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藥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16例眼瞼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資料, 中醫治則以祛風除濕, 瀉火解毒為法, 方藥以除濕湯加減內服, 靜脈滴注茵梔黃注射液清熱解毒, 局部痰熱清溶液濕敷皮膚, 六神丸、紫金錠及云南白藥涂皰疹處活血化瘀、收斂皰疹。同時實施心理護理、皮膚護理及鎮痛護理等措施, 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 16例患者中, 治愈15例, 好轉1例, 無一例未愈, 臨床治愈率為93.75%, 平均治療時間為15 d。結論 中醫治療及護理的方法簡單、無副作用, 能迅速止痛、止皰, 有利于受損神經的恢復, 減少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的發生, 對于縮短病程、促進病灶愈合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眼瞼帶狀皰疹;護理;治愈
  眼瞼帶狀皰疹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眼瞼病, 若護理不當, 常會并發多種病癥。有臨床研究認為, 中藥治療及其護理對于眼瞼帶狀皰疹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故本文回顧性分析16例 患者的臨床資料, 旨在觀察其臨床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本院確診為眼瞼帶狀皰疹的16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 11例, 女5例;年齡最小28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6.56歲。
  1. 2 治療方法 ①內服除濕湯加減:連翹10 g, 車前子10 g, 麩炒枳殼10 g, 甘草片6 g, 蒸陳皮10 g, 荊芥穗10 g, 防風10 g, 土茯苓45 g, 滑石30 g(先煎), 黃芩片10 g, 白鮮皮15 g, 熟黨參15 g, 1劑/d, 飯后溫服。②茵梔黃注射液加入至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③采用痰熱清注射液20 ml加入至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 濕敷20 min, 再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皰疹處皮膚。皮膚待干后, 用六神丸或紫金錠+云南白藥+0.9%氯化鈉溶液調成糊狀涂抹于患處。
  1. 3 護理方法
  1. 3. 1 心理護理 眼瞼帶狀皰疹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 會影響治療效果及疾病的預后康復。①本病常伴有視力下降, 患者常擔心視力不能恢復。醫務人員應了解患者心理狀態,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 消除其不良心理, 并經常介紹成功病例, 使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②醫務人員應時常關心體貼患者, 同情其感受, 加強巡視, 協助其生活所需, 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在實施治療及護理工作中態度要和藹, 耐心做好解釋工作, 消除其恐懼心理。
  1. 3. 2 皮膚護理 本病表現為眼瞼皮膚的炎癥, 可見水皰膿皰, 重則潰爛, 癢痛難忍, 護理不當易遺留褐色瘢痕, 因此, 皮膚護理是本病護理關鍵。①忌患側或俯臥位, 以免壓迫病變部位而加重病情。②保持患處皮膚干潔, 洗漱時勿讓污水流入眼內或浸濕患部, 應修剪病灶處的頭發, 以方便清潔及觀察病變部位皮膚情況。③每次涂藥前, 用痰熱清注射液 20 ml加入至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 于病變部位濕敷20 min后, 清潔干凈皮膚, 以免影響療效。用六神丸或紫金錠+云南白藥粉+溫0.9%氯化鈉溶液調和外敷患處, 1次/d。注意外敷藥物勿進入眼內, 以免損傷角結膜。④水皰緊張發亮, 未破者可用1 ml的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 外用消毒紗布覆蓋。⑤皰疹結痂后可涂阿昔洛韋軟膏, 2次/d。
  1. 3. 3 鎮痛護理 ①由于疼痛影響睡眠者, 予以耳穴壓豆, 取內分泌、神門、交感、心、肝、腎等穴位。每穴按壓10~20下, 3~5次/d, 每3天更換1次, 左右耳交替。睡前1 h避免按壓, 以免過度興奮, 影響睡眠。②每日睡前用溫水泡腳30 min, 以提高睡眠質量。晚上巡房時, 避免發出噪聲。③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分散疼痛的方法, 如傾聽柔和的音樂、聽收音機等, 多閉目養神和保證充足的睡眠。疼痛劇烈者遵醫囑給予止痛藥。④按時滴抗病毒眼藥水, 4~6次/d, 以預防角膜炎的發生。⑤中醫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 多吃綠葉蔬菜、新鮮水果, 如獼猴桃、蘋果等。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溫開水。忌食辛辣、油膩、魚腥、煎炸之品, 以免加重病情, 宜適量多進食清熱祛濕之品, 如菊花茶、綠豆湯、薏仁扁豆粥等。⑥健康教育:早睡早起, 保證充足睡眠, 勤剪指甲, 勤洗手, 避免搔抓病灶皮膚引起繼發感染, 保持大便通暢。平時多鍛煉身體, 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1. 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作為療效判定的依據[1], 治愈:局部皮膚病灶消退, 潰爛愈合, 癥狀消失;好轉:局部皮膚紅腫減輕, 水皰潰爛逐漸收斂, 癥狀減輕;未愈:癥狀、體征與治愈前無差異。
  2 結果
  16例患者中, 治愈15例, 好轉1例, 無一例未愈, 臨床治愈率為93.75%, 平均治療時間為15 d。
  3 討論
  眼瞼帶狀皰疹屬于祖國醫學“風赤瘡痍”的范疇, 證屬“濕熱火毒蘊結證”, 是一種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中醫認為, 帶狀皰疹主要是情志內傷, 肝氣郁結, 久而化火妄動, 脾胃濕熱內蘊, 外溢肌膚, 兼因外感毒邪, 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而發[2]。中藥治療帶狀皰疹歷史悠久, 方法多樣。根據分型進行辨證施護, 以健脾除濕、清熱解毒為護理原則, 以心理護理為先導, 皮膚局部護理為突破點。痰熱清是由黃芩、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連翹等合成的中藥復方制劑, 具有清熱、解毒功效[3-6]。局部濕敷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 處, 維持時間長, 可增強藥效。在皮膚局部治療前, 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病灶, 能夠使藥物發揮更好的作用[7-9]。中醫飲食護理和生活指導使得護理效果更為顯著[10-13]。本病綜合護理的方法簡單、無副作用, 對于縮短病程、促進病灶愈合有積極作用。   4 附病例報告
  患者, 女, 67歲。以“左眼流淚、紅腫4 d”為主訴收治入院。入院時癥見:左眼流淚, 左眼眼瞼、額部皮膚及左側頭頂部皮膚紅腫, 可見大量簇狀水皰, 均未破潰, 未超過中線, 睜眼困難。查右眼視力(Vod):0.10, 左眼視力(Vos): 0.12, 左眼混合充血, 球結膜輕度水腫, 瞳孔輕度散大, 直徑約4.5 mm, 直接及間接對光反射遲鈍, 晶狀體輕度混濁, 眼底可見:輕度豹紋狀眼底改變, 視盤小, 斜入, 色淡紅, 邊界清, 杯盤比(C/D)約為0.1~0.2, 周圍可見脈絡膜萎縮灶, 黃斑中心凹反光彌散。患者舌紅, 苔膩稍黃, 脈滑。伴有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負擔, 無發熱等全身其他不適。經上述護理措施護理17 d后左側眼瞼額部、額部及左側頭頂部皮膚皰疹逐漸干枯、已結痂, 眼瞼、額部及頭頂皮膚可見色素沉著及瘢痕形成, 眼瞼輕度腫脹, 睜眼困難, 輕度混合充血, 球結膜無水腫, 角膜透明, 角膜熒光素染色(FL)(-), 角膜后沉著物(Kp)(-), 房水清, 瞳孔輕度散大, 對光反射遲鈍, 晶狀體輕度混濁, 眼底可見:網膜平伏, 余??茩z查基本同前。不良心理障礙基本消除。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96-97.
  [2] 李志英, 余楊桂, 王燕. 眼瞼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1996, 6(4):208-209.
  [3] 唐小玲, 梁秋金, 陸偉英, 等. 眼瞼帶狀皰疹中醫護理體會. 中醫藥導報, 2010, 16(6):128-129.
  [4] 周瑞青. 淺談眼瞼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03, 16(4):469.
  [5] 袁素霞, 張軍英. 刺絡拔罐配合中藥濕敷治療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 河北中醫, 2012, 34(11):1719-1720.
  [6] 閆曉倩, 趙俊. 中藥熏蒸治療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 護理研究, 2011, 25(35):3263.
  [7] 赫麗波. 中藥濕敷治療55例重癥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24):244.
  [8] 孫娟. 火針聯合中藥濕敷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 中醫外治雜志, 2016, 25(2):52.
  [9] 張雅琳. 氦氖激光配合刺絡拔罐法治療帶狀皰疹的中醫護理體會.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8):178-179.
  [10] 薛淑英. 老年患者帶狀皰疹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 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6):130.
  [11] 朱文平. 眼瞼帶狀皰疹治驗.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04, 2(7):39-40.
  [12] 毛永紅. 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瞼帶狀皰疹2例. 江西中醫藥, 2009, 40(11):60.
  [13] 張秀珠. 帶狀皰疹的中藥外用治療及護理. 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14):93-94.
  [收稿日期:2018-10-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