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法》實施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影響的探索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以下簡稱國歌)一直伴隨和承載著中國歷史的發展,寄托著國民的愛國情感,并時刻提醒國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安居思危、珍惜國家發展成果,朝著既定的目標繼續前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以下簡稱國歌法)的實施,對于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培育學生熱愛黨和國家,樹立遠大的理想,勇于擔當歷史使命,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起到關鍵的作用。文章首先簡要介國歌的形成,接下來分析國歌在愛國主義中的現實意義,最后重點探究國歌法實施后對加強和鞏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和意義。
關鍵詞:國歌;國歌法;愛國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意味著國歌自2004年3月14日入憲法后的再一次升華,完成了和國旗、國徽一樣,不僅國家地位得以確立,同時受到更加具體的法律保護,對于維護國家尊嚴,規范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文章針對該論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夠引起國民共鳴,進而為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一、《國歌》基本介紹
?。ㄒ唬┬纬伞柙读x勇軍進行曲》,于1935年創作發行,國歌詞作者和曲作者分別為田漢和聶耳,它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國歌的詞和曲對人心有強烈的震撼和鼓舞作用,促使國民團結一心,抗戰救亡,為實現國家的解放、民族的獨立共同作戰。從中能夠看出,《義勇軍進行曲》是歷史時代發展的產物,它在國家歷史存亡、民族救國發展、人民愛國事業進步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
?。ǘ┌l展。1935年5月24日,《義勇軍進行曲》原是作為故事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影片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危難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東北前線抗日,參加義勇軍英勇殺敵的故事。
1949年,由于新中國即將成立,國家開展了兩次大規模的國歌征集活動,最終決定《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對于部分歌詞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周恩來、毛澤東認為歌詞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和精神面貌,歌曲創作于中華民族危難關頭,正是表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安不忘危,當時的中國還受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壓迫。保持原有歌詞,更有利于鼓舞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 解放,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保留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原詞和原曲。
1949年10月1日,《義勇軍進行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奏唱。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由于《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被誣陷為叛徒和 “反革命”而被打倒,《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地位也受到了挑戰和否定。曾一度出現需要唱國歌時,以《東方紅》代替。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成立了國歌歌詞征集小組,國歌的歌詞被改變。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決議:撤銷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78年3月5日通過的關于國歌的決定, 恢復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為正式國歌,去掉了“代”字。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2017年10月1日,國歌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對國歌奏唱方式、國歌使用、國歌傳承等作出明確規范,激勵著所有中華兒女唱響、唱好這首最莊嚴、最神圣的巍巍大國之歌。
(三)內涵。國歌獨特的曲式結構鑄造了偉大的藝術成就。聶耳用一種新的基于“黃金分割”律的數列結構將國歌譜寫成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偉大杰作。田漢的詞,是用散文式自由體
新詩的形式所寫,錯落有致、鏗鏘有力。國歌具有創作性和民族性,國歌旋律風格借鑒了國際優秀革命歌曲的成果,極易被人民群眾學習,從而鼓舞士氣、團結奮進。國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在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事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二、《國歌》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一)增強青少年使命感。青少年將國歌內容和旋律銘記于心,這對青少年使命感增強、責任感強化有促進作用,無論青少年在學習階段,還是工作階段,都能毫不動搖的肩負起國家繁榮富強的職責,并積極配合愛國主義教育,主動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國歌傳唱的過程中,國歌文化內涵、精神力量隨之發揚,這無形當中為青少年提供了動力支持,青少年能夠不自覺的加入到愛國行列,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ǘ娀嗌倌陳蹏楦小鑲鞒倪^程中,應端正態度,并調動內心情緒,與此同時,還應把握整體思想情感情,豐富愛國情懷。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青少年愛國情感都不會變質,反而愛國思潮會愈加濃厚,愛國態度愈加堅決。國歌具有一定感染力和號召力,能將青少年內心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還能增進青少年與國家間的距離,它在增強國民社會地位的基礎上,調動青少年愛國熱情,豐富青少年愛國情感,從整體上增強青少年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提升愛國主義儀式感。使用國歌的絕大多數場合都伴隨著一些儀式,例如升旗、國旗護衛隊護旗等,莊重嚴威的儀式會使青少年產生強烈的自信、自尊、自豪感。以儀式作為載體,伴隨奏唱國歌內容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傳遞愛國思想,以此激勵他們的愛國精神,升華他們的愛國情懷,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深入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青少年在傳唱國歌的過程中,并借助這一神圣行為傳遞愛國情感,充分發揮國歌的教育意義。這對建設我國和諧社會、加快愛國行動力有促進作用,最終凝聚廣大青少年的蓬勃之力,力求能夠早日實現“中國夢”,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進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
三、國歌法實施后對加強和鞏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和意義 ?。ㄒ唬﹪璺ㄒ幎ā皣杓{入中小學教育。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學唱國歌,教育學生了解國歌的歷史和精神內涵、遵守國歌奏唱禮儀?!蓖ㄟ^抓早抓小,在中小學的學生中,形成對國歌教育的重視。中小學生猶如一張白紙,需要描繪什么樣的顏色都相對容易,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性,處于較為純真的年齡階段,更容易投入更多的情感,加上接收能力強,抓好了這個階段的國歌教育,為長大成人后打下堅實的基礎。
?。ǘ?國歌法明確規定了在什么樣的場合,應當奏唱國歌,在什么樣的場合,不得奏唱國歌,對國歌奏唱的標準和形式,奏唱國歌時的行為舉止都有明確的規定。根據青少年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的特點,以上的規定進一步確立了國歌的權威性和尊嚴性,體現國歌不是一首一般性的歌曲,能引起青少年在使用國歌時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對青少年在使用國歌時提供了更加清晰和規范的指引,避免有部分青少年由于把握不準而出現誤用國歌。再者,就是給廣大青少年在監督使用國歌時提供了參考標準,隨時發揮監督的作用,處處維護國歌權威、國家尊嚴。
?。ㄈ?國歌法規定“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對國歌的宣傳,普及國歌奏唱禮儀知識?!毙侣劽襟w作為大眾傳媒,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具有傳播快、范圍廣、效果好的特點,同時新聞傳媒更加受到青少年的關注,對于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傳播國歌和國歌禮儀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ㄋ模?國歌法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于青少年也是處于人生思維較為活躍,行為舉止容易沖動,思想未成熟容易出偏差、容易受蠱惑等特殊階段。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震懾部分在某些場合對國歌做出侮辱行為的青少年,對于知法犯法的青少年采取法律手段制裁,有利于及時制止青少年的錯誤行為,教育和引導他們走正確的道路,共同維護國歌的權威、從而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形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歌的形成、發展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國歌帶著歷史使命誕生,在曲折中前行和發展,在這過程中也是對原有的歷史進一步升華與發展。尤其是國歌法的實施,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民凝聚力、國家戰斗力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應從自身做起,正確理解國歌的歷史,認識國歌內涵及其意義,全方面領悟國歌的育人作用,對如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提供保障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霞.語文教科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分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34(03):45-50.
[2] 霞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誕生記[J].黨史文苑,2009(15):9-16.
[3] 王萍.國歌法來了:看國歌奏唱如何規范[J].中國人大,2017(14):28-31.
[4] 趙生蓮.淺談國歌教學中的激勵法[J].青海教育,2016(05):35.
作者簡介:蔡文軍(1981.05- ),男,廣東湛江人,助理研究員,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樂學;常鴿(1983.09- ),女,湖南長沙人,助理研究員,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