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持續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持續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選為研究對象,將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隨訪,對觀察組開展持續健康教育。觀察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況、自我管理能力與療效。結果 出院8周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得分均較低,而對照組均較高,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得分均較高,而對照組均較低,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93.62%的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的76.60%高出甚多(P<0.05)。 結論 持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臨床療效。
  [關鍵詞] 持續健康教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心理狀況;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47-03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受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飲食習慣增多等因素影響,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患者的多種器官與組織往往緩慢受到損害或功能逐漸發生障礙,例如心臟、腎、神經與眼等[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眼部的特征性改變,致盲的可能性較大,并不能恢復,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2]。持續健康教育是院內護理的延續,能使患者在家治療時依然得到專業的護理支持。該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持續健康教育,在改善心理狀況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作用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94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研究,均在該院接受治療。研究對象所患糖尿病均為2型,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3]診斷標準,排除嚴重感染、嚴重消化系統疾病、循環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疾病、心肝肺功能障礙、其它眼科病變、惡性腫瘤及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表法歸為兩個組別,各47例。觀察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從37~79歲,平均為(54.78±14.61)歲;糖尿病發病時間3~15年,平均為(6.27±1.94)年;發生視網膜病變1~9年,平均為(4.43±0.89)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Ⅰ期有26例,Ⅱ期有15例,Ⅲ期有6例;合并高血壓6例,冠心病2例;文化程度:小學27例,中學14例,大專或以上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從36~78歲,平均為(54.67±14.42)歲;糖尿病發病時間3~16年,平均為(6.31±1.97)年;發生視網膜病變1~8年,平均為(4.39±0.87)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Ⅰ期有25例,Ⅱ期有17例,Ⅲ期有5例;合并高血壓5例,冠心病3例;文化程度:小學28例,中學水平13例,大?;蛞陨纤?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隨訪,每月打1次電話,掌握患者藥物治療與血糖控制情況。觀察組實行持續健康教育:(1)實施前準備  在患者出院前1~2 d,搜集其資料,包括家庭住址、聯系方式、日常興趣愛好等,結合病情資料,建立健康檔案,以便于持續健康教育的實施。(2)社交平臺的利用  應用微信群、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進行交流,鼓勵患者采取文字或語音留言的方式及時提出治療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問題及對護理工作的建議,選取2~3年工作熱情、護理實踐豐富、社交平臺應用熟練的護理人員專門負責相關問題的解答,并對患者提出的建議進行整理。(3)定期電話隨訪  在患者回家之后的第1、2、4、6、及8周,分別進行1次電話隨訪,時間>30 min。(4)持續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  ①健康知識講解  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發生的原因、進展、良好控制的必要性,重點說明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之間的關系及病程特點,以幫助患者客觀、清醒地認識自身病情,同時向患者說明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告知擅自停藥或減量服用的危害性,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告知患者定期進行眼底和視力檢查的必要性,詳細介紹急性視網膜出血的癥狀及干預方式;向患者說明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病情控制過程中的作用,應改變一些不利于控制病情的生活習慣,棄絕煙酒,按時起居;使患者明白進行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康復,指導其選擇自身喜歡的運動方式,每日堅持鍛煉,但需注意應以不勞累為宜,且最好有人陪同;向患者介紹飲食原則,告之合理飲食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須對飲食進行主動控制,病情發展不同的患者可遵循各自不同的飲食方案,切忌辛辣刺激作用強的食物。②心理干預  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積極對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針對其存在的不良情緒,明確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必要時也可尋求家屬的幫助,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鼓勵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心態積極樂觀的患者通過錄制視頻及書寫文字等方式介紹治療經歷和心路歷程,供其他患者學習,提升對治療的信心;與患者家屬或親朋進行溝通,在提高認知的同時,說明安慰和鼓勵對患者的意義,囑其日常多陪伴和關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溫暖與充實;告之患者與家屬美好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好轉,提醒患者保持好心情,多聽歡快的音樂,看習慣的電視,按時進行放松訓練等。③自我管理能力干預  針對所服用的藥物進行介紹,就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提前告之患者,囑其一旦有異常后應發生應及時尋求醫護人員的幫助,以盡快得到有效的處理;囑患者日常注重個人衛生,尤其是眼部,須避免受到強烈光線的刺激;提醒患者降溫時應該趕緊穿上保暖服裝,不能使自己著涼。   1.3  觀察指標
 ?、俜謩e在出院時與出院8周后兩個時間點,讓患者做答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問卷,分數越高心理狀況越為不佳。②分別于出院時和出院8周后兩個時間點,讓患者做答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調查問卷,含有3個維度,即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環境和自我管理認知,分數高低與自我管理能力強弱成正比。③出院8周后評價療效,參照肖巍等[4]的研究擬定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已完全消除,視力有較大提高,進步達到4行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大為減輕,視力有所提高,進步2~4行;無效:臨床癥狀一如既往甚至更為嚴重,視力進步不到2行甚至更弱。顯效+有效視為治療有效。
  1.4  統計方法
  所得研究數據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描述,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況比較
  出院8周后,兩組的SAS及SDS分數進行比較,觀察組的得分數值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出院8周后,兩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環境及自我管理認知分數進行比較,觀察組的得分數值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療效比較
  兩組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觀察組的數據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特異性的眼底病變,多是由于血糖水平不穩定而誘發細胞代謝異常,致使眼底組織變化、微血管循環受阻,最終影響到患者視神經結構[5]。因該病早期缺乏明顯的臨床特征,患者在就診時往往已存在視力模糊、黃斑水腫、炎性滲出、點狀出血等癥狀和體征,加之糖尿病須長期治療且病情常會反復,因此大多患者擔憂之心很重,甚至害怕、焦慮[6]。負性心理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會加重視網膜病變,兩者相互影響,惡性循環。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時間長,多數患者均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疾病及自身情況,雖然住院時的健康教育使自己的認知有所提高,但是出院之后時間變長,患者的疾病知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遺忘,使治療依從性降低[7]。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院外護理也日益受到重視。
  持續健康教育是根據我國現階段衛生服務需求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服務模式,通過預設好的一系列方案,使患者在從醫院回歸家庭后,或轉到醫院其它科室之后,依然能夠連續接受協作式的健康教育[8]。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持續健康教育干預,既能幫助患者重溫住院治療期間獲得的健康知識而提升認知,又有助于增進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并且,護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到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以便在需要疏導時可以及時介入,從而緩解內心壓力,使其以良好的狀態接受和配合治療,并充分知曉哪些行為是不利于病情控制的,故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明顯增強[9]。
  該研究結果提示,持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與療效,具備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玉安,王維萌,孔凡女.和血明目片聯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8,33(11):2978-2981.
  [2]  段娜,陳夢平.曲安奈德與康柏西普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效果觀察[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11):1296-1298.
  [3]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1):851-865.
  [4]  肖巍,馬雅娟,陳林秀,等.依帕司他片聯合前列地爾注射劑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8):934-937.
  [5]  孫成芝,何成邦,汪發蓮.阿托伐他汀聯合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J].現代醫學,2018,46(10):1154-1156.
  [6]  郝琳娜,韋千秋,張秀萍,等.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6):156-158.
  [7]  陳曉霞,余詩軍,陳澤華,等.延續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2):44-46.
  [8]  賈春迎.持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4):82-83.
  [9]  李愛紅,周麗萍,王柳茹.持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5):202-203.
 ?。ㄊ崭迦掌冢?018-12-22)
  [作者簡介] 李秀英(1967-),女,四川簡陽人,中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