、封建君權和神學權威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又使人重新陷入危機之中”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人類現代性的發展。
首先,吃飯是人們第一等大事,我們先看看近年來人類日益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人們發展科技,著眼于提高生產力,其最終目的無疑是為了追求現代性的生活環境和姿態。人們再也不想靠天吃飯,而是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人類發展了幾百年,積累了強大的建設力量,如今卻要回到“還能吃什么”的這個原始話題。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嚴重威脅著人們的飲食和健康。過分崇拜科技正在威脅人類的生命的基礎。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等等這些無疑都是人們現在重點關注的話題??萍嫉姆簽E使用顯然已經挑戰著人們的道德底線,何談人的現代性追求。
其次,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世界很大我們卻能交流無阻,因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出現,無論你身在何方,親人可以隨時關心你。然而,在這些個電子產品的作用影響下,人們開始出現懶惰甚至依賴。沒有手機的存在是坐立不安的世界,人類成為了科技產品的奴隸,而科技產品卻成為一種異己物。我們辛苦勞動,延長工作日,不惜犧牲身體健康只為有一天能擁有更高級別的科技產品。高科技產品的流行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萍汲蔀榱松矸莸拇?,時尚的代言人,更成為了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尺。機器人、克隆人,科技向人類做出的挑戰正逐漸逼近,嚴重危害著人的現代性的發展。有專家預言,在這種趨勢下,有一天人將被克隆人取代,接受機器人指揮。這顯然是一種科技悲觀主義的說法,但我們不能否定科技的異化正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人的現代性發展。
最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性的需要??萍急旧硎强陀^的,無所謂好壞,關鍵要看使用技術的人能否正確看待和運用。人類自從有了科技就變得自不量力,相信自身的力量是強大到足以掌控一切的,再也不會有什么東西阻礙我們壓制我們。技術控制正在成為一種新的集團規則。與其同時,科技的魔爪伸向了自然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正日益威脅著人最基本的生存。人們對科技的追求不再單純的是現代性的需求,而是貪婪的欲望,是征服和超越一切的欲望在涌動??傊瑢茖W技術的不合理的追求使人類越來越偏離現代性的發展軌跡。
三、現代性視域中技術風險的規避
傳統的社會風險是由自然災害或者宗教恐懼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正如吉登斯所言“在工業社會存在的頭兩百年里,占主導地位的風險可以稱為‘外部風險’”和“在自然和傳統消亡之后生存的世界里,其特點是從外部風險向我所說的‘人造風險’的轉移?!比绾斡行б幈芸萍硷L險更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內容。
第一,加強倫理道德建設
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邊界。在發展科技的過程中,我們應確定底線,設立嚴格“禁區”?!翱茖W家必須增強應有的對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對自然和人類的情懷,時時處處胸懷科學良知或科學良心,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對社會的未來和人類的福祉承擔自己的責任?!笔紫葢撛趯<翌I域強化道德責任感,專家基本就是我國高級人才,都是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但同時缺乏倫理道德教育。專家在做科技研發時,應始終將造福于人類作為第一目的,維護正義,不應沉迷于名利物質,同時積極聲討技術的濫用、亂用。其次,在技術評審時嚴格把關,將倫理道德設置為成果評審的重要標準之一,引導和規范研發人員行為。評估工作應客觀全面,考慮技術應用全過程,持續跟蹤調查技術運用對人、自然、社會的負效應。最后,加強立法,為技術倫理道德運用設立最強后盾。從法律層面避免違反道德的一切行為。 第二,加強媒體風險公告
現代社會,在新媒體的應用下,信息傳遞的速度倍增,人們了解信息的渠道多樣化。由于技術用語非常專業化,技術風險在公眾傳播過程中,容易被人利用或者扭曲,從而導致社會風險。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媒體的公告力,提前預警風險,正確傳達風險程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媒體要充分發揮其預警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做不確定世界的“窗口”和“路標”。由于現代社會新媒體發展迅速,大量自媒體應運而生,日漸成為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生活的必需品。媒體發布公告時,要選擇一些大眾接受度比較高的自媒體,而不是局限于技術領域。轉為公眾熟悉的日常用語,考慮不同受眾群體的語言習慣。最大范圍,最大信息量的傳達技術風險真相,聲討一切技術風險謠言散布者。
第三,加強公眾技術教育
科技風險出現時,由于公眾不具備基本的素質和判斷能力,容易陷入焦慮或被人誤導,出現非理性行為,因此要加強公眾的技術教育。在目前教育系統中,對科學理論教育的傳播比價重視,但對技術實際應用的教育缺乏。政府、專家及媒體要主動承擔起技術普及教育的義務,向大眾傳播精確的數據,主動呈現技術應用真相。定期開放實驗室,引導大眾參觀體驗,讓技術知識教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技術應用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技術風險存在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要積極主動的培訓大眾對技術風險識別、處理能力,培養其理性應對技術風險的思維?!澳壳白畋豢浯蟮目謶忠苍S與強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有關,其根源在于對輻射的陌生感。”因為,應建立一個平臺,讓公眾了解技術知識,識別技術風險,并有效地、及時地、便利地溝通風險。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公眾加入到風險規避的研究隊伍當中,自下而上的反饋意見,參與技術規避政策制定過程,加強民意調查。
四、結語
作為現代性的意外后果,科學技術風險改變了社會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態度,人們不再盲目地支持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再將科學和技術的副作用視為理所當然的發展成本。相反,人們開始呼吁對技術發展的模式進行質疑和反思,重新審視技術發展對社會的負責影響。
在反思科技負效應過程中,我們無法粗暴的拋棄科技,更無法認同科技的控制邏輯。我們所面臨的共同課題是研究對人類發展負責任的具備倫理道德的科技,來為人類生活的安全及便利服務。當然我們不斷反思科技負效應,也是積極應對風險的自省行為。規避科技風險,不能一蹴而就,應科學理智的應對,做好長期戰役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汪民安.現代性[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2] 潘斌.社會風險何以生成一一個實踐生成論的進路考察[J].求索,2010(10):123.
[3] [英]安東尼.吉登斯.尹宏毅譯.“風險社會:英國政治的背景”,安東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夫.皮爾森:《現代性———吉登斯訪談錄》[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193-194.
[4] 李醒明.科學家的道德責任:限度與困境[J].學術研究,2012(01):9.
[5] 錢亞梅.風險社會的責任分配初探[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32.
[6] 劉易斯.楊健,繆建興譯.技術與風險[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4:24.
[7] 劉越.馬克思技術倫理思想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04).
[8] 馮軍.技術負效應的整合控制[J].自然辯證法究,2008(08).
[9] 李三虎.馬克思的技術倫理思想及其地位[J].哲學研究,2005(02).
[10] 肖永康.論科技風險與科技倫理建設[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
[11] 王行靳.技術負面效應及其消解[D].成都理工大學,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1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