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影響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 50例門診高血壓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衛生院家庭隨訪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情況。結果 護理干預1年后,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92.00%)、飲食習慣(80.00%)、堅持運動(84.00%)、血壓自我測量(88.00%)均優于對照組(68.00%、52.00%、56.00%、64.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血壓患者開展護理干預,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情況, 從而控制血壓的穩定。
【關鍵詞】 衛生院護理干預;高血壓;自我效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7
合理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預防管理、增加高血壓疾病的普及知識, 進一步對患者進行血壓指標控制, 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能力是解決高血壓問題的關鍵一步[1, 2]。本次研究中, 選取25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患者采用衛生院護理干預后對其高血壓健康知識認知能力的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門診醫療服務中心就診的高血壓患者50例,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 女11例;年齡46~71歲, 平均年齡(60.3±4.2)歲。對照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43~69歲, 平均年齡(59.6±4.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給予患者普通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使患者接受被動治療方式。根據患者自己的意愿進行家庭式護理治療干涉, 如每隔一定時間段電話、家訪等新式的護理, 詳細了解每例患者的健康情況, 對于其基本的年齡、體重、身高及身體疾病史等進行記錄。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家庭隨訪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都有一定的心理負擔, 由于病史較長, 更會對其精神造成一定的損害。高血壓具有病根難除、治療效果欠佳、恢復率低且反復發作的缺點, 因此使得大部分患者在心理上都產生了一定的恐懼, 使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為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 需護士對其進行更深入的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 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負擔, 幫助其緩解精神障礙, 使其心理輕松, 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疾病。②藥物管理:護理工作人員首先要詳細了解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方法, 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用藥的誤區及用藥的劑量、周期等問題。根據患者自身的患病程度進行個性化定制, 制定合適的用藥方案, 且根據其服用的周期進行實時的調整, 監督患者按時按量用藥[3, 4]。③飲食管理:在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醫護人員需對其進行飲食監督和規劃, 對其飲食做到關鍵性的控制, 特別是指導其食物中鹽含量的攝入, 特別是對酒精的攝入要做到嚴格的控制。注意對瘦肉、大豆的攝入, 高血壓患者還要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 保證其正常的生理需求, 主食以面粉或者大米為主, 避免奶油等高脂肪的食物[5-7]。④運動指導:據研究肥胖也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之一, 在生活中增加一定量的體育運動會減輕一定的發病率, 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 根據患者的年齡、健康情況的參數對患者建立一定的體力活動計劃[8]。⑤自我監測血壓指導:患者不可能時刻都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 因此需要對患者及其親屬進行一定的培訓, 在必要時刻進行自我檢查[9]。⑥高血壓專題健康教育:在一些客觀因素影響下, 很多患者對高血壓并不了解, 為此醫護人員可以針對性的對高血壓疾病進行講解, 做好教育工作。
1. 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1年后, 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調查, 調查表的內容包括用藥依從性、飲食習慣、堅持運動、血壓自我測量等方面, 對取得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干預1年后,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92.00%)、飲食習慣(80.00%)、堅持運動(84.00%)、血壓自我測量(88.00%)均優于對照組(68.00%、52.00%、56.00%、64.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治療高血壓應采取藥物治療聯合優質護理的方式進行, 患者尚無定期體檢的意識, 因此大量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病情缺乏正確認知, 高血壓患者沒有養成長期按時服藥的習慣, 間斷用藥, 使得血壓忽高忽低, 對血管壁的損傷進一步加重, 使病情逐步惡化, 并給家庭及社會帶來較大負擔[10-13]。因此, 學會管理自我,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高血壓患者治療疾病的關鍵。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干預1年后,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92.00%)、飲食習慣(80.00%)、堅持運動(84.00%)、血壓自我測量(88.00%)均優于對照組(68.00%、52.00%、56.00%、64.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家庭隨訪護理模式干預可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大幅改善病情發展, 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 不具有廣泛代表意義, 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田玉清, 付麗莉, 牛文莉.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1):2872-2873.
[2] 王玉華. 社會支持程度及自我效能感對高血壓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響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2(27):572-573.
[3] 周養海.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醫學信息, 2015(11):220.
[4] 黎亞葉. 社區高血壓患者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自我效能的影響探析.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2):778.
[5] 張會敏, 張海洋, 唐四元. KTH整合式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廣東醫學, 2014(17):2801-2803.
[6] 邱喜愛, 陳亞珍. 護理干預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效能影響分析. 健康研究, 2014, 34(6):709-710.
[7] 謝瑾, 董忠. 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對自我效能的影響分析.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13, 7(5):304-307.
[8] 金頂鳳.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自我效能水平的影響研究. 醫學信息, 2013(25):129-130.
[9] 王琛琛, 洪忻, 周海茸, 等. 南京市高血壓病患者參加自我管理項目前后自我效能的改變情況及其影響因素. 職業與健康, 2017(17):82-85.
[10] 馬歡青, 齊玥.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26):80-83.
[11] 張瑾, 陳瑛.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響.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15(5):675-676.
[12] 周榮.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鼻出血患者自我效能及再出血的影響價值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3):125-126.
[13] 張陳秋. 高血壓性鼻出血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自我效能和再出血的影響.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8(4):606-608.
[收稿日期:2018-09-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9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