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聯合康復訓練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艾灸聯合康復訓練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行關節鏡成形術治療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在術后單純進行康復訓練,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艾灸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2、4、8周視覺模擬(VAS)、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評分及關節活動度(ROM)、股四頭肌萎縮程度。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1、2、4、8周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 LKSS評分、ROM明顯高于術前, 術后2、4、8周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小于術前、術后1周,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1周、術前肌肉萎縮程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4、8周VAS評分分別為(5.59±1.08)、(4.83±0.75)、(3.35±0.43)、(2.33±0.25)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14±1.15)、(5.67±0.67)、(4.40±0.60)、(3.50±0.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4、8周LKSS評分、ROM明顯高于對照組, 術后2、4、8周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采用艾灸聯合康復訓練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緩解關節疼痛, 恢復關節功能, 具有確切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術后康復;艾灸;康復訓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112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是臨床常見的運動損傷疾病, 是引起膝關節功能紊亂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由于其自身供血差的特點, 受損后自愈性較差, 嚴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1]。目前, 關節鏡成形術是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最常用的治療手段, 但術后常見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僵硬、關節內出血、肌肉萎縮等并發癥[2], 如何改善術后康復效果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中醫療法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中被廣泛應用, 包括藥物治療、康復鍛煉、按摩、推拿、針灸等, 其中艾灸是針灸治療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能起到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的效果。本研究作者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患者采用艾灸聯合康復訓練進行干預, 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關節鏡成形術治療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 女22例;平均年齡(55.4±9.8)歲;內側半月板損傷29例, 外側半月板損傷11例;左側損傷19例, 右側損傷2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 女20例;平均年齡(55.8±9.5)歲;內側半月板損傷30例, 外側半月板損傷10例;左側損傷20例, 右側損傷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符合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診斷標準, 經關節鏡檢查確診;②排除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器官或造血功能障礙患者;③排除合并嚴重關節軟骨受損、關節內骨折患者;④排除術后發生感染患者;⑤患者均實施關節鏡成形術;⑥患者均知情同意。
1. 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關節鏡成形術進行治療, 選擇性切除充血、增生的滑膜組織, 整理、縫合破損的半月板, 并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關節腔并吸盡, 最后縫合切口。對照組患者在術后單純進行康復訓練, 即在麻醉清醒后進行規范的康復功能鍛煉, 包括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屈伸運動、直腿抬高訓練、屈膝功能鍛煉、游泳、慢跑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艾灸治療, 取血海、陰陵泉、梁丘、豐隆、足三里、內膝眼、外膝眼等穴位, 選取合適長度艾灸箱, 對準穴位安放妥當, 放置艾條距離皮膚為3~5 cm, 并點燃施灸30 min, 1次/d。兩組患者均干預8周。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2、4、8周VAS評分、肌肉萎縮程度、LKSS評分及ROM[3]情況。采用VAS評估關節疼痛情況, 采用LKSS評估關節功能情況[4]。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1、2、4、8周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 LKSS評分、ROM明顯高于術前, 術后2、4、8周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小于術前、術后1周,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1周、術前肌肉萎縮程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4、8周VAS評分分別為(5.59±1.08)、(4.83±0.75)、(3.35±0.43)、(2.33±0.25)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14±1.15)、(5.67±0.67)、(4.40±0.60)、(3.50±0.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4、8周LKSS評分、ROM明顯高于對照組, 術后2、4、8周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和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 膝關節損傷的患者逐年增加, 其中半月板損傷占據較大比例, 是導致關節疼痛、關節不穩定、周圍肌肉萎縮等骨關節疾病的重要原因[5-7]。關節鏡成形術是治療半月板損傷的金標準, 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中醫認為, 氣血虧損是導致半月板損傷的核心, 血瘀氣滯是半月板損傷的病機, 采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穴位進行艾灸并聯合康復功能鍛煉能夠疏導患處血瘀氣滯, 迅速緩解疼痛癥狀, 促進半月板的愈合, 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8, 9]。 半月板損傷, 則其膝關節潤滑功能減弱, 可引起膝關節磨損, 進而出現關節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1、2、4、8周VAS評分明顯低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4、8周VAS評分分別為(5.59±1.08)、(4.83±0.75)、(3.35±0.43)、(2.33±0.25)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14±1.15)、(5.67±0.67)、(4.40±0.60)、(3.50±0.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艾灸聯合康復訓練能夠促進血腫吸收, 提高體內腦啡肽含量, 從而提高鎮痛效果。半月板受損誘發的炎癥反應會引起半月板周邊肌肉的萎縮, 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1、2、4、8周LKSS評分、ROM明顯高于術前及對照組, 術后2、4、8周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小于術前、術后1周及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艾灸聯合康復訓練能夠緩解股四頭肌萎縮, 改善關節活動度, 使患者能夠回歸正常生活與工作, 與文獻[10]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采用艾灸聯合康復訓練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緩解關節疼痛, 恢復關節功能, 具有確切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鄧偉, 丁雪勇, 文濤. 關節鏡半月板成形術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效果及其對關節功能和活動度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9):108-111.
[2] 張益宏, 邵越峰. 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并發癥的病因分析及預防處理. 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9):132-133.
[3] 張林. 功能訓練聯合溫針灸法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治療中的臨床觀察. 陜西中醫, 2016, 37(8):1074-1076.
[4] 顏學亮, 陳小明, 張潔, 等. 關節鏡治療退行性膝關節內側半月板損傷患者的預后評價. 中國內鏡雜志, 2018(1):39-44.
[5] 蒙劍德, 夏賢生, 趙小泉,等. 功能鍛煉聯合中藥薰蒸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下成形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中醫正骨, 2015(6):37-38.
[6] 陳國泳. 中藥熏蒸配合功能訓練在半月板損傷關節鏡下成形術后的應用.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6, 37(3):89-90.
[7] 李健, 石輝, 徐闖,等. 快速康復外科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7, 25(12):1091-1095.
[8] 鄧榮慶, 傅升培, 黃祥文,等. 功能鍛煉聯合中藥薰蒸在半月板損傷關節鏡下成形術后腫痛的療效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7, 9(2):100-101.
[9] 何旭光.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術后康復治療療效觀察.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27):58-59.
[10] 孫小星, 高松年, 陳文雅, 等. 功能訓練聯合溫針灸法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12):165-168.
[收稿日期:2018-09-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