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腫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維護的分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 探究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腫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維護的效果。方法 將2017年3月-2019年3月的96例行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并應用隨機數字表的方式對其平均分組,分別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方式(實驗組)進行護理及常規護理干預方式(對照組)進行干預,對比護理效果。結果 經研究,實驗組患者的自我維護能力主要包括帶管情況下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導管觀察能力及異常事件處理能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出現穿刺部位滲血、感染、靜脈炎、導管脫管及血栓的并發癥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行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應用全程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管路自我維護的能力,護理意義較高。
【關鍵詞】全程護理;腫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維護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采用化療對腫瘤患者病癥進行干預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對患者行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以此通過外周血管及鎖骨下房的血管進行藥物輸注,減少多次穿刺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傷的情況出現,但是采用該方式對患者病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導管阻塞,引發靜脈炎癥[1],所以這就需要提升患者自我維護導管的能力,本實驗研究就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腫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維護的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2019年3月的96例行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并應用隨機數字表的方式對其平均分組,于實驗組的48例患者中,包含男患25例,女患23例,年齡為28-82歲,均值為(60.89±6.98)歲,其中包含血液腫瘤患者10例,呼吸道腫瘤患者17例,胃腸道腫瘤患者16例,其他腫瘤患者5例;于對照組的48例患者中,包含男患26例,女患22例,年齡為25-80歲,均值為(61.43±6.63)歲,其中包含血液腫瘤患者11例,呼吸道腫瘤患者15例,胃腸道腫瘤患者18例,其他腫瘤患者4例。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經診斷確診為腫瘤病癥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均在18周歲以上,兩組患者均無藥物或者手術禁忌。排除標準: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病癥患者,排除癡呆、意識障礙的患者,排除調查研究過程中死亡或者失訪的患者[2]。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各項數值進行對比,數值間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可以用以實驗研究。
1.2 方法
于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的血管情況進行評估,護理人員需要對PICC置管的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告知,對換藥的時間進行告知。,于實驗組應用全程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成立全程護理干預小隊
為保證進行有效的全程護理干預,必須成立專業的護理小隊,由腫瘤科室的專業醫生,科室內的護理人員、PICC專業護理人員成立護理小組,對其進行PICC置管及護理方式進行具體介紹。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建立管理登記本,以便在護理過程中能夠對置管的護理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登記本內容需要從患者的一般資料、患者置管周圍皮膚的情況、PICC導管管道的應用情況及手臂的周徑進行記錄[3],對穿刺期間是否出現并發癥及拔管的因素進行記錄。
1.2.2 置管前的干預
在行PICC置管前,需要由小隊內專業的護理人員出示PICC證件,對置管后的護理關鍵點、患者需要自我觀察的主要內容,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項事項等進行告知,對置管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介紹,并將置管的護理放置制作成視頻,為患者及家屬播放,針對其存在的疑問,及時幫助進行解決,以此降低患者恐懼的心理,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2.3 并發癥護理措施
?、俅┐滩课粷B血
該并發癥大都發生于置管后的一天時間內,在置管后,對置管位置壓迫5分鐘,若是患者存在出血傾向,應壓迫10分鐘,在穿刺點放置明膠海綿,以此協助患者止血,在更換敷料時需要進行加壓包扎[4]。
②穿刺點滲液紅腫
穿刺點出現紅腫和滲液情況大都發生于PICC置管后的3天時間內,所以必須及時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處理,若是患者對敷料過敏,應及時采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并及時采用如意黃金散等藥物進行外服,保持患者皮膚的干燥程度,及時對分泌物進行清洗,對皮膚進行清潔,定時更換藥物。
③靜脈炎及導管阻塞
在置管過程中,需要叮囑患者放松精神,以此降低血管痙攣的可能性,且在置管后,需要叮囑患者不可劇烈活動,以降低導管與患者血管壁過度摩擦而導致患者靜脈發生炎癥的可能性。告知患者在排便時應減少過度用力,在睡覺時禁止置管的上肢受到壓力和導管扭曲的情況發生,以此降低血液回流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告知患者每周必須對導管進行一次維護,需要定時沖洗導管,并及時更換敷料,降低感染發生的可能性,減少靜脈炎癥或者導管阻塞的情況出現[5]。
?、苎?
在置管后,若是患者不存在穿刺點出血情況,應告知患者抬高置管部位的肢體,告知患者該操作的重要性,對患者進行正確握拳姿勢的介紹,及時對握球動作進行告知,盡可能的減少過度用力的情況,并及時活動肢體,每分鐘活動10次,以此降低血栓的發生概率,若是患者存在肢體酸脹的情況,必須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以盡早干預。
?、輰Ч苊撀?
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穿寬松的棉質衣服,脫衣過程中應先脫未置管的肢體部分,以降低置管脫落的可能性,可以采用絲襪對管道進行固定。
1.2.4 出院護理
待患者出院后,若是病癥好轉,可以從事少量簡單家務,避免置管肢體提重物,禁止拉伸或者旋轉肢體,沐浴前需要保護穿刺部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導管自我維護能力采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帶管情況下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導管觀察能力及異常事件處理能力分數與自我維護能力成正比[6]。
對兩組患者出現穿刺部位滲血、感染、靜脈炎、導管脫管及血栓的并發癥發生概率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效果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檢驗行t,表示用(),計數資料表示用百分比(%),檢驗行x2,P<0.05是統計學意義成立的依據。
2 結果
2.1 導管自我維護能力
經研究,實驗組的導管自我維護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經研究,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2:
3 討論
腫瘤指的是患者機體受到多種致瘤因子的影響,導致患者局部組織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狀態,于患者機體內形成新的生物,形成的生物于患者機體內呈現占位性塊狀凸起病癥,對腫瘤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化療,對異常增生的生物進行干預,其能夠對腫瘤細胞行殺滅處理,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更好的提升PICC導管的應用效率,就必須采用全程護理干預方式對腫瘤患者病癥進行護理,通過成立全程護理干預小隊,能夠提升護理的專業化水平,通過設置登記本,能夠及時對患者的病癥及置管情況進行記錄,通過置管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置管的重要性、注意事項等知識的介紹,以便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患者的置管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對穿刺部位滲血的護理,能夠在穿刺后及時進行加壓包扎,并于穿刺點放置明膠海綿,能夠有效止血,在更換敷料過程中加壓包扎,降低出血概率。通過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能夠減少置管位置存在的細菌,以無菌紗布進行包扎,能夠減少細菌的進入,降低穿刺點感染、紅腫的可能性,對皮膚分泌的膿性分泌物進行清理,保持皮膚干燥,能夠最大程度限制病菌對患者穿刺點的影響,從而有利于降低穿刺點紅腫的可能性,通過叮囑患者放松心情,減輕患者劇烈運動,減少過度用力的情況出現,能夠降低導管阻塞和靜脈炎的發生概率,在置管后,抬高置管肢體并加強活動,能夠減少血栓的發生率,穿著寬松衣物,采用絲襪進行固定,能夠降低導管脫落風險,并通過出院護理,保證患者在家合理管理置管,護理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實驗組的導管自我維護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08%顯著低于對照組22.92%,差異顯著,P<0.05,可見,采用裙撐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管路自我維護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腫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維護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陳育紅, 強萬敏, 李苗苗. 醫護一體化“云病房”在化療間歇期乳腺癌患者PICC導管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 18(09):25-30.
錢海蘭, 曹耀萍. 惡性腫瘤病人化療間歇期PICC護理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 2018,18(23):3679-3681.
王艷梅, 陸靜, 施蓉玲. 上海某二甲醫院PICC帶管出院患者導管維護知信行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14):1639.
楊麗松, 周軍, 李金英, 等. 基于微信平臺對化療間歇期PICC置管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36):2843-2844.
胡夢蝶, 高陽. 家庭式認知干預對腫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中國病案, 2018, 19(11):116-118.
李秋香, 王姹. Orem自護理論應用于PICC治療的神經創傷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218-2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