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心理護理干預對神經癥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神經癥失眠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慢神經癥失眠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30例患者行常規護理,研究組3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RSS評分在住院一周及出院一周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住院3d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癥失眠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改善各方面心理護理需求,對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有較好的效果,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神經癥失眠;心理護理;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神經癥失眠是一種神經功能障礙的器質性精神疾病[1],多是由于心理及社會因素所導致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造成情緒焦慮、生理及軀體障礙,進而發生失眠癥狀,對于這類患者,良好的護理干預是治療失眠癥狀的基礎,心理干預能通過對患者心理上的指導能舒緩患者精神上的壓力,對這類患者行心理治療尤為重要。現就將我院2015年1月至1018年1月收治的60例神經癥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心理干預對患者的護理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入選60例神經癥失眠患者,均為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神經癥失眠的診斷標準。根據隨機數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30例患者行常規護理,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1-57歲,平均(43.57±5.2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68±0.67)年,其中11例患者入睡困難、7例睡眠中斷,7例早醒,5例醒后難睡;研究組3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1-57歲,平均(42.17±4.12)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1.61±0.12)年,其中13例患者入睡困難、5例睡眠中斷,5例早醒,7例醒后難睡。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該研究通過我暈倫理委員會審查,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情況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2 護理干預
  對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護理,對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入院后的事項,告知患者要按時服藥,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神經癥失眠疾病的醫囑藥物,并向患者介紹藥物的常見副反應及注意事項,根據具體病情,患者遵醫囑采用針對性治療藥物,以增強藥物療效;告知患者及家屬要營養均衡,保證患者的飲食結構合理,營養均衡,一般為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菌類以及粗糧;多食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利于大便通暢,適量飲水,每次飲水量低于300ml,并保證每天飲水量約1600ml;然患者住院期間放松心情,有利于疾病的預后。
  對研究組患者加用以下心理護理措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心理狀態,有效緩解因心理負擔過大,告知患者這種疾病的機理、機制及病因,經常與患者聊天胡定,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保持穩定的情緒,并且改善糾正患者睡眠認知[2],指出患者不合理的睡眠認知,告知要建立心理暗示,讓自己產生強大信心,并且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患者身體、精神不適的時候要學會轉移注意力,消除患者疑慮,多參加體育鍛煉,放松心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內心的真實想法,盡力滿足患者需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就診環境。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
  根據李建明教授編制的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對全部患者在住院3d、一周、及出院一周進行睡眠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待自評結束后,把10個項目中的各項分數相加,即得到總分??偡址秶鸀?0~50分;總分數愈低,說明睡眠問題愈少;總分數愈高,說明睡眠問題愈重、愈多。。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運用SPSS18.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每次心理護理時間、每天心理護理時間、心理護理總時間、心理護理總額度等情況及干預前后TAS評分的變化均為計量數據,均用()描述,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睡眠狀況自評量表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RSS評分在住院一周及出院一周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住院3d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神經癥失眠是臨床上較為難治的一種精神疾病,這種疾病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好,由于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高壓力的精神緊張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雖然藥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副作用大,加重失眠的情況,臨床護理研究發現對神經癥失眠住院患者行有效的護理措施能使患者減輕精神壓力,從而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
  心理治療是現代護理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護理模式,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就對其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通過日常交流讓患者信任護理人員,從而找出失眠的精神病因,改變患者對神經癥失眠疾病的認知,讓患者能知道疾病并不是不可治療的,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轉移患者注意力,讓患者保持輕松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緩解疾病,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過研究發現,加用心理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在入院3d與對照組無差異,但研究組SRSS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在此期間患者與醫護人員正在建立信任,但還未達到療效,在患者住院一周及出院一周隨訪發現兩組差異明顯,研究組患者評分明顯較高,說明心理護理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對神經癥失眠患者有較好的睡眠促進作用,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適合在臨床上積極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陳愛民,包美華,孫金榮,徐金英.心理護理程序對神經癥患者失眠癥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8(11):19-20.
  王金波,李曉娜.神經癥失眠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對睡眠質量的提高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05):593-5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6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