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全程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選擇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階段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選擇80例,按照隨機原則實施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例數均為40例,分別實施全程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滲出性視網膜脫落、角膜炎、黃斑水腫等并發癥發生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2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比對照組更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抑郁情緒狀態均相當(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狀態,均顯著比對照組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且對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促使患者獲得最佳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全程護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33-02
  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急劇上升,給患者的視力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1]。因此,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是提升患者的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輔助手段[2]。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該院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引入了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收效甚好。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選擇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選擇80例,按照隨機原則實施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例數均為40例。觀察組40例患者,含有男22例,女18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2.2±4.5)歲;視網膜病變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6±1.4)年。對照組40例患者,含有男21例,女19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1.6±4.9)歲;視網膜病變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4±1.6)年。以上兩組入選的研究對象,其各項資料之間的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曉并同意該次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才開展研究的。
  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配合常規護理和全程護理,全程護理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對患者實施全程心理護理,從患者入院開始一直持續到出院,入院時首先要通過交談、情緒評估工具來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分析影響其心理的因素。在此基礎上,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同時積極鼓勵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②健康教育:按照每位患者的文化程度、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對其進行合理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預后情況等,并指導患者掌握一些自我保健方法。③血糖監測護理:每日定時對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進行檢測,并詳細記錄每日的血糖監測結果,據此調整降糖方案。教會患者學會血糖監測、血糖值讀取方法,以便患者在出院后能夠進行自我監測。④??谱o理: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例如對于視網膜脫落的患者,需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并且在術后要加強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預防護理,積極避免再次發生視網膜脫落。而對于急性視網膜出血的患者,需指導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養,減少頭部和眼部活動,避免出血癥狀加重。⑤生活護理:首先指導患者養成科學規律的作息習慣,做到早睡早起,按時休息。其次叮囑患者注意日常保暖工作,積極預防感染的發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積極預防糖尿病足、壓瘡等的發生。
  1.3  統計方法
  借助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臨床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HAMA評分、HAMD評分,及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值等計量資料均使用(x±s)形式表示,并進行t檢驗;而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則采用(%)表示,采取χ2檢驗;檢驗水平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滲出性視網膜脫落、角膜炎、黃斑水腫等并發癥發生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比對照組更低,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抑郁情緒狀態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狀態,均顯著比對照組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原因與患者的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有密切的關系[3]。絕大多數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主要會表現出視網膜反復出血的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視力健康。鑒于此,臨床主張必須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且要積極地關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以此來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是視力健康[4]。   大量的臨床研究指出,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來說,除了積極地臨床治療之外,配合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全程護理兼具了科學性和人文性,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在遵循人本主義原則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身心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不僅兼顧患者的生理狀態,同時著重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促使患者在身心上均獲得優質化的護理服務[5]。該次研究中,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式,對觀察組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了全程護理干預,干預結果提示,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血糖監測護理、??谱o理、生活護理等全程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減少患者滲出性視網膜脫落、角膜炎、黃斑水腫的發生,且更加有利于合理進行血糖控制,而合理的血糖控制水平則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全程護理干預的實施還能夠明顯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顯著的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且對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促使患者獲得最佳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瑞枝,張瑞娟.家屬參與性延續護理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健康行為習慣、服藥準時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4):54-56.
  [2]  陳麗云,馬丹,柳來龍,等.利用微信平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出院患者實施延伸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8):1130-1132.
  [3]  Choudhuri,Subhadip,Chowdhury,et al.Role of NF-kappa B activation and VEGF gene polymorphisms in VEGF up regula-tion in non-proliferative and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hemical Biology,2015,405(1/2):265-279.
  [4]  聶艷艷,李朝霞.社區老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照顧者疾病管理行為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6,1(6中旬刊):68-69,70.
  [5]  林小紅,林卓艷,陳琳,等.系統護理干預對DR患者不良心理、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17-18.
 ?。ㄊ崭迦掌冢?018-12-26)
  [作者簡介] 楊聰云(1981-),女,福建龍巖人,大專,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