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聯合心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音樂聯合心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8年1—12月到醫院就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8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心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音樂療法,兩組患者均護理28 d。根據視功能損害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 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音樂聯合心理干預護理DR患者可有效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音樂療法;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45-02
糖尿?。―M)是一種需要終生治療的慢性疾病,其是胰島素分泌或作用存在缺陷導致,臨床特征為血液葡萄糖慢性增高,長時間高血糖水平將導致臟器受損,并引發心、腎、腦、眼部等并發癥[1]。DM視網膜病變(DR)正是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變后導致的一種并發癥,在我國眼科住院患者中占比40%左右,其可導致患者視力進行性降低并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2-3]。DR患者由于視力降低,導致自理能力降低,心理壓力較大,可能引起不同程度心理障礙,從而加重病情。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十分重要。音樂療法是通過音樂具有的生理、心理效應,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礙的新型方式?;诖?,該研究采用音樂療法結合心理干預護理DR患者,旨在探究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到醫院就診的DR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5~67歲,平均(46.84±4.68)歲;病程1~18年,平均(8.45±0.85)年;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8例,本科及以上12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33~68歲,平均(46.53±4.65)歲;病程1~18年,平均(8.19±0.82)年;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9例,本科及以上13例。兩組一般資料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DM防治指南》[4]中DM診斷標準者,并經過眼底熒光造影確診為DR者;②患者及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該研究。排除標準:①語言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者;②合并其他影響視力疾病患者;③肝腎功能嚴重不全患者;④代謝性疾病患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患者;⑦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⑧合并其他DM合并癥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術后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音樂療法,兩組患者均護理28 d。
?、僖魳贩潘莎煼ǎ褐笇Щ颊咴谝魳分型ㄟ^鼻腔吸氣同時腹部鼓起,3 s后在最大吸氣位屏氣1 s,再緩慢呼氣并下沉腹部,在最大呼氣位休息3 s;患者呈平臥位后跟隨音樂繃緊手部、上肢、面部、軀干、下肢處肌肉群,持續5 s后放松,使不同部位肌肉體驗緊張至放松的感覺;護理人員指引患者在音樂中想象美好生活經歷、美好自然等情景,發揮減輕壓力、舒緩情緒等作用,患者在音樂中需保持面部自然放松、呼吸深且緩、全身肌肉放松。
②音樂療法:囑咐患者排空膀胱后選擇舒適體位,室內環境需限制燈光、電話、聲音等并保持安靜,通過耳機為患者播放音樂,音量需調節不超過60 dB,保證患者聽清音樂且不刺耳,可按照興趣調整曲目;護理人員輕聲介紹音樂內涵,保證患者體會音樂美感。
音樂放松療法及音樂療法均訓練30 min/次,2次/d。
1.3 觀察指標
?、俑鶕暪δ軗p害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②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方法
該數據采取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型研究數據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DR是DM患者長時間體內糖代謝紊亂引起的眼部并發癥,也是DM患者主要致盲原因。我國目前已有超過9 000萬DM患者,相應的DR發病率也逐漸上升,隨著病程進展,患者視功能將顯著降低,病情嚴重者將最終造成失明。DR患者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許多患者在視力降低明顯時才去醫院就診,以致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視力受到不可逆的傷害[5]。視力降低或喪失將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自理能力;對患者家庭來說,患者治療費用及負面情緒都將給家庭造成負擔,影響家庭和諧;對社會來說,患者會占用社會更多資源,外出時受傷可能性增加,間接增加社會經濟負擔。
生存質量體現個體的主觀體驗,表示個體內心感受。世界衛生組織對生存質量定義為處于不同文化及價值體系中個體對期望、關心事物等生存情況的感受,強調個體對于自我價值的認知及對社會的義務和責任。DR患者需終生用藥并嚴格控制生活方式,將造成患者精神及經濟上雙重壓力,從而降低生活質量。影響DR患者生活質量因素較多,主要包括視力、自我管理水平、性格等,伴隨患者病情加重,生活質量評分明顯下降;患者性格決定對事物的態度,將間接影響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水平對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質量有關鍵作用,可調動患者積極性,自覺調整心理水平,可加快適應新生活方式的速度。
音樂療法是將心理學、物理學、醫學等相結合的技術,通過采用指定的音樂內容幫助患者產生生理、行為、心理上變化。常規心理干預使使用語言、行為等改變患者認知情況,進而影響情緒,消除負面情緒。音樂療法則使患者在音樂環境中調整精神及情緒,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從而轉變患者思想觀念。
該研究中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可能原因為音樂療法通過指導患者在音樂氛圍中放松肌肉、深長呼吸、展開想象,緩解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該研究中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更低,可能原因為音樂療法通過放松訓練,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提升患者對疾病控制力,緩解負面情緒,遲靜等[6]研究發現采用音樂放松療法干預DR患者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與該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該研究采用音樂療法結合心理干預護理DR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減少焦慮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 侯清濤,李蕓,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負擔現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1):92-96.
[2] 楊宇,田敏,呂紅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進展[J].眼科新進展,2015,35(5):497-500.
[3] 張鳳俊,易敬林,李晶明,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眼科新進展,2016,36(6):584-587.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2,20(6):54-109.
[5] 諸葛福媛,尤巧英,朱麒錢,等.血管生成素-2及超敏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8):570-573.
[6] 遲靜,萬梅,陳晨,等.音樂放松療法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焦慮抑郁情緒、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2):144-148.
?。ㄊ崭迦掌冢?019-01-07)
[作者簡介] 賴小燕(1986-),女,福建泉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護理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