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用藥依從性、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好33例, 中等6例, 差1例;對照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好22例, 中等10例, 差8例。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U=2.314, P<0.05)。實驗組患者自護能力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6.275、4.588、5.000、7.168, P<0.05)。出院后干預3個月時,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且實驗組升高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臨床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治療中,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用藥依從性、自護能力、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干預;再生障礙性貧血;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102
  再生障礙性貧血作為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 尚無明確病因, 其首起癥狀為貧血、出血, 隨病情發展可逐步加重, 甚至威脅患者生命[1]。目前, 臨床多通過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該病, 但長期服用時若患者無法嚴格遵照醫囑用藥或護理不當極易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2]。因此, 采取有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8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且已排除多次入院治療者、意識不清者、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嚴重并發癥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40例。實驗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齡36~75歲, 平均年齡(55.62±6.48)歲; 受教育程度:22例高中及以上, 18例高中以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齡36~75歲, 平均年齡(55.73±6.53)歲;受教育程度:19例高中及以上, 21例高中以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研究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 給予患者院前用藥、飲食、口腔等常規護理及院后復查、隨訪等, 了解患者病情及遵醫囑執行情況等。
  1. 2. 2 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①信息傳遞:及時通過微信、短信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 并向患者推送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介紹、治療進展、并發癥防治、病情監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用藥指導等相關健康知識, 推送內容應豐富多彩、簡單易懂, 以提高患者閱讀性[3]。 ②生活方式護理:按照患者個性基礎資料、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健康情況等為患者推送有針對性的生活方式指導意見。③診療指導:按照患者用藥習慣, 及時調整并制定合理、科學的診療方案, 以降低長期服用抑制劑藥物對肝腎造成的損害, 同時還可降低藥物不良反應, 從而提高治療效果[4]。若患者存在用藥疑問, 也可及時咨詢相關護理人員以便及時得到解決而提高用藥依從性。④建立相應治療圈:為患者建立同一類型疾病朋友圈, 患者可通過圈子分享各自的治療經驗及相關知識等, 也可從中尋求幫助, 患者親友也可通過這種方式及時了解相應知識來監督患者調整飲食及用藥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用藥依從性、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情況。
  1. 4 判定標準
  1. 4. 1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采用本院自制健康知識評定量表評價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量表包含疾病基礎知識、用藥知識、日常自我護理知識掌握3個項目, 每項滿分50分, 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好。
  1. 4. 2 用藥依從性 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5]評價患者用藥依從性, 問卷包括8個項目, 共8分。得分<6分為用藥依從性差;得分6~7分為用藥依從性中等;得分8分為用藥依從性好。
  1. 4. 3 自護能力 經過3個月隨訪, 以本院自制自護能力量表評價患者自護能力, 量表共包含健康飲食、心理調節、自護技巧、口腔護理、肛周護理5個方面。
  1. 4. 4 生活質量情況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問卷評價患者出院時、出院后干預3個月時生活質量。量表共包含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4個方面, 每個方面滿分100分, 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疾病基礎知識、用藥知識、日常自我護理知識掌握評分分別為(44.60±3.71)、(46.49±3.54)、(45.85±3.43)分, 高于對照組的(39.72±5.13)、(41.67±4.64)、(38.56±5.61)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對比 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好33例, 中等6例, 差1例;對照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好22例, 中等10例, 差8例。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U=2.314, P<0.05)。
  2. 3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對比 實驗組患者中具備健康飲食、心理調節、自護技巧、口腔護理、肛周護理自護能力者分別為37、38、35、36、36例;對照組患者中具備健康飲食、心理調節、自護技巧、口腔護理、肛周護理自護能力者分別為30、30、27、28、26例。實驗組患者自護能力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6.275、4.588、5.000、7.168, P<0.05)。
  2. 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出院時, 實驗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59.60±9.37)、(57.44±11.59)、(58.45±10.30)、(59.50± 11.65)分;對照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58.73±9.12)、(58.04±11.72)、(58.81±10.47)、(60.70±10.40)分。出院后干預3個月時, 實驗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2.48±7.55)、(81.62±8.55)、(83.66±7.33)、(85.64±8.93)分;對照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70.38±8.62)、(69.84± 10.53)、(71.68±8.55)、(73.43±9.52)分。出院時,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干預3個月時,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且實驗組升高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綜合征, 主要見于青壯年, 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該病治療周期長, 且一般在治療明顯改善后須回家繼續治 療[5]。因此, 院后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利于患者康復。延續性護理干預作為醫院護理的一種延伸方式, 通過合理、科學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降低患者再入院率[6, 7]。
  綜上所述, 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中,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用藥依從性,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永芳.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的臨床效果.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5(6):438-440.
  [2] 仇海敏, 喬根芳, 繆從慶, 等. 延續護理模式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7, 23(3):9-11.
  [3] 楊艷萍. 延續護理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護理療效探討.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8):69-70.
  [4] 戴曉英, 陳寧萍. 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在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出院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10):183-185.
  [5] 趙義滿. 淺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護理干預. 吉林醫學, 2012, 33(34):7590.
  [6] 王琮, 孫舒燕, 易佳. 護理干預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5(25):3583-3584.
  [7] 劉威. 護理干預在提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依從性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6, 37(7):1815-1816.
  [收稿日期:2018-1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2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