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護理及康復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在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及康復訓練的具體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共27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圍術期采取全面護理措施及康復訓練對其進行護理,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疼痛評分以及肩關節功能評分。結果:護理后患者的疼痛評分以及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組間的差異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及康復訓練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關節鏡;護理;康復;肩袖損傷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從解剖學上講,肩袖具有保持關節穩定的重要作用,在出現損傷之后,愈合的難度相對較大。肩袖損傷大多由運動損傷、間接暴力等因素引發,臨床上主要借助關節鏡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進而促進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1]。為進一步提升微創手術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在圍術期實施全面性的護理措施以及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取得了較為肯定的效果,研究內容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共27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37.84±4.96)歲;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2.14±0.16)個月;其中職業為運動員的患者共有8例,非運動員的患者共有19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排除標準:(1)伴發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工作的患者;(2)存在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3)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對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手術治療方法不了解,極易出現憂慮、不安甚至是恐懼的不良心理,這些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并告知其手術治療對于身體恢復的重要意義[2]。醫院也可以印制相關知識手冊,分發給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解學習,消除其不必要的擔憂。同時為避免術后感染的出現,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叮囑患者注意保護皮膚,避免皮膚損傷、毛囊炎等不良情況的發生。另一方面,為預防術后患肢腫脹的出現,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針對患肢的肌肉收縮放松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的改善。
1.2.2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應提前進入手術室,準備好手術中需要的器械以及醫療物品,并將室內的溫度調整到合適的范圍。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通過良好溝通和心理指導改善其心理狀態,使其能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手術開始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協助醫生開展手術治療工作。
1.2.3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傷口感染、肺部感染、血管神經損傷的發生率,同時加強病房巡視,發現異常情況后,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術后1-6周主要進行掌屈背伸、抓空練習、左右擺掌、肘關節屈伸練習等,同時也應注意鍛煉患肢以外的其他身體關節,進而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訓練之后,若患者關節的疼痛腫脹感明顯,可以通過冰敷進行緩解。在術后7-12周,應加強活動度訓練,包含肩外展、各方向抗阻肌力練習等,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增加活動度以及負荷,進而改善患者活動功能[3]。在術后13-21周,可以逐漸開展抗阻練習、日常運動等,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啞鈴練習,從而提升患者肌力。
1.3 觀察指標
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癥狀越嚴重。同時通過肩關節功能評估量表統計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情況,分數越高,表明肩關節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9.0SS1統計工具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計數值用小寫字母n表示,計量數值使用組合符號(x±s)表示,選擇t進行數據的統計學意義檢驗,當P<0.05時,說明兩組數據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患者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組間的差異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肩袖損傷以運動性損傷為主,多發于青年群體,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限、皮下出血、肩部疼痛等,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關節活動仍然受限,則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微創手術的臨床應用率也隨之升高,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治療肩袖損傷的主要方式。在圍術期實施有效的護理康復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機體血液循環,調節其神經功能,進而改善疼痛癥狀。相關臨床研究表明,術后康復訓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關節囊彈性,改善軟組織代謝功能,促進受傷組織的恢復[4]。受術后疼痛的影響,患者的鍛煉配合度相對較差,為改善這一問題,護理人員應制定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方案,告知患者康復訓練對于關節功能恢復的必要性,為康復訓練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本次研究表明,護理后患者的疼痛評分以及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組間的差異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圍術期實施全面的優質護理措施以及康復訓練,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鄭志珊,洪春美,曾麗璇.快速康復在肩袖損傷護理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v.9(12):83-84.
劉墨英.30例肩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合治療肩袖損傷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7,25(5):436-437.
田昕,吳紅娟,劉時璋.全高清肩關節鏡肩袖損傷修補術后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7):11-13.
劉繼娟,鄭杰.快速康復理念用于肩袖損傷圍術期護理和術后功能恢復中對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 55(5):139-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