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方法:評估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擺脫焦慮、恐懼、悲觀、抑郁等不良心理,能夠積極面對現實,以積極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結論:心理護理能有效的提高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療效 。
【關鍵詞】 肺結核;糖尿病;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17-02
結核病和糖尿病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病,病程長,兩者相互影響,加上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并發癥多,抗結核治療的效果差,給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除了做好基礎護理和治療外,做好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1~12月共收治肺結核并糖尿病患者89例,其中,男58例,女31例,年齡25~79歲,平均(46.7±7.3)歲。其中,89例都為2型糖尿病,80例為初治涂陽肺結核,4例為復治涂陽性核,5例為結核性胸膜炎。
1.2 心理特征 通過觀察、訪談、測評等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實施綜合性評估,分為以下幾類心理特征。
1.2.1 恐懼、焦慮心理 大多數結核病并糖尿病確診時,患者有恐懼、焦慮心理。一怕傳染家人,二怕別人瞧不起,三怕治不好,表現為恐懼不安,心里較為緊張。
1.2.2 多疑、敏感、固執心理 有些肺結核患者對隔離措施不理解,認為家人和朋友厭煩自己,所以心存疑慮;特別是病情較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結核時,由于治療時間長,治療效果欠佳,他們容易生氣,愛發脾氣,往往表現出多疑、敏感、固執的心態。
1.2.3 悲觀、抑郁心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并發癥多,需終身服藥,抗結核治療又有副作用,兩者相互影響,使患者情趣波動較大,易產生失望、悲觀、抑郁心理,使病情加劇或者惡化。
1.3 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根據評估結果進一步制定心理護理干預方案,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反應,做好最佳心理支持與心理疏導工作。
1.3.1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醫護人員運用移情、共情等溝通技巧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努力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1]?;颊呷朐簳r,護士應熱情接待,以和藹的態度對患者進行入院介紹,讓患者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解除不必要的憂慮。病室應保持整潔、舒適、避免噪音,定期通風換氣及消毒。做到把患者當親人,理解和尊重患者。護士每天查房時,應注視著患者輕輕的點頭,然后恰當的使用沉默,耐心的傾聽患者的傾訴,以宣泄內心的痛苦。與患者交流時,握其手,扶其肩,以拉近和患者的距離,讓患者感到護士對他們的關心[2]。護士進行靜脈輸液及采血時,應一針見血,動作輕柔、技術嫻熟,操作完畢,微笑著幫助患者按壓針眼處片刻,以防出血,看似小事,卻能得到患者信賴,減少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1.3.2 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幫助患者解除疾病引起的不良情緒,消除多疑、敏感、固執心態及抑郁心理??勺尲覍?、親戚、朋友等定時來院探視,多一點時間陪伴患者;給予情感和經濟上的支持。護士可以和患者多聊天、了解患者所需,及時解決,多安慰與鼓勵患者,使患者感到溫暖、感到被社會被家人關心、重視、消除抑郁心理。要理解、同情患者,做到事有準備,通過溝通交流、宣泄法、松弛法等方法轉移注意力,消除不良心理[3]。
1.3.3 開展疾病認知教育,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消除患者的悲觀心理 護士應以和藹的態度,耐心、細致的講解結核病和糖尿病發生的原因、發展及轉歸,讓患者知道,抗結核治愈的關鍵是規律用藥,遵醫囑服規律服藥6個月~1年,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而糖尿病治療的關鍵是控制血糖。教會糖尿病患者正確掌握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及情緒對血糖的影響,不良的情緒可使內分泌紊亂,血糖升高;讓患者知道,控制好血糖,會和正常人一樣健康長壽的。并讓已治愈的患者現身說法,解除思想顧慮,鼓勵患者適當活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等,以轉移注意力,消除悲觀心理。
1.3.4 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護士在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或者讓患者參加討論,語言溝通時要發自內心,用真誠的語言打動患者,使其感到溫暖,正確運用解釋、安慰、鼓勵、保證與指導等支持性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最佳心理支持與心理疏導工作。心里疏導要有針對性,可以通過耐心聆聽、暗示、解釋、鼓勵等方式,向患者傳達積極樂觀的態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從不良心理解脫出來,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培養健康行為,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狀態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治愈的信心。
2 結果
心理護理干預2個月后,89例焦慮、恐懼、自卑、多疑、敏感、悲觀、抑郁患者全部改變了悲觀、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都愉快的配合治療和護理,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血糖控制良好,8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2月末痰菌陰轉率達95%以上,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身體狀況良好,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3 討論
結核病是傳染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結核病并糖尿病患者,因治療時間長,不良反應多,經濟壓力大及社會成員疏遠等因素,身心承受巨大痛苦,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情緒低落、悲觀、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會引起患者體內神經體液調解紊亂,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情加重或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質量。
通過一對一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使結核病并糖尿病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機體功能、社會功能及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使患者異常心理狀態發生轉化,患者能表現出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提高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颊叻e極面對疾病,心情愉悅的接受治療和護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療效。
參考文獻
[1] 周曉梅,倪潔,陸雁.臨床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1028-1030.
[2] 繚成君.結核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1,6:2745.
[3] 柴艷紅.心理護理干預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679-16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052.htm