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運動療法在腦癱兒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運動療法在腦癱兒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方法 90例腦癱兒童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 45例。對照組給予單一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 ,觀察組給予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聯合運動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術后住院時間 ,干預前后肌張力評分、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 (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 95.56%,高于對照組的 68.8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干預后 ,兩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為(10.11±1.41)d, 短于對照組的 (14.42 ±2.2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結論 運動療法在腦癱兒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可有效改善肌張力 ,提高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 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運動療法;腦癱;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exercise therapy i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fte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Methods 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ngle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muscle tension score, gross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GMFM) score, ankle back flexion angle and knee extension ang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56% than 68.89%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better muscle tension score, GMFM score, ankle back flexion angle and knee extension angle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muscle tension score, GMFM score, ankle back flexion angle and knee extension ang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as (10.11±1.41)d than (14.42±2.25)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 shows affirmative effect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fte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uscle tension, increase ankle back flexion angle and knee extension angle,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Exercise therapy; Cerebral palsy; Application effect
  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腦癱有一定效果 ,可改善1 資料與方法 神經功能和活動情況 ,但術后仍需給予有效的康復鍛煉 ,以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6年 6月 ~2017年 11月本院收治進一步改善癥狀[1-3]。為了探討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的 90例腦癱兒童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療腦癱兒童術后的有效鍛煉方法 ,本研究納入 2016年 6月 ~各45例。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2~10歲,平均年2017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行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齡 (6.71±2.51)歲;四肢癱瘓 5例 , 截癱 10例 , 偏癱 30例。療的腦癱兒童 ,進行分組研究 ,分析了運動療法在腦癱兒童對照組男 28例 , 女 17例;年齡 2~10歲 , 平均年齡 (6.75±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2.45)歲;四肢癱瘓 6例 , 截癱 10例 , 偏癱 29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一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
  觀察組給予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聯合運動療法治療 ,術作者單位:510520 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康復科后常規應用抗生素 10 d,隔天進行切口換藥 ,術后 2周拆線后給予運動訓練 :①降低肌張力。給予各項分離運動訓練等被動活動。②增強肌力訓練。訓練臀中肌、腹肌、腰背肌等。③頭部訓練。給予俯臥位抬頭、旋轉頭部, 仰臥位抬頭、旋轉頭部等訓練。④膝立位訓練。雙膝距離從大到小進行訓練。⑤骨盆訓練。給予仰臥位扭轉骨盆和搭橋訓練。⑥爬行訓練。爬行過程訓練四肢協調性。⑦體位轉換。從仰臥到俯臥 , 仰臥到坐位 ,俯臥到坐位 ,坐位到膝立位等體位轉換訓練。40 min/次 , 2次/d。20 d為 1個療程, 共訓練80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術后住院時間;干預前后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 (分值越高 ,說明粗大運動功能發育越好 )、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接近正常水平 ,癥狀顯著改善;有效: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改善≥50%, 癥狀有所緩解;無效:癥狀、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無改善。總有效率 =(顯效 +有效 )/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見表1。
  2. 2 兩組干預前后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比較 干預前 ,兩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 ,兩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見表2。
  2. 3 兩組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見表3。
  3 討論
  腦癱是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是腦癱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 ,其可解除肌肉痙攣 ,加速后期功能恢復 ,但治療過程中單純痙攣的解除仍不夠 ,需術后加強康復訓練[4-6]。運動療法在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的應用可擴大關節活動度 ,降低肌張力 ,進行抗重力伸展運動, 對原始反射、運動范圍和異常姿勢進行抑制 , 誘發和建立生理反射 ,有效糾正病理運動模式 ,并通過各種感覺刺激建立正常運動模式。通過運動療法 ,可借助被動運動、主動運動、放松運動和抗阻運動等改善肌張力 ,促進肌肉和關節活動功能改善[7, 8]。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干預后 , 兩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肌張力評分、GMFM評分、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均優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
  綜上所述 ,運動療法在腦癱兒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可有效改善肌張力 ,提高關節踝背屈角度、伸膝角度, 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侯曉暉, 李裕和, 王春陽, 等 . Halliwick技術對學齡期腦癱兒童平衡和粗大運動功能的影響 .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 2013, 32(10): 875-880.
  [2] 鄭欽 ,沈敏 ,何龍文 ,等 .低頻電刺激治療腦癱兒童流涎癥的療效觀察.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 2012, 34(11):848-849.
  [3] 李穎 .腦癱兒童綜合康復治療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 2013, 28(32):5318-5320.
  [4] 莫艷玲 ,楊錦媚 ,粟愿學 ,等 .引導式教育在腦癱兒童康復中的研究現狀. 中國婦幼保健 , 2016, 31(19):4079-4081.
  [5] 楊娟 ,雷婷 ,羅旭 ,等 .淺析運動療法對腦癱兒童康復的重要作用.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 2014, 11(5):75-77.
  [6] 溫繼鵬 ,劉容 .國外腦癱兒童物理治療動態簡介 .當代體育科技 , 2016, 6(1):143, 145.
  [7] 陳維華 .心理干預在腦癱兒童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中國美容醫學 , 2012, 21(10):344.
  [8] 李愛霞 ,賈革紅 ,左月仙 ,等 .口腔感覺運動療法結合中醫手法按摩對腦性癱瘓患兒口運動障礙的療效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 2013, 15(35):4170-4172.
  [收稿日期:2018-04-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73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