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行介入治療的全程護理配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行介入治療的全程護理配合效果。方法 研究時段: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將該院收治的66例行介入治療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的護理措施作為分組依據,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33例。對照組用常規護理,以常規護理為切入點,試驗組實施全程護理配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血糖水平、致殘率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行介入治療的患者全程護理配合措施,既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評分,還能減少致殘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下肢動脈狹窄閉塞;介入治療;全程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35-02
糖尿病屬于我國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使得糖尿病發病率直線上升[1]。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肢體表現,發病此較高,其是因血管壁上脂質斑塊沉淀與堆積,使其變得狹窄與僵硬,如出現嚴重狹窄會誘發完全閉塞,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2]。臨床統計發現,3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發下肢動脈狹窄閉塞而被截肢,增加了致殘率[3]。因此,針對合并患者實施有效的處理措施,對降低致殘率具有積極作用。目前,臨床常用介入治療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如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的全程護理配合措施,對輔助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致殘率具有積極作用。該次研究針對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行介入治療的全程護理配合效果進行分析,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66例患者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取66例該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療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展開該次研究,通過不同的護理措施將6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樣本3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3.57±10.55)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27±3.55)年;試驗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4.02±10.68)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02±3.74)年。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院倫理會已批準該次研究。參與研究者均與該院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到院后,以其臨床體征為依據,實施相應的臨床檢查,明確病情后,均行介入手術治療?;诖耍瑢φ战M用常規護理,即病情管理、飲食及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措施。試驗組用全程護理配合。
?、傩g前護理:由于患者長時間受病情的折磨,易出現多種不同心理,如焦慮、抑郁、痛苦等心理;同時患者對介入治療不了解,遠期療效不能預料,擔心手術成功率等。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想法,做好全程心理護理,耐心向其說明治療、護理目的與重要性,盡可能滿足其心理需求,邀請手術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教,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同時做好家屬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家屬支持,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及配合治療度。
因疾病的原因,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疼痛感,引起不良心理的同時增加患肢疼痛感;故多關心及安慰患者,講解疾病與情緒的關系,使其保持穩定、平和心態,緩解疼痛感。如疼痛較輕者,指導臥位方式,提高機體舒適度的同時增加下肢血流灌注;疼痛劇烈者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感。
指導患者科學的飲食結構,低鹽、少鹽飲食;要求其戒煙、戒酒,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做好足部護理,減輕對足部的損傷;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易出現潰瘍壞疽,此癥狀易感染,異味重,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因此,定時給予清潔處理,遵醫囑指導抗生素服用方法。指導并鼓勵無患病肢體進行鍛煉,適當的活動次數可以促進肢體循環,提高血供。術前指導床上大小便,做好手術耐受力護理。
?、谛g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記錄24 h尿量,保持患者電解質與體液平衡;指導用藥措施,控制好血壓水平。觀察彈力繃帶是否固定妥善,察看穿刺點有無出血,如有出血,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術后觀察患肢遠端血供情況,如皮膚溫度降低或出現其它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并做好再次手術準備。由于患肢長期處于缺血狀態,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應及時抬高患肢,觀察腫脹變化情況,遵醫用藥。術后加強血糖監測,觀察有無低血糖發生,并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指導飲食結構。術后做好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指導呼吸、咳嗽方法,預防肺部感染[4]。
?、鄢鲈褐笇В撼鲈呵埃嬷颊邎猿钟盟幍闹匾?,叮囑患者與家屬,不得私自換藥;在服藥中,每周檢查一次凝血時間,并對有無出血進行檢查,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1.3 分析指標
對比兩種護理措施對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致殘率、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
護理滿意度用該院自制的問卷表評價,包括護理技巧、心理指導、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等,每項1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生活質量評分用SF-36量表評價,含8個領域(軀體角色、活力、身體功能、情緒角色、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身體疼痛、總體健康),共36各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5]。
1.4 統計方法 數據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血糖水平、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用t檢驗、(x±s)表示;計數資料(致殘率)用χ2檢驗、(%)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致殘率比較
試驗組出現1例致殘患者,致殘率3.0%(1/33);對照組出現6例致殘患者,致殘率18.2%(6/33),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95,P=0.046)。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生活質量評分試驗組(88.9±2.5)分、對照組(80.6±3.0)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10,P=0.000)。
2.4 血糖水平比較
試驗組:空腹血糖(6.8±0.5)mmol/L、餐后2 h血糖(8.2±0.6)mmol/L;對照組空腹血糖(7.7±0.6)mmol/L、餐后2 h血糖(9.5±0.5)mmol/L,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20、9.562,P=0.000、0.000)。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不僅會加重患者痛苦,還會增加治療難度,如治療不及時,需要對患者實施截肢,增加致殘率。目前,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治療中,常用介入治療來控制病情的進展。臨床實踐表明,在介入治療中,結合有效的全程護理措施,對降低致殘率具有重要作用[6]。
全程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創新出來的一種護理措施,用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介入治療中,護理效果顯著。通過術前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等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給予術后護理,針對性給予相應的各項護理措施,有效控制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降次二次手術的同時減少致殘率,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通過全程護理配合,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護理依從性的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該次研究示:試驗組致殘率3.0%、對照組18.2%,護理滿意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行介入治療時,應用全程護理配合,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校斐,尹鳳鳳,崔云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的護理配合[J].智慧健康,2018,4(18):86-87.
[2] 郭艷靈.全程護理在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生活質量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5):1858-1859.
[3] 馬玉蒙,韓甜,胡霜凝.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行介入治療的護理價值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17):102-103.
[4] 焦玉麗.全程護理模式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5):81-83.
[5] 張憲萍.糖尿病下肢血管閉塞介入治療的觀察與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201.
[6] 曹癸蘭,梁靜,陶寶明.全程護理模式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1):63-65.
[7] 段潔,吳愛須,張麗芳,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護理[J].河北醫藥,2010,32(20):2924-2925.
?。ㄊ崭迦掌冢?019-01-07)
[作者簡介] 方慧(1983-),女,福建霞浦人,大專,護師,研究方向:介入治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