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護理質量管理中品管圈的應用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運用在神經內科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效果。方法 隨機從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選擇66例神經內科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3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方案,而護理組則采用品管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結果 護理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0.05);護理組中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4,P=0.04<0.05)。結論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的護理活動,能夠很好地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也獲得良好的護理質量,該護理方式值得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 神經內科;護理;質量管理;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c)-009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neurology nursing.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neurolog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Each group had 3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plan, while the nursing group us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re, compar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2<0.05). The quality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7.34,P=0.04<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activitie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nursing work of neurology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nd obtain the good quality of nursing. This nursing metho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urology;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由于神經內科中的疾病具有自身的特點,即病危重、發病急、預后差、治療時間比較長以及臨床死殘較高[1-2]。當患者在進入醫院治療之后,護理人員積極建立良好的護理方案,能夠很好地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其中品管圈的護理方式在實踐運用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3-4]。在該文中,隨機從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選擇66例神經內科患者中運用不同的護理管理方法并對其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該院選擇66例神經內科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3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18~83歲,平均年齡為(52.9±1.3)歲;護理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18~81歲,平均年齡為(51.4±1.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方案,例如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入院宣教,同時控制患者的病情,然后加強飲食指導以及護理;而護理組則采用品管圈護理,具體方式如下:①護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對應的品管圈小組,選擇一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長[5],同時配備三名護理人員,能夠很好地在護理工作中進行協調以及指導;②積極查找問題,神經內科的患者中常見的疾病類型如下:腦出血以及腦梗死等,這些患者的年齡都偏大,而且有的患者還出現行動不便的情況,此時他們的心理承受較大的壓力[6],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就需要積極采取良好的措施進行護理,即能夠找到相關的問題并且對癥下藥;③實施人性化的護理,當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評估當前患者的肌力,及時告知家屬,并且指導家屬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患者的飲食,加強心理指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7]。
1.3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平均值±標準差(x±s),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統計,總分為100分,其中高于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等于非常滿意率加一般滿意率。護理質量的評價方式如下,主要觀察護理工作中的實踐操作情況、安全管理的綜合能力、服務態度以及護理工作中的責任感,得分越高越好。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護理組的滿意度是90.91%,對照組的滿意度是69.70%,護理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
護理組中實踐操作情況得分(88.5±3.23)分,安全管理的綜合能力得分(89.6±4.32)分,服務態度得分(79.8±5.33)分,護理工作中的責任感得分(88.0±3.23)分;對照組中實踐操作情況得分(55.4±2.21)分,安全管理的綜合能力得分(66.21±2.31)分,服務態度得分(56.09±1.24)分,護理工作中的責任感得分(55.09±2.09)分;護理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4,P=0.04)。
3 討論
關于品管圈的護理方式,最早在1962年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提出,之后該方式在需要國家和地區中得到廣泛運用。我國醫院中采用該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品管圈活動在實踐工作中,可以很好地培養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如護理人員可以自主的參與整個護理工作,同時還可以在工作中積極查找工作執行過程中的問題,能夠自主參與討論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該方式使得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執行力,很好地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改善醫患關系,對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該文分析品管圈運用在神經內科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效果。結果顯示:護理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組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t=7.34,P=0.04)。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的護理活動,能夠很好地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也獲得良好的護理質量,該護理方式值得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田娜娜.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PBL教學法的應用初探[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31):165-166.
[2] 婁亞.對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1):92-93.
[3] 楊娟.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83.
[4] 費才蓮,謝娟,張慧萍,等.基于信息平臺的積極心理學干預對神經內科護士情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8,33(21):71-73.
[5] 宣麗婷.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護理教學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8(31):120-121.
[6] 王佳妹,常紅,喬雨晨,等.護理干預在肌肉活組織檢查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8,25(11下旬刊):48-51.
[7] 呂柵瑾.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7):213,216.
?。ㄊ崭迦掌冢?018-1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