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索心理干預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索心理干預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采用心理干預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中顯效31例, 有效17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2例, 有效18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0%。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6, P<0.05)。結論 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對患者采用心理干預護理, 對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積極意義, 提高了治療效果, 可用于臨床推廣中。
  【關鍵詞】 心理干預護理;神經內科;應用效果
  神經內科疾病是老年人多發的疾病, 神經內科疾病包含了腦血管病、腦部腫瘤、腦卒中、老年癡呆、癲癇、腦血栓、帕金森病等多種疾病[1]。神經內科疾病具有高發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 目前已嚴重危害我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給我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心理干預是指醫院護理人員在一定理論的指導下, 有目的、有計劃、有安排地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影響, 以達到恢復患者病情的目的。在神經內科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手段效果良好,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本文主要探索心理干預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以求為臨床醫學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平均年齡(65.36±8.48)歲。研究組中男22例, 女28例;平均年齡(65.47±8.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皆伴有腦血管疾病等體征表現, 研究方法及分組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心理干預護理, 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 2. 1 治療前心理護理 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溫暖, 友好地與患者溝通交流, 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為治療做好準備;護理人員工作要做到仔細認真。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大多都是年齡大的老年人, 心理都較敏感、脆弱。對此護理人員要以良好的態度對待, 用專業、熟練的操作技術使其放心, 使其形成對護理人員的依賴。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做事要仔細認真, 了解患者的需求, 隨時為患者提供幫助;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可采取調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 促進與患者之間的交流,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2]。
  1. 2. 2 治療中心理護理 在治療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詢問患者身體其他地方是否不適, 若正常, 方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全程監測, 觀察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及心理狀況, 做好相關記錄, 為之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提供依據;另外, 當患者對手術產生抗拒心理或懼怕心理時, 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 并安撫患者的情緒, 讓患者身心得到相應的放松, 之后再進行治療。
  1. 2. 3 治療后心理護理 在術后, 護理人員更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 要注意相應的溝通技巧, 不能傷害患者的自尊心, 造成患者情緒的低落, 引發不良后果;術后, 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在手術過后情緒的變化, 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 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若有出現不良情況, 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醫生并處理好相關問題;術后, 當患者產生消極、煩惱等不良情緒時, 護理人員要與患者談心, 了解患者的內心, 幫助患者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3]。
  1. 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依據神經內科疾病的評判標準,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相關癥狀消失, 神經內科疾病等體征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患者癥狀得到一定改善;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 病情無明顯改變或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中顯效31例, 有效17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2例, 有效18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0%。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6, P<0.05)。
  3 討論
  神經內科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 神經內科疾病患者通常年齡都偏大。神經內科常見病癥包括腦血管病、癲癇病、植物神經疾病、腦部腫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腦部癡呆、抽動癥、巨腦回畸形等疾病, 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神經內科疾病具有高發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 目前已嚴重危害我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給我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對神經內科疾病除了采取手術治療、藥物治療, 護理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
  護理是醫院護理人員對病患病情恢復所進行的一系列措施, 護理能為患者身體存在的其他問題做好預防措施。如今, 護理在醫療事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護理成為了人們臨床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護理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在當代還衍生出一門護理學, 專門針對護理而進行研究的一門科學, 可見護理是如此的重要。優質護理干預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對患者病情的恢復必將具有積極的意義。無疑證明, 護理對人們今后的作用將不可或缺[4-6]。護理事關人類的生存, 也是人類的本能反應, 受了傷, 人類腦子里本能反應就是如何處理傷口, 以減輕傷勢來求得生存, 有目的性進行預防, 效果將更佳[7, 8]。在術前、術中、術后做好各項護理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在護理中做好各項護理工作, 尤其是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心理干預護理主要是指醫院護理人員在一定理論的指導下, 有目的、有計劃、有安排地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影響, 以達到恢復患者病情的目的[9-11]。這種心理干預護理對于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病情的恢復起到了有效作用。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中顯效31例, 有效17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2例, 有效18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0%。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6, P<0.05)。研究組采用的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的一般常規護理, 心理干預護理能有效地促進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病情的恢復。
  綜上所述, 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采用心理干預護理對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干預護理在整個護理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 對神經內科疾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預護理, 關鍵是調節患者的心理, 消除不良情緒, 降低死亡率、致殘率。心理干預護理對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提高治療效果, 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岳惠蓮. 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心理醫生, 2016, 22(13):188-189.
  [2] 成越, 施麗娟. 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6, 27(11):1458-1460.
  [3] 周文華. 探討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 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13):175-177.
  [4] 盛淑. 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5):196-197.
  [5] 侯影. 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16):283-284.
  [6] 楊風玲. 優質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19):208-209.
  [7] 吳樺. 優質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26):5487.
  [8] 杜靜. 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醫療裝備, 2015, 28(5):139-140.
  [9] 董小娥. 人性化護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4):12586.
  [10] 許彥紅. 探究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意義.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17(6):209,212.
  [11] 景萍. 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有效性探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11):112-113.
  [收稿日期:2018-09-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