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相結合對腦癱兒童發育障礙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相結合對腦癱兒童發育障礙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選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癱患兒,將90例患兒按照雙盲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兩組,45例/組。將實施常規康復治療的患兒納入對照組,將增用特殊教育的患兒設為觀察組。將兩組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Gesell評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比對。結果 觀察組腦癱患兒治療12周和治療24周后的五項指標(粗大運動功能、Gesell評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規康復+特殊教育能夠有效改善腦癱患兒的發育障礙,促進其運動功能、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改善語言發育遲緩情況。
   [關鍵詞]腦癱;醫療康復;特殊教育;發育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3-220-04
  近年來腦癱的患病率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1-2],我國的腦癱患兒數量在77萬~175萬左右,均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發育障礙情況[3]。臨床認為早期發現、診斷并盡早進行治療是促進腦癱患兒康復的關鍵,但受到患兒家庭觀念、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患兒不能在最佳的康復時期接受有效的治療[4],導致患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較多的困難,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5]。醫療康復和教育康復是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擇取我院收治的腦癱患兒90例開展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醫教相結合應用在腦癱患兒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腦癱患兒90例(收治時間:2016年1~12月)按照雙盲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
  納入標準:與2004年全國小兒腦癱專題研討會的診斷標準和腦癱診斷三要素相符合;均為學齡前兒童。排除標準:合并聽力障礙的患兒;存在一過性運動障礙或進行性疾病所致中樞運動障礙的患兒;極度不配合治療師的患兒;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兒。
  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6歲,平均(5.1±0.3)歲。其中痙攣型32例,混合型10例,肌張力低下3例。GMFCS-I級5例,GMFCS-II級6例,GMFCS-III級4例,GMFCS-IV級12例,GMFCS-V級18例。
  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6歲,平均(5.2±0.3)歲。其中痙攣型31例,混合型12例,肌張力低下2例。GMFCS-I級6例,GMFCS-II級7例,GMFCS-III級3例,GMFCS-IV級12例,GMFCS-V級17例。
  兩組腦癱患兒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予以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康復工程。
  另外根據患兒的病情和年齡,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方法為Bobath法,通過反射性促通、反射性抑制、叩擊關鍵點等手法協助患兒進行功能鍛煉;針對痙攣型患兒,應用上田法,均一天一次,一次半個小時。
  觀察組在上述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特殊教育,具體方法:課程包括幼兒教育、學齡前期教育、感覺統合訓練、培智教育和游戲等,每門課程的課時均為半個小時,每周持續5天,一共12周。注重腦癱患兒學習專注力的訓練和感知覺訓練。前者需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訓練,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在兒童視線范圍內放置患兒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吸引患兒注意力,并鼓勵患兒專注于一種活動,根據患兒訓練情況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擴展訓練內容;后者包括視覺運動訓練、聽覺訓練、觸覺訓練及語言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使用粗大運動功能評定量表(GMFM)對兩組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五個功能區和88項內容。(2)對兩組腦癱患兒的語言狀況使用Gesell量表進行評價,包括Gesell適應性和語言評分。(3)兩組腦癱患兒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進行評估,只要包括基礎性日常生活活動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分值區間為0~100分,總共為9個大項,分值超過60分,則說明患兒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尚好。(4)應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WPPSI)評估兩組腦癱患兒的智力水平,包括語言測驗、操作測驗兩大項和圖片詞匯、圖片概括、知識、領悟、幾何圖形、圖畫填充、動物房子、木塊圖案、算術、迷津10個子測驗。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使用F檢驗判斷治療前后的臨床資料方差是否有顯著性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粗大運動功能
  觀察組腦癱患兒治療前的粗大運動功能與對照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及治療24周后的粗大運動功能數據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Gesell評分
  兩組腦癱患兒治療前對比Gesell適應性評分和Gesell語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腦癱患兒以上兩項指標數據均同對照組相比存在高度差異(P<0.05)。見表2。
   2.3 智力水平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腦癱患兒的智力水平相近(P>0.05),治療12周和治療24周后,明顯是觀察組腦癱患兒的智力水平更優(P<0.05)。見表3。
   2.4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癱患兒組間對比治療前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別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2周和治療24周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腦癱指的是從受孕開始到嬰兒時期非進行性腦損傷、腦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6-8],以運動障礙、姿勢及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還會出現語言障礙、心理行為障礙、視聽覺障礙、智力低下等情況。
  腦癱的醫療康復手段包括手術療法、藥物療法、物理療法、中醫藥療法、言語治療、康復工程技術等,另外近年來超聲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發展,也開始在腦癱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超聲波能夠對腦癱患兒的腦細胞產生刺激[9-11],促使能量代謝得到改變,可擴張腦血管和加快血流速度,對于腦細胞的生長發育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且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無痛等優勢[12],患兒和家長的接受度更高。超聲波治療通過對腦部穴位進行刺激,能夠起到擴張腦部血管和增加腦組織缺血區氧供、血供的作用,可有效保護腦組織,還可對血液動力學、血流動力學、神經電生理學出現的異常狀況進行調整,且臨床相關實驗證明,超聲波應用在腦組織損傷疾病中的效果良好,有助于致殘率的降低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教育康復包括音樂治療、家庭教育、引導式教育、特殊教育、感覺統合訓練等內容。特殊教育指的是利用特殊的形式和復發對腦癱患兒進行教育的方法,與聽力障礙和語言障礙患兒的教育存在差別。通過特殊教育能夠加快患兒感知覺的發育速度,使其對未知世界的興趣和探索能力提高[13-14],對于患兒的成長和獨立生活具有積極的影響。
  本次研究在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同時予以特殊教育取得的效果較好。臨床數據顯示,治療12周和治療24周后,觀察組腦癱患兒粗大運動功能智力水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數據均比對照組高(P<0.05),治療后的Gesell適應性評分和Gesell語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較好地證明了醫療康復和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對腦癱患兒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并輔以特殊教育,能夠提高患兒的智力水平和運動功能[15],改善患兒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還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患兒家庭的負擔減輕,對于患兒回歸社會和融入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對腦癱患兒實施醫療康復+特殊教育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對于患兒的發育障礙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克興,周勇紅,黃光法,等.醫教結合背景下腦癱兒童康復管理策略[J].教育生物學雜志,2014,2(1):54-58.
   [2]王偉文,孫增賢.維生素D輔助康復治療對腦癱伴語言功能障礙患兒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4):609-611.
   [3]周健兒.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腦癱兒童康復訓練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5:15-18.
   [4]姜玉海,楊宏偉.腦癱兒童特殊教育方式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6(2):144-145.
   [5]袁園.針灸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語言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4):16-17.
   [6]張樹新,杜青,周璇,等.“醫教結合”的家庭康復對重度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療效初探[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5):12-15.
   [7]徐芳.重度腦癱兒童語言能力醫教結合康復的個案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4):135-139.
   [8]史惟,王素娟.腦性癱瘓兒童運動功能與生存質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35-40.
   [9]孫玉萍,李昊儒.醫院結合家庭康復治療對腦癱患兒粗大運動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10):1216-1218.
   [10]殷麗明.淺談整合腦性癱瘓兒童語言障礙評估量表的嘗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31(4):107-108.
   [11]郭慧慧.補腎健腦針法結合語言訓練對腦癱患兒語言障礙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12]余志華,鄒新艷,賴婕,等.頭針結合言語訓練對腦癱患兒智力發育水平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1):67-68.
   [13]劉曉莉,李亞蕊,宋麗娟.不同治療方法對腦性癱瘓并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療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11):867-869.
   [14]權愛珍,連惠娟,李丹.腦癱兒童語言認知訓練對肢體功能康復的促進作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6-8.
   [15]沈煥平,趙迎迎,馬筱亮.“教育康復+醫療康復”模式對腦癱兒童康復成效的影響[C]//粵港澳臺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暨2014年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0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