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方法:對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對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是否行持續性心理護理作為分組依據,將7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5例)、觀察組(35例),對照組用常規護理,以此為切入點,觀察組增加持續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心功能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心功能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優(P<0.05);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P<0.05)。結論:給予心力衰竭患者實施持續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改善心功能,還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持續心理護理;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導致靜脈回心血量不能充分的排出體外,致使心臟的靜脈血液造成淤積,使得動脈血液出現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心臟循環障礙性疾病,以乏力、水腫、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明[1]。在臨床治療中,由于患者對病情不了解,再加上病痛的折磨,易增加不良心理狀態,從而影響治療[2]。故給予心力衰竭患者持續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本次研究針對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開展本次研究,回顧70例患者的病例資料,根據是否行持續性心理護理將7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n=35):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25例、10例,年齡26-69歲,均值(48.59±10.51)歲,病程0.7-5.5年,平均病程(3.05±1.25)年。觀察組(n=35):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24例、111例,年齡27-67歲,均值(48.05±10.49)歲,病程0.6-6.0年,平均病程(3.33±1.31)年。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院倫理會已批準本次研究。參與者均知情,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入院后,根據其臨床資料進行檢查,病情明確后,均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病情管理、活動指導等??谱o理。基于此,觀察組增加持續心理護理:(1)心理干預指導:主動與患者、家屬交流,向其介紹心力衰竭發病機制,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等;在交流中,鼓勵患者傾訴心聲,了解并評估其心理護理,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并對患者疑問進行解答,減輕心理壓力的同時提高治療與護理配合度。(2)提高治療信心:邀請治療成功的患者實施現身說教,糾正患者不正確認知,提高治療信心,使治療與護理可以更加順利的開展。且在護理服務中,應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從患者角度出發,盡量滿足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提高護理效果。
1.3 分析指標 對比兩組心功能與生活質量評分。心功能指導左心室射血分數、血漿腦利鈉肽水平,用超聲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并用靜脈血檢測、血漿腦利鈉肽水平[3]。生活質量評分用CQQC量表評價,包括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處理,計量資料為心功能與生活質量評分,組間對比做t檢驗、( )表示,P<0.05,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心功能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優;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P<0.05,見表1。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心內科常見病,其也是各種心臟類疾病發展至終末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以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心悸等為主要表現。同時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肌收縮乏力,易產生呼吸困難、疲備等表現,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與軀體功能,從而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
心力衰竭患者不僅要接受有效的治療措施,還需要結合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而心理護理作為護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其不僅會改善患者不良情緒,還會間接的提高病情轉歸效果[5]。本次研究示:觀察組心功能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持續心理護理與指導,緩解不良情緒的同時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緩解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結構出現病理性變化,導致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充盈能力受損,而通過持續心理護理,提高心理彈性,保持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預后效果,促使其病情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持續心理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對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徐平啟.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6):106-107.
李瑩.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9):61-63.
湯朝紅,周義彬.心理疏導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指標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3):138-139.
趙麗.心理護理對冠心病心力衰竭者心理狀態及心功能的影響[J].西藏醫藥,2018,39(04):107-108.
吳曉.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3):2183-21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