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析全程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60例復治肺結核患者, 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患者接受全程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不依從”, 原因是生活不規律。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不依從”, 其中2例患者是因費用高, 1例患者是因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 2例患者是因知識缺乏, 1例患者是因缺乏有效的用藥監督。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為(90.35±2.23)分, 對照組患者SF-36評分為(81.15±2.55)分,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875, P=0.000<0.05)。結論 對復治肺結核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可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全程護理干預;復治肺結核;治療依從性
肺結核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 我國每年死于肺結核的人數已經達到30多萬, 約有42%的患者因治療不當或經濟困難導致耐藥, 而此類患者傳染新患者的耐藥率也達到28%, 導致很多患者初治失敗進入到復治階段[1, 2]。而復治肺結核患者的病程較長, 患者需要長期接受規則性的治療, 經濟壓力大, 這就造成了患者用藥依從性不高, 不能規律服藥, 那么治療效果自然不理想。此次研究旨在評估全程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復治肺結核患者, 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齡14~50歲, 平均年齡(32.26±5.92)歲;病程7個月~7年, 平均病程(3.56±1.15)年。對照組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齡15~50歲, 平均年齡(32.29±5.91)歲;病程8個月~7年, 平均病程(3.59±1.1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標準[3];②患者的意識清晰, 且基本資料完整;③研究本著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參與的原則, 分組方法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4]。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 并向其重點說明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叮囑患者不要擅自更改劑量, 并定期回院復診。
1. 2. 2 觀察組 采用全程護理干預。由責任護士負責實施, 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采用個性化指導、集體講座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30 min/次, 3~4次/周。根據每1例患者的理解能力、文化程度進行強化健康教育和指導, 做好出院后的隨訪工作。通過隨訪, 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用藥情況, 對于年齡偏大的患者, 要讓家屬直接監督其用藥。②心理干預:復治肺結核患者的病程長, 后續治療費用高, 患者會因疾病、治療費用等問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和遵醫囑行為。對此, 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實際想法, 從患者的角度出發, 與其多交流、多溝通, 向其介紹治愈的典型病例, 給予其心理支持。③獲得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家屬要給予患者家庭的關愛, 注意安撫患者的情緒, 不要對患者表現出嫌棄、不耐煩等態度。社會上可以為患者提供物質或是精神上的援助, 以緩解患者的經濟負擔。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治療依從性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問卷由2名以上專家進行審定, 問卷信度為0.815, 效度為0.565。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是否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是否存在擅自停藥的情況、是否定期到醫院復查、飲食是否合理且營養、是否保持適度的休息和運動、是否保持情緒樂觀積極、是否戒煙酒, 共包括7項內容。若患者可做到≥6項, 則判定為完全依從;若患者可做到2~5項, 則判定為部分依從;若患者可做到≤1項, 則判定為不依從。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并對兩組不依從的患者出現“不依從”的原因進行調查和統計。
1. 3. 2 生活質量 采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總分100分, 得分越高, 則說明生活質量越好[5]。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不依從”, 原因是生活不規律。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不依從”, 其中2例患者是因費用高, 1例患者是因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 2例患者是因知識缺乏, 1例患者是因缺乏有效的用藥監督。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SF-36評分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為(90.35±2.23)分, 對照組患者SF-36評分為(81.15±2.55)分,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875, P=0.000<0.05)。
3 討論 對于復治肺結核患者, 本院在實施護理時選擇了全程護理干預。全程護理干預的內容涵蓋了患者、家屬和社會三個方面, 從受眾群體上來看, 更加全面;從方式方法上來看, 全程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家庭及社會支持三個方面, 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 可以讓患者意識到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消除患者心理的顧慮,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更加積極、正面、樂觀地面對疾病, 以提高治療依從性[6-10]。通過實施家庭和社會支持, 可以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更多關愛, 消除思想顧慮和經濟負擔, 從而積極地配合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6.6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不依從”, 原因是生活不規律。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不依從”, 其中2例患者是因費用高, 1例患者是因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 2例患者是因知識缺乏, 1例患者是因缺乏有效的用藥監督。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為(90.35±2.23)分, 對照組患SF-36評分為(81.15±2.55)分, 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875, P=0.000<0.05)。這說明全程護理干預的應用是具備優勢和價值的。導致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方面和對疾病、治療知識的了解少。
綜上所述, 全程護理干預應用于復治肺結核患者中, 能夠獲得理想效果, 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 故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逯艷麗, 劉佳, 趙娜, 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提高初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 2016, 11(6):95-97.
[2] 張曉蓉, 樊安芝. 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重慶醫學, 2015, 12(7):1003-1004.
[3] 楊麗莉. 肺結核合并多重耐藥菌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干預研究. 河北醫藥, 2016, 38(18):2871-2872.
[4] 白艷堃, 王玉艷. 優質護理服務對肺結核患者用藥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5):194-195.
[5] 王鮮茹. 優質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4):163-165.
[6] 李寧, 楊娟, 徐銀美, 等. 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分析. 臨床研究, 2016, 24(10):135-136.
[7] 吳榮芹, 王素莉, 賈素華. 全程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2):19-20.
[8] 韓馥敏. 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 9(s1):301-302.
[9] 劉寧, 張麗香, 張丹丹. 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8):2111-2113.
[10] 金蕾. 護理干預對復治肺結核患者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 8(10):150-151.
[收稿日期:2018-09-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