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青少年兒童身心發育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藝術表現形式,容易達成情感共鳴,陶冶情操。在注重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今天,良好的音樂能夠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塑造完善的人格、抒發情感、排解不良情緒,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有利于青少年兒童身心發育。
關鍵詞:音樂、青少年、兒童、身心發育、影響
一、音樂的內涵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它通過不同聲音的配合及韻律的調節實現音樂呈現目標。它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及節奏和旋律的變化,組成一首樂曲,并通過聲樂和器樂的方式,展現在人的面前。在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在啟發智力,激發創造力、陶冶性情、音樂育德、音樂保健輔助治療等幾個方面都有促進作用。
二、音樂的積極作用
(一)音樂對青少年兒童塑造積極向上的“三觀”、培養獨立的人格及音樂素養的形成都有積極的作用。
音樂教育,作為青少年兒童的基礎必修課,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振奮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審美情趣。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來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音樂教育還能夠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 實現正確的道德理想,形成理想人格,激發創新意識。良好的音樂教育在啟發智力,激發創造力、陶冶性情的同時,還有助于青少年兒童開始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獨立的人格及音樂素養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
(二)音樂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兒童自信力與良好的精神面貌。
良好音樂教育能夠讓青少年兒童能夠擁有更加敏感且準確的音樂感受力,熟練掌握音樂的節奏、節拍、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法,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參與互動,并根據不同的音樂特點和音樂情景進行聯想和想象,最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F如今生活條件顯著提高,很多家長愿意讓孩子從接觸音樂。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都對樂理知識及音樂素養是一種提升。這種藝術的熏陶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青少年兒童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他們在課堂上有了一席地位,愿意并且主動參與其他學習生活過程中。筆者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小學的音樂課上,因為自己不認識樂譜,加之接受能力不強,不敢張嘴唱歌,更不知道哪個音符唱幾拍。音樂老師提問,筆者總是默默地低下頭或者把橡皮丟在地上,然后裝作撿橡皮的樣子,有時候被音樂老師提問后自尊心嚴重受挫,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一度特別恐懼音樂課,感覺就是一種煎熬。
(三)音樂與德育相輔相成,在相互融合中提升青少年兒童的藝術形象思維能力、藝術創造力及學習興趣。
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相輔相成,單純講德育教育枯燥無趣,但如果利用音樂教學講德育教育通過音樂欣賞、音樂參與的方式,豐富學生們的心靈體驗,將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德育,這使得人性化教育有效深入到學生德育成長過程之中。從而促進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及音樂感知力的提升。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能力、藝術創造力、學習興趣及自信都有極大的提升作用。
?。ㄋ模┮魳穼η嗌倌陜和霈F的負面情緒能夠有效疏導。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開始研究音樂與身心健康的關心,通過實踐證明優美的音樂能夠促進人大腦皮層興奮,達到改善情緒、激發情感的效果,同時對改善人體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都有著重要作用。在音樂作用下能夠幫助人們消除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提升其應激能力等。青少年兒童也有情感需求,他們需要一種合適的方式給予他們積極向上的情緒引導。在音樂課堂中,有互動式的音樂場景,也有欣賞性的場景,更有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場景,無論是哪種音樂課堂表現形式,都能讓青少年兒童短暫忘記語文數學等課程,全身心的投入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愉,在消耗體力的同時,也釋放自我意識及活潑好動的天性,達到身心的滿足,從而促進身心發展。
我國著名音樂學家冼星海先生說:“音樂是人類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爐”。音樂對不用年齡段人的健康影響及作用,尤其對青少年學生有焦慮排解、舒緩壓力的作用。音樂可促進人們身體、心理健康發展,通過適合自己心境的音樂可以緩解人們心理及生理壓力,使人們身心發展更加平衡、穩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生會出現種種心理問題或就此抑郁。究其原因,因為受到某種刺激無法排解心結,郁郁寡歡。在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可以聽聽《二泉映月》,聽著凄婉的民族音樂,想想盲人阿炳的辛酸不易。也可以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感受一下那排山倒海的氣勢,因為英雄的樂觀主義精神與命運的決戰,終于以光明的徹底勝利告終。就是因為音樂療法,不僅僅是一種欣賞,更是一種鍛煉。歌曲的演唱、樂器的演奏,都需要參與其中,對身體器官起到一種鍛煉的作用,促使大腦興奮,調節心率,消除緊張的精神、緩解疲勞。通過情緒的變化而選擇不同色彩的音樂,情緒焦慮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激憤的音樂,悲傷的情境下可以選擇哀傷的音樂,人的精神節奏與音樂產生共鳴,就會不斷地變化音樂色彩情緒,雨轉多云,多云轉晴。在音樂的疏導下,青少年的負面情緒得到一定的發泄和調整,達到身心健康。
二、結束語
青少年兒童,不同于成年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的疏導,音樂就像一根無形的紐帶,使之與社會和群體接觸,從而促進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及音樂感知力的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