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干預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介入治療后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使用介入治療的9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后,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則顯著高于觀察組的6.67%;同時,觀察組的FBG與2 hPBG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介入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相關病癥的針對性的護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說明該護理是一種安全、具備臨床推廣價值的護理方法。
  [關鍵詞]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56-02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極易導致身體各組織(尤其心臟)出現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而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中誘發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當該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時患者或將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1]。并且,糖尿病導致的胰島素分泌紊亂還更進一步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風險。目前,治療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狀動脈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療技術等,而有效的針對性護理才能降低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風險,因此,針對上述情況該文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行介入治療的9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的為76歲,年齡最小的為59歲,平均(63.85±2.74)歲;男患者20例,女患者25例;前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20例,兩壁心肌梗死8例;該組患者予以常規性護理。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的為75歲,年齡最小的為59歲,平均(62.47±2.88)歲;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心肌梗死19例,兩壁心肌梗死10例;該組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發現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性的入院指導、派發健康知識手冊、嚴密觀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以及遵循醫囑進行給藥等。
  觀察組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增加針對糖尿病與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后的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術后護理:患者經介入治療后12~24 h應予以吸氧并絕對臥床。嚴密觀察穿刺點是否有滲血或血腫,若出現應及時予以重新包扎,對于低血壓患者必要時監測靜脈壓和肺毛楔入壓,告知患者咳嗽時需用手壓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且盡量避免打噴嚏、咳嗽等會增加腹壓的動作?;颊咝蒺B3 d后若無并發癥則可逐漸進行坐立、室內行走等活動。②血糖監測:患者病情嚴重期間,應每天監測7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必要時零點及凌晨三點再監測1次。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可適當減少監測頻率,并教會患者及家屬自行使用血糖檢測儀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應囑咐患者每次穿刺前務必進行消毒,且針頭為一次性用品,不可反復使用。③心理護理:該癥患者往往承受著慢性癥狀與急性癥狀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諸多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可每日為患者進行1次放松鍛煉,在室內播放輕柔的音樂,隨后平緩的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呼吸滿后憋住氣至腹腔鼓脹并持續10 s,然后慢慢吐氣,重復3~4次。接著進行全身肌肉放松鍛煉,引導患者集中注意力咬緊上下顎,持續緊繃兩頰10 s然后緩緩松開,休息數秒后再次咬緊,重復3~4次。④日常護理:護理人員應時常注意天氣變化情況,如突然遭遇寒冷要及時幫助患者調控室內溫度并加厚衣物。日常囑咐患者避免搬提重物,不在饑餓或飽餐的狀態下沐浴以及嚴禁吸煙喝酒,每天保持≥8 h的睡眠,并尋找至少1名家屬進行輔助與監督。同時,護士可幫助患者制定每周餐飲食譜,幫助患者改善飲食習慣,盡量做到低鹽、低脂、低糖以及低膽固醇飲食。⑤運動鍛煉:患者病情進入平穩期后,醫護人員將對其病情程度、體質強弱、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評估,然后選擇出一個適合患者堅持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太極拳等。每日的運動量必須通過與醫生協商決定,避免運動過量或運動不足,若運動中心臟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⑥健康教育:糖尿病出院后長期的護理通常依賴于患者的自主護理,其內容有正確注射胰島素、測量血糖、定時服用降糖藥、建立健康生活習慣等,因此要通過全方位的渠道(如每周至少1次健康講座;護士每日與患者1對1宣教時間≥15 min;通過密西根糖尿病知識測驗量表評估患者自護知識掌握情況;利用網絡工具推送相關文章,加強溝通等)讓患者反復學習與鞏固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避免日后因血糖不穩定而再次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1.3  觀察指標
  該研究通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血糖水平來評估患者的護理效果。其中,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后的護理中易發生的并發癥包括腎衰竭、糖尿病足、心律不齊等。血糖水平為空腹血糖(FBG)與餐后2 h血糖(2 hPBG)。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FBG與2 hPBG對比
  兩組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后,觀察組的FBG與2 hPBG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該文中對照組所采用的常規護理,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病,后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我護理,而急性心肌梗塞也更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以令患者心情舒暢,因此僅采用常規性的護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充分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2]。該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顯著高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6.67%,觀察組的FBG與2 hPBG 均優于對照組(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所采用的護理方法則對糖尿病與急性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療更有針對性。其中,術后護理可以保障患者治療后身體虛弱期內的健康安全,防止出現疾病異變,令治療效果更穩固[3]。而健康教育則通過綜合且多渠道的教育方法讓患者持續不斷的吸收新知識,并且舊知識也可以得到有效鞏固,能充分滿足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自主護理的學習需求,從而幫助患者控制血糖,避免二次引發急性心肌梗死[4]。日常護理則可預判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與外界干擾,從而幫助患者對諸多問題提前進行清掃,保障患者健康狀態持續朝良好態勢發展[5]。最后,運動鍛煉可以促進患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自身體質與免疫機能,而心理護理則可令患者心情舒暢、消除焦慮與抑郁,從而緩解心臟不適與提高其依從性。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對患者具有顯著的促恢復作用,同時還可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一種安全且值得信賴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文豐,金大鵬,巨名飛,等.介入治療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7,23(8):1301-1304.
  [2]  譚彩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方法與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1):180-181.
  [3]  鄭翠仙,顧愷.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J].健康研究,2017,37(1):101-102.
  [4]  朱亮,張倩,邢鳳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3):2342-2345,2349.
  [5]  王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術后再發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2):8-10.
 ?。ㄊ崭迦掌冢?018-12-27)
  [作者簡介] 楊玉文(1969-),女,山東淄博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心內科疾病護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